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清明节,躲不开的“生与死”,该如何向孩子讲述?

2017-04-01 孙老师 河北智慧家长


明天就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了,是不是已经开始收拾行装,想象着如何愉快的度过这三天假期了?如果此时,孩子突然问你:“三月的妇女节,是妈妈可以过的节日,那清明节是什么节?为什么要过清明节?”


清明节,不可逃避会与亲人朋友逝去、祭奠联系在一起,那我们该如何解释这“生与死”?



先和孩子聊聊清明节吧

 

年龄小的孩子对清明节不太了解,那该从哪里讲起,才能与孩子谈到生命教育?孩子还小,理解能力有限,下面的说法可能更轻松易懂些:

 

在很久很久以前,农民伯伯为了方便安排什么时候种什么庄稼,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而清明是24个节气之一。每个节气的气温、降雨等各方面都不一样的。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也会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样的谚语,当然也是踏青出游的好时机。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所以清明时节的习俗就是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扫描祭奠先人。

 

从2008年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农历清明当日为清明节(清明节气共有15天),清明节全国放假一天,然后,经过调休,就有了咱们现在这个小长假。有了这个假期,人们就可以回乡祭祖,踏青出游。

 


清明节,躲不开的“生与死”

 

清明节的传统就是要扫墓,在祭奠亲人或祖先时,孩子可能会问到和死亡有关的敏感话题。那么,爸爸妈妈也不要刻意回避这样的话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接受能力,适当地跟孩子聊聊。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死亡的了解分为三个时期:


3-5岁的孩子觉得死亡就像睡觉或旅行一样,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5-9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接受死亡的观念,但不知道死亡会发生在每一个人或自己的身上;

9岁以上的孩子已经知道死亡无法避免,甚至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尤其对于可以接受死亡的6-12岁左右的孩子来讲,这时候他们会很敏感,他们会有很多担心,担心父母老去,担心周围与自己有关的人或物的离开,对于这种自然的选择,他们感受到无能为力,一旦不能正确引导,久久不能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就像下面这个家长说的一样。

 


 


另外这两天有个新闻说,横穿铁轨的人被撞死,家属现在在网上喊冤;还有新闻中,我们不断的看到,有很多初高中的孩子跳楼、跳河等轻生行为,事实上,这些孩子从心里的压抑无法抒发,就认为死亡就是解脱,完全不顾及父母亲人的感受,没有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这也是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忽视生命教育的结果。

 

不明白死亡,就不懂得生命的价值

 

所以,一定要和孩子解释生与死,而且在跟孩子聊死亡等生命教育的话题时,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尽相同,不过,我们为3岁以上的孩子,准备了一个故事,进入“河北智慧家长”微信平台,回复“清明节”,请爸爸妈妈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生与死”。

 


纪念,也是一种感恩教育

 

清明祭祖,其内涵是孝文化。向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思念与敬意,给孩子讲讲逝去亲人的事迹,尽量选择正面的、积极的事情,给孩子正面的影响。也讲讲亲人的优秀品质,毕竟,人死不可复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传承他们的精神,让他们的“生命”延续。

 

这也是在给孩子提供一个认识孝文化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对先人的敬爱,孩子们也会学懂得感恩。


- END - 


更多家长都在看:(点击阅读)


4种毁孩子的兴趣班,坚决不能上!

●好害怕,孩子说的小伙伴不存在!

●别威胁孩子,后果比体罚更严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