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选刊》9期作品点评
陈再见《有些事情必须说清楚》
从回县城的青年到乡村的代课教师,陈再见始终紧贴人物,探寻命运本真。在这个人心隔阂、虚实莫辨的时代,真心总是难免受到现实的中伤和误解,成为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主人公老汤的生活,历经坎坷和伤痛,面对童年玩伴的猜忌和尴尬,“有些事情必须说清楚”最终蜕变成了欲说还休的无可奈何,令人怅然,亦令人扼腕喟叹。小说用不断闪回的插叙,细腻传神地呈现了老汤温厚朴实和内心诉求,情节虽然简单,但在作者自然精妙的结构技巧中,平静的叙事表面下却暗藏汹涌、波澜起伏,是一篇难得的短篇佳作。
张允《新疆是个好地方》
小说写的是有富在新疆与北京间的往返,一去一回,本以为可以留在北京升职,可事态却呈现出一种不明朗。微妙之处在于,对于有富在事业与生活间的取舍,小说有着多重的判断和感受,在人物日常化的喜忧中,呈现出人生的复杂和丰富。这种心理上微妙的不确定性,让人难以确定有富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毫无疑问,如果能留在北京升职,是最好的,但是当它无法实现时,我们没有看到有富过分的悲伤,也不是听天由命的消极。这里包含一种对人生的幽默,不是辛酸,不是旷达,而是丰富的人生质感。有富最终选择了丰富,而非单调。
李月峰《不过如此》
芳芳如此平庸麻木:爱吃零食,意志不坚定,情感上随波逐流。但小说没有把她刻画成反面教材,而是极富同情心地把握住了一个平常女人生命中最美好和真诚的部分。芳芳因此获得了一种超越普通女性角色的重量。对一个卑微甚至卑贱的生命,我们如何面对她琐碎不堪的生活,如何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在这一点上,这篇小说让人感到沉重和疼痛。“不过如此”是芳芳的人生感悟,它有着双重所指,既是对那些“光鲜”人物的讽刺,更重要的是对日常生活的态度,并非消极,而是不被轻易干扰和左右,做好自己。
秦岭《寻找》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相会在时间中获得验证。《寻找》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试图刻画百姓在战争中的人心向背,危机状况下的心态。作品书写了甘肃天水的百姓秦求求为图自保,多次编造谎言的故事。谎言是人脑的创造,作为一种虚构,具有逻辑性,与人的需求投合,而真实有时比虚构更陌生。一只并不存在的坛子,是秦求求谎言的一部分,也是他孜孜以求的寻找对象。作品中真相的还原,有赖于对历史的正视:《关于解决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称号和生活待遇问题的通知》下达,真相方得以浮出水面。寻找,是对历史真相的寻找。
蔡东《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跃》
小说写的是普通的日常生活。再普通的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耗尽心力的战争,这是这篇小说选择的一种视角。对周素格而言,因为丈夫老年失智,哪怕只是想独自下楼坐一会儿,对她都成为巨大的难题。周素格想要一个人去听一场演唱会,更是需要周密的计划,而整个计划最终却因为她的一个想象功亏一篑。周素格无法接受想象变成现实,于是彻底改变策略,“海德格尔行动”因此成为转变的契机。小说几乎以一种狂欢的方式去庆祝主人公生活转变的可能。这转变是一个朴素至极的家庭生活哲理:与其拒绝,不如共同承受。
邓宏顺《一百块大洋》
小说写的是剿匪的故事,作品中的解放军、匪首形象十分鲜明,更鲜明的则是描写了明发这个小人物。明发是匪首的兄弟,但本人非匪,他曾欺骗解放军说匪首已死。谎言带来的是更大的伤亡,于是,明发只能帮解放军诱捕匪首,以止息杀戮。匪首死后,解放军奖励他一百块大洋,但明发不肯要。明发养大了匪首的儿子一雄,终身未娶,终身没有数过银元,临终时要求用这银元给死去的解放军修墓树碑。明发无疑是道义上的英雄,但这个英雄终身都在赎罪——赎罪让他的道义变得更完整——因为他出卖了自己的匪首兄弟,匪首罪有应得,但兄弟还是兄弟。
丘脊梁《地盘》
小说以一个儿子的视角来写身患绝症的联防队长和窃贼团伙的斗法。事件不大,环环相扣,很抓人。最后,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身为联防队长的父亲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父亲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说以富有传统味道的笔法刻画了父亲的伟岸与卑微。钱、面子、饭碗、职责、正义,每一个词在父亲那里都有沉重的分量,但是他必须做出取舍,他看似要向窃贼低头,然而最后的动作却出人意料。它让我们看到上一代人的朴实、智慧和尊严,也看到一种江湖文化。如同篇尾的描写,小说写出了人性的光明与卑微,呈现出真实之美。
林那北《从白天到黑夜》
小说写的是一天里发生的事,一个平常的早晨 41 29570 41 12110 0 0 1966 0 0:00:15 0:00:06 0:00:09 2477因为一句话,到黑夜几乎引出一场命案。这一切需要给出解释,整篇小说就是这个解释。但即便来龙去脉梳理清楚了,小说仍给我们留下许多空白:季成根为什么安于现状,曲西米为什么粘着季成根,曲西米买的是催情药吗,曲东喜暴力倾向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说清了一件事,却引出更多疑惑。这样一个乱象,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我们传播一件事的经过,同时留下空白和疑惑,种种原因,我们难以弄清那些卑微的事实,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现实,就像那些一晃而过的头条。
王秀云《我们的围栏》
这是一篇形式感颇强的作品,形式和内容相得益彰。作品中的生活,时代感强,具体到当下,而虚拟的历史时间在作品中也没有间断,全是鲜活的存在——但小说实际书写的内容,却颇为抽象。人的精神相对的困境是永恒的,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观念,小说与其说是写“围栏”这一象征物的当下意义,不如说是在描述这个时代的人的观念,永恒的精神现象和它的嬗变。作品在具体和抽象的结合上实现互为表里,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在日常性和超越性的交融上,找到了相当巧妙的临界点——那书写是贴地的,但也是一种飞翔——如同一架瞬间即要离地的飞机。
王啸峰《萤火虫》
作品以细腻的人物心理和场景描写,呈现了故事的来龙去脉,笔触体贴,有感染力。小人物生活,卑微的希望和琐碎的幸福,虽然细微,却也是点点萤火,足以把生命照亮。爱情和幸福的家庭,或许才是平凡百姓一生的事业,至于经营生意和事业则起起落落,成为人生的另一道沉默风景,甘苦自知。进取心和物质的富足往往又联系在一起,甚至进取心也会变成物质上的贪欲,因而持守和人品又显得殊为重要。小人物的成败也是小的。小人物有荧荧之光,像夜晚浮游的萤火虫,微不足道,但那也是一个个生命的光亮,那点亮光也是生命在挣扎,在希冀。
周海亮《胡桃夹子》
小说刻画了一个在绝望中寻找生命之光的女人,有着十分正面的感染力。细节和心理上的真实是这篇小说令人信服的基础。芳子一直幻想着一件可怕的事,同时也是一种解脱,也许石磊的死可以让她获得自由,但道德的重压势必让她的生命陷入另一种黑暗。作者并没有站在道德高地上指引情节的发展,而是在具体的冲突中让人物完成他们艰难的选择。在每一个冲突到来时,人物都在伦理与心理上经受着磨难,然而有时因为芳子自己,有时因为小林,甚至陌生人,总是在风暴面前,一座避风港出现了。温情和善良的力量让人相信世界会变好。
张世勤《远山》
一个雨后放晴的早上,一段花香弥漫的崎岖山路,一架从此以后只剩一人的孤独牛车。《远山》以散文化的抒情笔墨描摹了人世间最伤感却终要面对的别离。作者巧妙地用“老牛”和“转弯”编织了主人公在父亲离世后内心的伤痛苦楚和细微波澜,直指人物情感深处的最柔软所在。在思念和悲伤的磨难中,主人公最终学会了放手,这是小说精神内核的可贵之处,亦是人们在面对离别之时都该保有的积极姿态。转过弯后,远山深处,还有爱和希望。小说篇幅短小,却用意颇深,在淡然温和、不疾不徐的叙述中,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赵志明《我们的朋友小正》
表达自成体系,叙事上有个性,有自己的腔调,作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句子”。小说中的人物小正,似乎已经和今天的时代精神、时代特征,相去甚远。他娶妻生子,生活安逸,却在朋友“我”面前装作经历沧桑,大有来历。似乎有一种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暗藏于作品之中,而小正安逸、稳定的生活仿佛是一种缺陷——这是这部作品最有意思的一个地方。一种与大起大落的奋斗等现代价值相反的人生,有何不可,又为何需要遮遮掩掩?这种安稳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人生期待吗?在平静的叙事中,潜存着价值的选择和判断,为作品留有回味的空间。
陈集益《驯牛记》
一头牛跃然纸上。小说写牛,其实是在写人,写人性。很多小事,细腻真实,有清晰驳杂的生活肌理,传达偏僻的生活经验,浸润对生活的理解:这头牛,童年无忧,被爱包裹,曾经威风凛凛,个性便会遭抑制,要在驯服与反驯服中挣扎,然后可以成为甘于奉献,低头卖力的劳动者,即便如此也可能因种种原因最后被宰杀——命运如此深不可测。形式也是有意味的内容,儿童视角为小说带来了表达的便利,颇为自然地把人道主义精神投注到一头牛身上,也为作品平添特别的纯真和忧伤。随着传统农耕日渐远去,“驯牛”这样的写作题材,书写将更加困难。
来源:《小说选刊》2016年第9期“责编稿签”
中篇小说
空色林澡屋 迟子建
选自《北京文学》2016年第8期
创作谈 静止航行的船 迟子建
不过如此 李月峰
选自《山花》2016年第8期
一百块大洋 邓宏顺
选自《湖南文学》2016年第8期
我们的围栏 王秀云
选自《滇池》2016年第8期
胡桃夹子 周海亮
选自《特区文学》2016年第4期
驯牛记 陈集益
选自《文学港》2016年第8期
小说课堂
莫言与刘庆邦及其他 王安忆
史料·我与《小说选刊》
“伟大”的幻想,或梦想 陈再见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寻找 秦 岭
选自《飞天》2016年第8期
短篇小说
有些事情必须说清楚 陈再见
选自《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8期
新疆是个好地方 张 允
选自《芳草》(双月刊)2016年第4期
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跃 蔡 东
选自《十月》(双月刊)2016年第4期
地盘 丘脊梁
选自《啄木鸟》2016年第8期
从白天到黑夜 林那北
选自《作家》2016年第8期
萤火虫 王啸峰
选自《花城》(双月刊)2016年第4期
远山 张世勤
选自2016年6月17日《光明日报》
我们的朋友小正 赵志明
选自《青春》2016年第8期
微小说
产科医生的谎言 安学斌| 李家的党员 七月|
独药师 薇薇安| 奇特募捐 李忠元|
王保长 章月珍| 吴三钱 马犇| 天水栈 高军|
来年还种麦子 行吟水手|民工王小朋 樊碧贞|
怀念一只羊 侯文秀| 船家 相裕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