查看原文
其他

88级校友的川北医伙食记忆

新媒体工作室 川北医学院 2022-04-27


大学时,美食是清晨早起的动力,亦是好友深夜畅谈的选择。每个人记忆中的校园美食都别有一番风情,一晃三十年过去,回想起八十年代的那段校园往事,点点滴滴仿佛就在眼前,餐桌边的一桌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啄,总会为我们津津有味地一一道来。今天让我们跟随88级校友刘展的记忆走进那段光阴。


刘展,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88级1班,中共党员,现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工作,主任医师。


2012年甘孜州委州政府授予优秀援藏干部荣誉称号

2012年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授予首批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优秀个人


谨以此文,献给母校的七十华诞!


我是1988年读的大学,在与那些同期就读于省外各高校的同学的书信往来中,常有关于伙食的记述。一位就读于陕西机械学院的同学每月的口粮中必定搭配5斤粗粮,伴随了他整整4年的玉米面窝头堪称大学的噩梦。而其他几位在北方读书的同学谈起学校的伙食,似乎除了每天必抢的靠垫底汤汁下饭的红烧大排,其他便再无可圈点之处……

相比之下,我在川北医学院的伙食阅历却是可以用甜蜜二字来形容,或许是因为母校与故乡同属川内,口味上并无太大差异,也或许是因为母校总是设法保证学子们营养的缘故。总结那五年的伙食阅历,惟两字——巴适!


有图有真相,这是鄙人的学生证


初入母校,第一顿午餐的菜品令我印象深刻——地瓜炒肉!北方人通常把红薯叫做地瓜,然而此地瓜非彼地瓜,南方人口中的地瓜是一种藤蔓植物的块根,学名豆薯,和红薯一样原产美洲。这类植物在南方很常见,甘甜多汁,我常当作水果来吃,但是拿来炒肉却是第一次见。在此后的求学岁月里,此菜常有,切丁切片,佐以豆瓣酱,颇具滋味。




地瓜炒肉虽然并不稀奇,但四川大多数饭馆的菜单上并未出现它的身影。

这就是南方人所说的地瓜,北方人口中的地瓜常指红苕。




记得80年代末,学校食堂的肉菜大多是7角钱一份,回锅肉或酱爆肉相对便宜,可能因为主要是肥肉,6角一份,素菜一般2角。

进入90年代,伙食更加丰富,午餐多数时候供应8角一份的扣肉,冬天还有粉蒸羊排,偶尔还能吃到1元1条的豆瓣全鱼。

南充当地制作扣肉习惯用冬菜打底,其他地方多用芽菜,冬菜与芽菜的制作过程大抵相似,但冬菜加入了更多的香料,风味更加独特。南充出产的青居牌和烟山牌冬菜在川内小有名气。南充求学的五年时光在一定程度上了改变了我的味蕾,以至于现在只要是不用冬菜打底的扣肉,我一律视之为不正宗!



冬菜扣肉与南充嫩尖冬菜


相比午餐,晚餐略显寡淡,食堂除了包子和抄手,几乎没有肉菜。学校的包子馅里加入了韭菜和油泼辣子,我个人将其视之为大学食堂黑暗料理的宗师。

抄手倒是皮薄馅大,但架不住被“打秋风”的悲惨遭遇,打包抄手回寝的途中,总有勺子要伸到碗里来,张三一个,李四一个,等到最后自己落不下几个……

后来有大神发明了一个绝招,将每个抄手都咬破一点皮,然后再走回寝室,这样一来,“打秋风”的现象近乎绝迹……


川北医学院老校区宿舍,我在的时候这栋楼是女生宿舍,人送雅号“熊猫馆”


相对来说,晚餐的主力还是稀饭和馒头。南充人爱喝稀饭是出了名的,大家可能听过一个经典的调侃段子——汽车还在西山上的时候,就能够听见山下南充人民喝稀饭的声音。

至于南充人爱喝稀饭的缘由,如今已不可考。入乡随俗,我也每晚喝稀饭,解暑胀肚,不亦快哉!只是这种纯碳水化合物撑不了多长时间,半盆莴笋叶稀饭配两个大馒头吃下去,不到9点就又饿得眼冒金星,于是满世界的找宵夜。


如今现存的大学时代的影像记录也就四五张,这是其中的一张,此时恰好在喝稀饭。


晚上食堂供应的宵夜是面条,面条来自基础部大楼和动物实验室之间的那家作坊。中午的剩菜加上豆瓣酱翻炒,再加水煮成浇头,有时还供应煎蛋,稀里呼噜吃进肚子才感觉稳住了心。这顿宵夜每天会额外支出4—6角钱,为此母亲专门每月给我多寄20元生活费,而老爸则在汇款单的附言栏里用漂亮的瘦金体写道: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夜草专项拨款!



就在我吃着“夜草”的同时,南充的变化日新月异。大三之后,学校外面渐渐繁华起来,开始有小贩在学校侧门外售卖小食,我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大概是1992年,学校墙根处卖起了兰州拉面,生意火爆。同学们也毅然抛弃食堂奔向拉面的怀抱。饿着肚子等到八九点是常态,甚至学校深夜锁门之后翻墙的也有。

这显然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麻烦,但学校对这件事情的处理今天看来也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不久之后学校食堂支起了案板,拉面师傅成为了食堂员工,有了稳定的工作,我们也不用饿肚子。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老南充有名的四季来百货商店,旁边小街的饭馆有1块钱1份的扣肉,我兜里有钱时就去那里打牙祭。



米饭是南方餐桌的主角,母校食堂的米饭是甑子饭。甑子是南方常见的炊具,木头做成的桶状的蒸笼。大米煮到半熟之后将米汤滤掉放入甑子并隔水蒸熟。这样的米饭粒粒分明,口感劲道。喜欢的人甘之若饴,不喜欢的人却因米粒满嘴乱崩而避之不及。


甑子蒸饭米饭虽然不会烧糊,但是滤掉了米汤,也滤掉了B族维生素。


随着米汤的滤掉,一些营养元素如B族维生素也随之流失。或许是出于对同学们营养的考虑学校将其改为蒸饭,营养改善了,但是同学们却开始吃不饱了,于是学生会就同食堂交涉(那时的学生会是干实事的,与现在耍官威的可不同)为求科学学生会为此做了实验,有理有据食堂也无话可说,恢复供应甑子饭!



最后说一说早餐。位于嘉陵江畔的学校,早餐颇具南充特色——米粉和油干!


米粉伴侣——南充油干,我已经忍不住唾液的分泌了……


油干的制作类似于武汉的面窝,许是当年湖广填四川的舶来品。菜油现炸的油干泡在米粉的红汤里,一口下去,一上午都精神抖擞。但想吃上这一口美味,必须得早起,若是晚了可就没有了。正可谓米粉油干与懒觉不可兼得也!

健康巷里有家粉馆味道极好,听说石油学院的同学骑车也要来吃。当年的米粉和油干可谓是物美价廉。老板虽五短身材,动作却出奇潇洒,白胡椒面和果城味精在空中划出一道正弦曲线后落入海碗里,三指捻起一撮香菜,再由外向内抹去飘落碗边的粉末,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令人叹为观止!


武汉面窝的制作第一步,把面糊盛入底部扁平的长柄勺子。

二、连勺带糊浸入油锅炸制。

三、面窝浮起的时候就炸熟了。


每当老板醉心于油干制作时,有些素质堪忧之人钻起了空子,这种情况在老板母亲来了之后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炸油干的专用工具,勺子底部扁平还略带凸起。


这家店的回头客比老店的还多,我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当时只顾手中的美食没能记住眼前的招牌,现在没法准确说出店名,只依稀记得这家老板姓唐……


油干浸满米粉的汤汁才是纯正的南充吃法。


多年以后已经由医学生变身为医生的我再回南充,却再也找不到唐老板,还有他的粉馆了……


END




往期精彩

川北医学院70周年校庆邀请函

一见倾“新”,快来领取这份萌新穿搭大礼包

川北医的美好——相遇·相知




川北医学院

文:刘展  赵茜  李尔雅

图:刘展

编辑/排版:冯婉婷     责任编辑:贾双瑜

审核:陈飞宇

川北医学院党委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