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威胁孩子,后果比体罚更严重

2017-03-07 @ 河北智慧家长

深秋的傍晚,父亲和儿子走在马路边,望着满地的落叶,体会着秋叶之静美,父亲问儿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呢?”没想到孩子一脸无辜的说:“爸爸,难道是大树妈妈不要树叶宝宝了吗?”听到这句话后,父亲深深地陷入反思。


孩子的这种抛弃概念来自哪里,可能就来自父母日常的威胁。



威胁是一种权利的争夺


  • 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会把你抓走了


  • 你不听话,我们就不要你了


  • 你再不写作业,我就告诉你老师,告诉你爸


这些话耳熟吗?是不是经常对不听话的孩子这样说?


为什么我们都习惯用威胁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那些在威胁中长大的孩子现在也成了大人,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威胁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育方法,可以多次使用,并无明显的副作用,但是无法察觉的恶劣影响已经在自己身上产生影响,成为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模式,更成为了他们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循环中无法自拔。


习惯用威胁的口气来限制孩子的父母,默认亲子关系中的这种不平衡,认为自己比孩子更有力量,略施手段就能让孩子低头。不听话的孩子冒犯了我们的权威,通过命令的手段让孩子害怕,借此来发泄我们心中被冒犯的不平衡。


只有孩子绝对服从绝对听话才让我们满意,稍有违抗我们就会焦虑不堪,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权利的争夺,我们在跟孩子抢夺控制权,容不得冒犯。



暗示孩子自卑,引导孩子对抗


朋友跟我说起她在上一年级的女儿,前一阵放学后喜欢去同学家玩,不知道控制时间,有时候家里饭菜都凉了,妈妈催了几次都未果,后来妈妈说了一句“再不回家就别回来了”让女儿乖乖跟妈妈回了家。之后同学邀她玩她也不去了,问她为什么,她说怕妈妈不要她了……


朋友现在非常后悔说那句话。


简单的一句“你再……,我就不要你了”,就能让孩子信以为真,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极大,甚至比体罚还要严重。


心理学家认为,家长这种口头上的威胁,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虽然家长并不是真的要遗弃孩子,告状,打孩子,只是通过骗孩子来达到让他听话的目的。但是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说,是无法区分孩子的表面行为与内在动机的,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假意威胁,当做真的危机。


在面对威胁的时候成人尚且会觉得愤愤不平,更何况一个孩子呢?如果我们的言辞再激烈一些,会让孩子从内心开始抵触,引发情绪上的对抗。


如果孩子带有情绪,再高明的教育手段都是不管用的。



比威胁更重要的是……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让他乖乖吃饭是个难题。


在餐桌上不好好吃饭,我们通常会祭出这样的杀手锏:


“你再不吃饭,我们就不要你了!”

“你再不吃饭,我们就把饭菜收走了!”


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


如果这个东西好吃,孩子会一口一口地快快吃完,何须家长在一边催逼利诱呢?


孩子不好好吃饭,是有各种原因的,饭菜不好吃,光想着玩,吃了零食还不饿,不高兴了都是理由,我们单用一句威胁能让他耐心吃饭吗?


再说了,孩子不耐烦地吃饭对孩子的肠胃消化系统也不算好。


想得更多一点,我们要孩子好好吃饭是有原因的,一日三餐养成好习惯,长身体保证营养,不想浪费食物,这些原因为什么不跟孩子讲明白?


如果道理都讲完,孩子还在坚持,可以尝试树立规矩。前提是要我们充分尊重孩子。我们跟孩子立下规矩,还要保证能够充分执行好规矩。


在执行的过程中,接纳孩子发脾气,让定下的规矩不被打破,违反了还要接受相应的惩罚。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了,才能让他理解我们。这些远比简单的威胁重要。


- END - 


教出好孩子(点击阅读)


●天天刷题成绩反下降,是缺了它

●糖,吃多了竟比吸烟更要命!

●四招帮你搞定“零食控”

●别让孩子赢了一时,却输了一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