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你有一份新生报到安全指南请查收
别开生面
“新新”向荣
金秋九月,梦想起航
欢迎每一位2024级新生的到来
携你我之手,共赴未来之约
到校小贴士
2024级新生报到时间
2024年9月8日
来校前安全
1.不要轻信陌生电话、短信、邮件,注意分辨信息真伪,防止上当受骗
2.注意财产安全,不要向学校规定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缴纳款项。
3.养成良好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切勿酗酒、沉迷网络。
4.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查阅安全知识、防范安全事故,同时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杜绝违法犯罪行为。
报到途中安全
1.注意交通安全,不随意搭乘无牌、无证车辆,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2.注意饮食卫生,不随意饮用路边食品和饮料,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3.注意人身安全,尽量不与陌生人搭话,提防骗子利用学校新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人地生疏的特点实施诈骗。
4.注意财产安全,大额现金应存入银行,注意保管好银行卡密码,不要用身份证号、生日、电话号码作为密码。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防止丢失或被盗。
5.注意住宿安全,赴校途中需要住宿的,要谨慎选择所住宿的宾馆,不要投宿到治安环境差的小旅社。
到校后安全
1.防盗问题:妥善保管好现金、存折、汇款单和银行卡等贵重物品。钱包、手机等贵重物品要随身携带,不要随意放在寝室的床上、桌上,笔记本电脑要防盗上锁,以免被人“顺手牵羊”。要防范以“走错门”“找老乡”、推销商品等为借口的盗贼;离开寝室或睡觉时应关好门窗、抽屉。
2.防范各类诈骗:警惕以“找同学、找老乡”等名义套用个人和家庭信息,借机诈骗;注意提防短信、QQ、邮件、求助等形式的电信网络诈骗。不要将自己的手机、银行卡、存折、信用卡等借与他人使用,防范求助诈骗。
3.防火安全:自觉遵守宿舍安全管理制度,注意用电安全,禁止使用违规电器,严禁私接乱拉电线,谨防火灾事故发生。
4.人身安全:新生入学后一般不熟悉周边环境,不要单独外出,有事外出要结伴或告诉同学、老师自己的去向,外出途中不轻信陌生人。
5.信息安全:保护好个人隐私(身份证、学生证号、银行账号、家庭住址、父母及其他亲人电话和姓名);对外复印个人身份证明等证件时,应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范围及权限,遗失证件及时挂失和补办。
6.公共场所安全:在教室、图书馆、餐厅、操场等公共场所,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切勿将放有钱包、手机等贵重物品的书包用来占座或随意放置,以免被盗。
7.校内交通安全:家长自驾车陪同学来校报到的,要听从现场保卫人员的指挥,把车停放在指定区域,同时做好车辆防盗。在校园内活动时,应注意交通安全,行人靠边,物品堆放不占道。
提高警惕
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01
“助学贷款”诈骗案例
诈骗案例
准大学生杨某开学前接到了一通自称是教育部门的来电,对方声称有一笔2600元的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因前一天也曾接到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她并未怀疑电话的真伪。按对方要求,她将准备交学费的9900元打入了对方提供的账号。学费汇出之后,对方音讯全无,杨某觉得事情不对劲,她意识到可能被骗了。杨某十分难过,当晚和父亲去派出所报案。可在回家路上,她突然晕厥,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仍因心脏骤停而不幸离世。
手段分析
诈骗分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考生及家长信以为真,汇款给对方,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
02
“冒充公职”诈骗案例
诈骗案例
2023年4月13日,大学生小谢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员”,并称小谢的电话卡涉嫌洗钱,需要配合调查。随后,穿着警服的“警官”通过视频出示了“警察证”“拘捕令”等相关资料,声称如不配合公安调查,便逮捕小谢。还以办案需要为由,不让她告知他人。由于对方准确地说出自己的个人信息,还能提供所谓的“办案材料”,小谢相信了电话另一头所谓的“警官”。取得小谢的信任后,“警官”以帮其洗清嫌疑为由,要求小谢进行“资金优先清查”。小谢按对方要求安装了相应软件,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将借来的150万分多次转入“清查账户”。随后,对方要求再提供200万元“清查资金”证明清白,于是小谢请假回家筹款。4月19日,将筹到的钱转给对方后,小谢越想越不对劲,打电话咨询银行,才意识到自己被骗,马上报案。经查,小谢被骗金额共计350余万元。
手段分析
诈骗分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考生及家长信以为真,汇款给对方,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
03
“兼职刷单”诈骗案例
诈骗案例
2024年3月5日,大学生小覃在刷某音时点开了一条兼职内容的评论区,加入“某音百万任务粉丝群”,并根据群“管理员”引导,下载了一个app,通过做小任务的方式,赚取相应任务本金20%的佣金。一开始的几单小任务,小覃均获得了稳定返佣100至300元不等,但随着小覃的“任务金额”越来越大,“系统”提示小覃操作失误,需要连续缴纳“保证金”、“履约金”等,最终被骗118万元。
手段分析
刷单返利类诈骗仍是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诱导刷单等复合型诈骗居多。诈骗分子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诱骗受害人做任务,再以“连单”“卡单”“操作失误”等借口诱骗受害人不断转账。此类诈骗发案量和造成的损失数均居首位,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
04
“虚假交易”诈骗案例
诈骗案例
大学生汪某在某鱼上联系到一个名为“某某百货”卖二手摩托车的人。汪某询问对方一款12500元的车型还有没有,对方让汪某添加微信交易。汪某添加后,将需要的车型号告知对方,并在当晚付了1999元定金到对方账户。第二天对方叫汪某先支付5000元才能发车,汪某分3次转账到对方账户。几日后,对方告诉汪某车要到了,并用另外一个微信添加了汪某,打语音电话跟汪某说车到了,让汪某到某酒店看车,汪某因人还没回到提车地点,就告诉对方说次日看车。对方让汪某把6800元尾款和担保押金8000元先付给他。汪某按照对方给的二维码扫码给对方付去尾款,且对方说不付押金不给看车,于是,汪某把8000元押金通过银行转账到对方数字人民币卡号内,但是付完款后就联系不上对方,共计被骗21799元。
手段分析
诈骗分子先是在正规商店、平台发布信息,之后诱导其脱离平台交易进行诈骗。此种途径的受害对象主要为喜欢线上购物、网上交易闲置物品的年轻人群、学生。不法分子通过在正规交易平台如“某鱼”APP客户端发布虚假的二手闲置物品买卖信息,在取得受害人联系方式后,要求其按照指示操作,以平台外交易的方式骗走受害人银行卡等账户内的资金。
青春不负“债”
拒绝校园贷
什么是校园贷
校园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在校学生只需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信用贷款。
非法“校园贷”的常见形式:
高利贷
主要指以低息为噱头但实际费率超高的校园贷款产品,有的实际年利率甚至超过36%。
多头贷
主要指因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形成“以贷还债”式的多头贷情况。
刷单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理,以贷款购物刷单获取佣金名义进行的新型诈骗。
培训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以“培训后包工作”为由,和贷款平台进行合作诱导学生办理贷款的诈骗方式。
传销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借助校园贷款平台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并要求发展学生下线进行逐级敛财。
裸条贷
主要指不法债主通过要挟借贷者以裸照或不雅视频作为贷款抵押证据的行为。
不良贷
主要指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不合规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或给学生带来恶意贷款的平台。
非法“校园贷”的危害:
具有高利贷性质
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学校,利用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较差,防范心理弱的劣势。从表面上看,这种借贷是“薄利多销”,但实际上,不法分子获得的利率是银行的20-30倍。
进行其他犯罪
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高利贷”诈骗学生的抵押物、保证金,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
滋长借款学生的恶习
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若学生具有攀比心理,那么父母提供的费用不足以满足其需求。这部分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并引发赌博、酗酒等不良恶习,严重的可能因无法还款而逃课、辍学。
采用各种手段讨债
一些放贷人进行放贷时,会要求提供一定价值的物品进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学生的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贷,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秩序造成影响。
自我情绪调节
心理健康很重要
摆脱消极情绪的做法
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情绪的应激变化。如今,社会对学生的期待颇高,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竞争激烈,这些都很容易使学生的心理处于紧张状态。如果不能正确处理情绪问题,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
暗示调节
即通过内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一切都会过去的”“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糟”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的压力,调整不良的情绪。
想象调节
是指在想象中,对现实生活里的挫折情境、自己感到紧张、焦虑的事件进行预演,学会在想象的情境中放松自己,并使之迁移,达到能在真实的处境中处理各种不良心态的情绪反应。
多沟通
遇到烦心事多与同学、老师和家长沟通,寻求帮助。
-END-
往期精彩
相约东顺路55号须知
照亮 | 第二集《人才之成出于学》
四川:以改革之笔书写教育强省建设新答卷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川北医学院
信息来源:保卫处
图:庞乐珂
编辑/排版:耿丹 责任编辑:赵睿
审核:陈飞宇
川北医学院大学生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