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苑·毕业“声”|叶山·叶尔布拉提:四年一梦,一梦一生

PKU西发展 法律人 2022-03-19


编者按

匆匆又夏,毕业已悄然而至,曾经懵懂而兴奋踏进燕园的青年法律人们即将转身奔赴下一段奋斗旅程。回首燕园生活,点点滴滴都是珍贵的成长记忆,法律人开设“法苑·毕业‘声’”2020届优秀毕业生感言专题栏目,以展现法学院同学们精彩的北大回忆。燕园故事,纸短情长,愿此去前程似锦,再相逢不负韶华!




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 叶山·叶尔布拉提



在法学院的新生报名摊位前


到现在我还记得四年前的9月2日,坐了29个小时的火车后,从北京火车站来到北大东门站时的一路好奇。这份好奇一直贯穿了我的大学生活,带着我探索这座校园。总的来说,大学生活比我想象的更忙碌,但也远比我想象的更精彩。



三年的法学院新生晚会


大一入校后,我终于迎来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生活:和朋友们一起做自媒体,为100、200上涨的阅读量而激动;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结识各地各国的朋友;第一次穿上属于自己的西装;尝试自己喜欢的发型……现在看来,这一年是我对大学生活的想象在现实中的投射。大一没有太多的烦恼,发的朋友圈繁杂丰富,偶然的失落也大多来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心绪。

大一下学期期末,偶然和同学讨论到一门课的成绩,他表现出了对于自己成绩的强烈失望,甚至想要去和老师重新核验分数,而我对那门课的成绩还算满意。于是我安慰他说,大学生活不会被一次考试定义云云。聊了好一阵后,我才发现这位同学的分数竟和我一模一样。同样的分数,却处在两个人评价坐标的完全不同的象限里。

这件事情给了我极大的触动,也开始让我隐隐不安。倒不仅仅是因为成绩有落差,而是仿佛同学们都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并且在为之努力着。有的同学尝试参加英文模拟法庭,有的同学学习成绩门门高分,有的同学在实习或学生工作领域已经开始发光发热。反观自己,除了在享受想象和现实重叠带来的美好之外,似乎比起高三没有什么变化。当然,对于“我究竟要追求什么”,我还没有想透彻。但是,当我开始思考这个命题时,才真正在思想上成为一名“大学生”。



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星空下


2017年大一暑假,我参加了“SOAR翱翔青年领袖计划”,结识了50多位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朋友。之后18年的寒暑假,我们一起去了以色列、吉尔吉斯斯坦、香港。具体的景色、当地的风土人情其实已经渐渐模糊,但难忘的,是十几个人聚在一个小房间里谈天说地,嬉笑怒骂;是被当地同学带去幽深巷子里的地道饭馆,一边吃散伙饭一边许下的“life-long friends”的誓言;是听完朋友们各自不同的人生规划时,产生的“原来人生还能这么过”的感叹。

SOAR项目一方面带给我难能可贵的友谊;另一方面,和一群优秀的同龄朋友们的相处和交流沟通,让我不自觉地希望能够成为更好的人。虽然现在大家早已各奔东西,但是偶尔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们的动态,心里便知道他们一直在努力朝着心中的目标坚定地走去。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也是在这个暑假,SOAR项目让我第一次接触了志愿服务。回校之后,我便加入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我和志愿者伙伴们一起去过北京的城中村,为农民工子弟提供音画类课程;一起骑着小电驴,给百廿校庆的校园志愿者送水送早餐;一起前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皮山农场中学,在边疆感受教育扶贫……



在和田皮山农场中学


在皮山农场中学第一次和学校老师们见面的时候,校长和我们说:“欢迎你们来,感谢你们来!我希望你们不仅仅是来支教的,我更希望你们把皮山农场中学的故事讲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来看看一所中学是如何扎根在沙漠边缘的!”

志愿服务不仅让我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向我展示了这个世界的不同侧面。它让我明白,一个人的一百分能量,在真正被需要的地方,是可以发挥出两百分的光和热的。



国庆志愿服务过程中


“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像北大这样,如此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以前,这只是在高中历史题里读到的文字,但是大学四年以来,我却在燕园真切地感受着这句话。

2019年,我参与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的岗位在天安门两侧的观礼台,我和伙伴们的任务之一是为嘉宾提供开口的瓶装饮用水。9月22日,是我们国庆前的最后一次演练。演练在晚上正式开始,嘉宾就座完毕后,10位志愿者的手大多因为拧瓶盖而擦破了皮。但幸运地是,我们可以坐在小马扎上,蹲在饮水点后,通过观礼台的间隙看到一点彩排的现场。

八天后的国庆当晚,我还是坐在那个小马扎上,抬头望着满天璀璨的烟火。当时我想,或许多年之后,再回忆起2019年的金秋,志愿服务过程中某一天具体的任务、制定的详细计划也许会逐渐朦胧,但我会一直记得和“小燕子”志愿者伙伴们一起,以志愿服务的方式,服务国家的难忘经历。

2019年,难忘的还有跌宕起伏的升学季。师兄师姐们的倾力相助,和战友们一起准备、演练无数次的笔试面试,一起面对的迷茫、成功和挫折。记得有天晚上,我和谢小龙吃完饭后,走在夜晚的中关村大街上,一边看着繁华的新中关、欧美汇,一边担忧自己未来的路究竟会去往何方。最终,这些酸甜苦辣的味道都融入了四年的大学生活中。


疫情让我们无法回到学校和同学来一次体面的告别,但也正因为疫情,让这次的告别更加难忘。线上毕业典礼定在2020年7月2日8:00,因为时差的关系,北京时间8点是新疆时间6点。天蒙蒙亮,我就已经穿戴好全套的学士服坐在电脑跟前。看着航拍的学校画面、一栋栋熟悉的教学楼、同学们在群里的互动,我多希望时间可以停驻在那一刻,让我多留恋一会“在读本科生”的身份。

2020年7月2日,我正式从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法学院告诉我“大学堂开,法律门启;安邦济世,正义恒立”。北大告诉我要“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来去之间,这片园子给与了我面对未来人生的底气与勇气。

回首本科四年,感谢家人、师长和师兄师姐们给予我的无私帮助。除他们外,在人生各个阶段遇到的朋友们也是很重要的存在。我们互相鼓劲加油,共同面对挑战,一起成长。道阻且长,有人同行,我便不孤独。



四年前,北大是我的梦想之地;

四年后,我从这里毕业。

这场梦,我做了四年;

但燕园对我的影响,将持续一生。




供稿 | 叶山·叶尔布拉提

排版 | 张一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