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粒米的世界里,有崇明最天然的味道~

崇明旅游 2021-03-14

↑↑↑点击关注崇明旅游,发现更美的崇明


一万年前,曾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一种禾本科植物,终于被长江中下游生活的中国先民发现了它的食用价值,它就是稻米。



这些细小但饱满的颗粒物,改变了发现者的饮食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由稻米产生的巨变开始在人类社会中悄然发生,它不仅孕育了一个民族,更成为精神图腾,构建了特有的社会文明。



自唐古拉山脉奔流而下的长江水,携粒粒金沙,成就了如今的崇明三岛。崇明三岛东临东海,西接长江,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其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降水丰沛、弱碱性砂壤土极适合于水稻种植。


早在唐武德年间,第一批崇明先民涉水而来,也带来了希望的稻种和成熟的种植技术。历史上,崇明大米的主栽品种经过多次选择与培育,品质日臻上乘。


去年,崇明主动对标最高标准,在全区首次开启1万亩不施化学农药、不施化学肥料的“两无化”水稻种植模式,助推绿色稻米产业升级。


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目标,“生态+”和“+生态”战略的理念,为崇明大米“两无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一粒崇明大米的成败,自播种之前就已悄然定下。这些年,崇明力推冬季休耕、绿肥种植,这片肥沃的土地蓄积了更多的能量。


崇明人更是朴拙、守真,用最自然的农法躬身向每一寸土地致敬,由人工和生物防控措施代替化学农药,为水稻的生长辟出一条新路。加上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对土壤、水质、空气等进行实时追踪和监控,生动地将“田间地头”摆上“生活空间”,让“消费者”成了“体验官”。


想看看您饭桌上的“两无化”大米

是怎么诞生的吗?



基地实时监测


田间农事操作行为一览无余



生长全过程记录


为每一粒“两无化”大米记录生长中的重要时刻



环境因素变化可视化


查看环境变化的各项数据指标




知道了水稻的生长过程

你知道它的种植历史吗?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粒稻米产自哪里吗?

你知道水稻距今已有多少年的种植历史吗?

让我们一起了解稻米的历史

↓↓↓

稻作农业起源


中国古代文明,过去一直说起源于黄河流域,而黄河流域是粟和黍的起源地。现在则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长江流域乃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和最发达的地区。


1973年,长江下游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轰动世界,其中发现距今7000年左右的稻谷遗存,数量之巨颇为惊人。遗址之中,还发现大批翻地用的骨耜。


专家推测:水稻会不会起源于中国的长江中下游?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证据变得更加充分:20世纪80年代,在洞庭湖边的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发现大量羼合在红烧土或陶器中的稻壳,距今已有9000年左右,栽培稻的产量已经不小;20世纪90年代,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和湖南道县玉蟾岩两地,相继出土距今12000年左右的水稻植硅石,在玉蟾岩还发现几粒完整的栽培稻谷。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稻作农业证据。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曾指出,所有这些稻谷遗存的年代都远远早于中国其他地区发现的稻谷遗存,也早于一般认为可能是稻作农业发源地的印度恒河流域和东南亚山地的发现,所以长江中下游应是稻作农业起源的一个重要中心。


“长江流域文明的起源并不晚于黄河流域,某些文明因素的发达程度甚至还要超过黄河流域。而这都是以稻作农业的充分发展为基础的。”严文明认为,稻作农业和粟黍农业共同构成了中国长期以来农耕文明的基础。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成就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不同的谷物农业特征。正是这不同的谷物经济基础,成就了后世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造就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多元化。


“水稻革命”何以在中国


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袁隆平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长江中游湖南安江农校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9年4月的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


40年后的今天,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7%,总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5%。杂交水稻年增产约250万吨,每年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


有人称袁隆平开启的是一场“水稻革命”。得益于此,中国用世界7%多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0%左右的人口,对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意思的是,追根溯源,地球上最早的那一粒水稻,就出自距离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大本营”不远的地方,出现在长江中游两湖之间。


《史记·货殖列传》记述:“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薅。”水稻一直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人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唐宋以后,长江流域经过多番水利兴修,水稻种植效率极大提高,全国的粮食供给越来越多依赖南方水稻。苏轼就曾说过:“两浙之富,国用所恃,岁漕都下米百五十万石,其他财赋供馈不可悉数。”


虽然秦汉以降,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在北方,但在唐宋之后,重心南移日益明显,滚滚长江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的重要营养源。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是全国主要粮仓。明代《天工开物》记载,“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十七”,就是说水稻占了全国粮食供给的七成,而麦、黍、粟等不过十中之三。



今天,水稻仍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5亿公顷,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而中国稻谷产量是世界上最高的,年产2.1亿多吨,占全球稻谷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可以说,源自长江中下游的水稻,至今仍是养育全球大多数人口的主粮。


以水稻之一斑,可窥中华文明发展之全貌。从“天府之国”到“湖广熟,天下足”的两湖平原,直至“江淮稻粱肥”“富饶甲海内”的下游三角洲,长江流淌万年,形成了朴素而深厚的农耕文化,也孕育了华夏儿女独特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更蕴藏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基因”密码。


可进入崇明米道APP或扫码直接购买

↓↓↓



信息来源:半月谈


近期崇明旅游热门资讯

【徒步线路】安排!一条线路带你看崇明的小美好~

这个夏天,在崇明金茂凯悦实现一场骑士梦......

【有福利】上海看剧观展权威发布来啦!

音乐美食嘉年华重磅来袭!在崇明感受夜市文化的魅力~

喜讯!崇明水仙在北京世园会上得了特等奖


想要了解更多崇明旅游资讯,也可关注区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博“崇明旅游-官微或登陆崇明旅游网www.cmtravel.com.cn,或拨打崇明旅游咨询电话:021-69695888查询。

活动、游记、美文、美图投稿请发送至公共邮箱:cmlyw2018@vip.163.com,我们会根据投稿规则给予相应奖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