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3年级数学下册错误率较高的典型题大汇总(期中复习必备!)

2017-04-08 提高成绩 ☞ 小学生学习

| 5 0 万 妈 妈 最 爱 的 学 习 专 家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小学生学习

[易错题1]


[问诊]这是十几减9中最容易出错的三道口算,小朋友经常会把这三题的得数搞混。究其原因,是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对9+5=14,9+6=15,9+7=16掌握不够好;或者说,“凑十法”与“破十法”方法的运用在混淆。其实在用“破十法”计算时,牢记从“10”里面去减9,肯定会有多余的“1”,把这个“1”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就是最终的得数,这样思考会更快速准确些。


[易错题2]

[问诊]这题粗粗一看,肯定会觉着没什么难度,而且做着做着似乎找到了计算的规律。于是出现以下答案的小朋友不在少数: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最后一个减号前面的数不是我们以为的“12”,而是“11”。因此,看清题目再动笔非常重要哦!


[易错题3]


[问诊]这一题给人的最初感觉是挺复杂的,不知如何入手去填,小朋友往往会乱填一气。实际仔细观察后会发现每组中左边一题与右边三题之间是用“=”连接起来的,也就是说它们的得数是相等的。因此,只要算出左边算式的得数,再来想右边算式即可。可以随意写算式,只要得数相等就行。当然,如果能有顺序按规律写一写,那就又准确又省力啦。如,左边一组可以把减号前、后的数同时加1;右边一组可以把减号前、后的数同时减1。得数都是不变的哦!


[易错题4]

小文做了13朵纸花,小林做了8朵。小林至少还要做几朵,才能超过小文?

[问诊]此题小朋友最容易忽视“至少”“超过”等关键词语,而把这题理解为求“小林再做几朵就和小文同样多”。如果确实是问“小林再做几朵就和小文同样多”,那应该是13-8=5(朵);而现在是要“超过”小文的朵数,并且是以最少的朵数超过,那就只要超出1朵就行了。所以是13-8=5(朵),5+1=6(朵)。谨记,读题时圈划关键词是非常必要的!


[易错题5]

书法兴趣班第一组有16人,第二组有7人,第三组有8人。

(1)书法兴趣班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有多少人?

(2)第一组有男生9人,女生有多少人?

[问诊]这道解决实际问题的已知条件比较多,所求问题也有两个,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难的题目了,最易出错的地方就在于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来列式。其实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来找条件:第一个问题是求“书法兴趣班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就只要找第二组的人数和第三组的人数合起来,而第一组的人数对于解决这个问题而言是“多余条件”;第二个问题告诉我们“第一组有男生9人”,求“第一组女生有多少人?”,那我们还要找的是第一组的总人数,从第一组的16人里面去掉男生9人,就是第一组女生的人数,在这里第二组、第三组的人数就是多余条件了。熟悉基本数量关系,对于解决问题帮助很大的。


[易错题6]

数一数,有(  )个三角形。

[问诊]小朋友眼中看到的三角形往往是3个小三角形和1个大三角形,共4个三角形,他们可能不知道还可以由2个小三角形拼成大三角形。因此,在数三角形的个数时要有序地数,先数单个小三角形有3个,再数由2个小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有2个,最后数由3个小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有1个,共3+2+1=6(个)。有序思想在解决问题时真的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完成任务。


[易错题7]

照样子接着画下去。

△○△□△○△□△○△□________

[问诊]这题容易使人看得眼花缭乱,找不出图形排列的规律,而无法照样子画下去。找规律关键要会观察、会比较。在已有的图形中,△是一个隔一个出现的,第一次隔的是○,第二次隔的是□,因此题中□后面定是△,而△后面又会跟○,○后会再次出现△,再跟个□。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四个图形为一组圈起来,每次都是一组四个这样的图形排列出来,这样看起来会更清楚。


[易错题8]

用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问诊]在读题时,小朋友往往会理解为“用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画出几个长方形?”对于题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会进行无意识地忽略。因为他们对长方体仅是一个整体认识,因此这题应当充分动手操作、直观感知。在长方体6个面上写1-6的数字,分别把每一面画在白纸上,也标好相应数字,再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知晓长方体上、下面是一样的长方形,左、右也是一样的,前、后也是一样的,这样最多就只有三个不同的长方形。当然,对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也可进行画一画、比一比的操作实践。


[易错题9]

  49添上1是(  )个十,是(  )。 

[问诊]小朋友在做这题时容易看丢括号后面的字,而理解成是求“49添上1是(  )”,然后就很爽快地填成“49添上1是( 50 )个十,是( 50 )”。要知道,读题时一些关键字词是起决定性作用,要养成边读题边圈划关键词的好习惯。本题中49是由4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再添上1后,又可以组成1个十,一共是5个十,是50。 


[易错题10]

依照百数表,猜出框中另外的数。 

[问诊]小朋友拿到此题,往往会脑中一片空白,无从着手。究其原因,是对“百数表”中各数排列的规律了解不透。其实在“百数表”中,各数排列既整齐又有规律:横着看,从左往右依次大1;竖着看,从上往下依次大10。那么,对于上述左图来说,“15”右边一个数应比“15”大1,是“16”;“15”下边一个数应比“15”大10,是“25”;那“25”右边一个数自然是“26”了。对于上述右图来说,“23”左边应是“22”,右边应是“24”;“23”上边应是“13”,下边应是“33”。

    对于下面框中另外的数,你也能依照百数表中各数排列的规律很快推算出来吗?


[易错题11]

40比(  )大1,比(  )小1。

[问诊]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题,好多孩子会任性地把答案掉个个儿!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这题应该是长这个样:比40大1的是(  ),比40小1的 是(  )。他们会一边读题一边改编题目。而对题意的不理解,是出错的最大原因。对于这种反叙的题目,可以先补充完整,变为:40比(  )大1 ,40比(  )小1 。再把“40比(  )大1”变为“(  )比40小1”,即比40小1的数是(  )。而“40比(  )小1”可以变为“(  )比40大1”,即比40大1的数是(  )。如此一来,思路就清晰多啦。填入之后,还要仔细检查一下,比一比数与数之间的大小,那就OK啦!


[易错题12]

  80是(  )前面的一个数。

[问诊]此题又是反叙的问题,小朋友理解起来比较难。因此,看到“80”、看到“前面”,就会误认为是“80前面的一个数是几”。所以,遇到这类问题还是要善于把“反叙”变为“正叙”。即变为“(  )是80后面的一个数”,80后面的一个数当然是81啦,所以“80是(81)前面的一个数”。


[易错题13]

  爷爷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又是个单数。爷爷可能多少岁?

[问诊]解答此题时,小朋友容易把关注点落在“比65大,比70小”之上,而忽略“单数”这一要点;或者注意到了“单数”,却把“单数”和“双数”混淆起来了,由此造成错误。确定爷爷的岁数,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比65大,比70小”;二是“单数”。因此,可先确定“比65大,比70小”的数为:66、67、68、69。再思考“单数”是指个位上是1、3、5、7、9的数,而“双数”是指个位上是0、2、4、6、8的数。因此,综上所述,只有67和69符合题目的要求。正确区分“单数”和“双数”,并能灵活运用,才能顺利解题。


[易错题14]

在计数器上拨4个珠,可以表示出哪些两位数?最大的是多少?最小的呢?   

[问诊]此题易错在两个地方:一是小朋友最易用4个珠子拨出最大的数是“40”,而最小的数则为“4”(如下图),忽略题中表示“两位数”的要求;二是拨出的两位数有遗漏。

 

 要求用4个珠拨出两位数,既是“两位数”,可知十位上至少要有一个珠子。而且要想不重复不遗漏地拨出所有符合要求的数,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有序思考,有序拨珠”。(如下图),先把这4个珠子都拨在十位上,就能表示出最大的两位数“40“,然后有序地每次拨动一个珠子到个位,当然个位最后得留一个珠子,这样就能把所有情况一一列出。

 

[易错题15]

  十个十个地数,40前面一个数是(  ),90后面一个数是(  )。

[问诊]此题容易在两个地方出错:一是把“十个十个地数”误认为是“一个一个地数”;二是把“40前面一个数是(  ),90后面一个数是(  )”误认为是“40前面一个数是(  ),40后面一个数是(  )。因此,审题细致格外重要,千万不要被自己的思维定势所左右。十个十个地数,40前面一个数应比40少10,是30;十个十个地数,90后面一个数应比90多10,为100。


[易错题16]

  爷爷今年七十几岁,奶奶今年六十几岁。爷爷的年龄最小是(  )岁,奶奶的年龄最大是(  )岁。

[问诊]此题出错的原因多为对“七十几”和“六十几”含义的不理解。要知道,“七十几”是指71、72、73、74、75、76、77、78、79这些数,即比“七十”大,同时比“八十”小的数。其中最小的应该是“71”。而“六十几”就是指从61到69的数,其中最大的就是“69”。


[易错题17]

下面是4个小朋友收集画片的情况,请在合适的答案上面写上他们的姓名。

姓 名





画片张数

29

10

30

36

小刚说:“我收集的画片最多。”

方方说:“我收集的画片和小军差不多。”

红红说:“我收集的画片最少。”

小军说:“我收集的画片张数是个单数。”

[问诊]这题的信息量相当大,要想顺利找到相应画片的主人,关键是要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并理清其中的联系,这样才能一一揭晓姓名。细细读这4个小朋友所说的4句话,不难看出,其中小刚和红红画片张数的特点很明显,一个是最多的,一个是最少的,先从这里入手,在这4个数中找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就行了。所以小刚是36张,红红是10张。排除掉这两人之后,剩下方方和小军的画片就好找些了。但“方方的画片和小军差不多”,看来只有先找出小军的画片才行。而小军的画片张数是个单数,就决定了小军是29张,则方方为30张。填好各自的姓名之后,还得用这4句话作一检查,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才行。




[易错题1]

[问诊]孩子经常会出现算式与题意不对应,问题在于没有好好审题,此题可以先从不同角度说说题意,比如:19个皮球,每6个1盒,可以放3盒,还剩1个或19个皮球,平均放在3个盒子里,每盒6个,还剩1个。再根据不同的描述填写算式,并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关键注意商和余数的意义,单位名称就会对应了。


[易错题2]

[问诊]不能正确算出商,原因是观察图不仔细,可以让孩子先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独立完成解答。提醒孩子不能口算的就列竖式计算,想33里面最多有几个5?再根据商和余数的含义,正确填写各自的单位名称,最后口答“可以钉6件衣服,还剩3个”。


[易错题3]

做一个灯笼用4张纸。

(1)30张纸可以做几个灯笼,还剩几张纸?

(2)这些纸够做8个灯笼吗?

[问诊]有的孩子第2问搞不清是7个还是8个,可以根据第1问求出的结果,联系生活经验作出判断,剩下的2张纸不够做1个灯笼,所以30张纸最多做7个灯笼,不够做8个灯笼。


[易错题4]

45个皮球装在盒子里,每盒装6个。

(1)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

(2)如果全部装入盒中,至少要多少个盒子?

[问诊]孩子第2问可能会误认为至少7个,可以根据第1问求出的结果,联系生活经验作出判断,要把这些皮球全部装入盒中,剩下的3个皮球也要装在一个盒子里,所以至少要8个盒子


[易错题5]

[问诊]如第3个钟面,许多孩子误以为2时,原因是观察钟面不仔细,虽然时针比较接近2,但分针指着11(55分),说明还没有到2时,所以是1时55分。如第4个钟面,误以为9时,时针比较接近9,但分针指着1(零5分),没指着12,所以是9时零5分。其它钟面也要看清时针、分针,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易错题6]

[问诊]有的孩子单位名称乱写,对时间单位没有充分感知,可以引导孩子联系生活经验,运用简单的合情推理进行思考。比如午睡大约用1分或1秒显然都是不符合实际的,只有1时比较合适;刷一次牙用4秒或4时都不符合生活常识,所以应该填“分”。


[易错题7]

[问诊]孩子可能会只看到分针的变化,兼顾不到时针的变化。找规律的时候要全盘考虑,仔细观察前3个钟面,后一个钟面的分针总是比前一个钟面多15分钟,先把分针画好(指着12),再观察时针,后一个钟面总是比前一个钟面多1时,把时针画好。有的孩子误以为时针指着4,而正确的做法是要同时考虑分针的变化,15+15+15+15=60(分),60分=1时,4+1=5(时),时针应该指向5,这道题让孩子初步体会了计算时间的方法。


[易错题8]

放学回家,小红的前面是西,她的右面、后面和左面各是什么方向。

[错因分析]本题容易出错。错误答案:右面是南,左面是北。错误原因有两点:1、对现实情境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排列顺序不够清晰,2、没能将“东、南、西、北”与“前、后、左、右”建立良好的联系。

[思路点拨] 方向本身就是抽象的概念,需要联系生活情境,通过具体的活动获得相应的感受与认识。解答这一题时,可以让学生面向西站立,伸手分别指出前、后、左、右,借助肢体动作,明确面向西时,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易错题9]

水库在桃园的(     )面。

水库的南面是(     )园。

[错因分析]学生完成这一题时,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现象,因为他们不知道以什么地方作为观测点。

[思路点拨]回答水库在桃园的(      )面时,要以桃园作为观测点,看水库在桃园的哪个方向;回答水库的南面是(      )园时,应以水库作为观测点,看水库的南面是什么园。


[易错题10]

先读一读,再按规律填数

607608609、( )、(  、(  

[错因分析]不少学生的答案都是700、701、702.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对千以内数的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法的进位规则没有正真理解和掌握。

[思路点拨]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读数发现这里是一个一个的数,再思考609添上1,个位就是10 ,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所以下一个数应该是610,依次往下数是611、612.如果学生依然有困难,可以借助计数器拨珠的过程辅助思考。


[易错题11]         

与4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错因分析]这一题有的同学错在想当然,一看到400就本能的联想到300和500,而忽视了“相邻”这两个字。

[思路点拨]审题时一定要细心。与400相邻的两个数,前面一个比400少1是399,后面一个比400多1,是401。


[易错题12]

右边两个杯子里的黄豆大约有几百粒?

[错因分析]这一题错误较多,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比较的方法,更没有形成良好的数感。

[思路点拨]先把第一杯黄豆看成一份,第二杯大约有这样的两份,所以第二杯黄豆大约有400粒;再把第二 杯看成一份,第三杯大约也有这样的两份,所以第三杯黄豆大约有800粒。


[易错题13]

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

[错因分析]看到这幅图学生很容易写成1037或1034,说明他们对算盘上珠和下珠所表示的数值含糊不清。

 [思路点拨]首先明确算盘上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千位上有1个上珠,表示5个千,所以在千位上写5;百位上1个珠子也没有,所以在百位上写0;十位上有3个下珠,表示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个位上有1个上珠和2个下珠,表示7个一,所以在个位上写7,因此这个数是5037。


[易错题14]

读一读、写一写

三千零八(        )

[错因分析]这一题考察的是中间有零的四位数的写法。错误答案有3080和308.

[思路点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数的组成来写数。三千零八里面有3个千和8个一,所以千位上写3,个位上写8,百位和十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所以都要写0,所以写出的数是3008。


[易错题15]

把接近5000的数圈出来。

4005  5054  5934  4950  5990

[错因分析]因为这里没有明确说明需要圈出几个数,所以学生解答时常常只圈出一个数,就觉得完成任务了。

[思路点拨]接近5000的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比5000多一些,所以选择5054;还有一种是比5000少一些,所以选择4950.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圈5934和5990就错了,虽然这两个数都是5000多,但都比5000多得多,它们更接近6000。


[易错题16]

4064058

□里最大可以填(     )

[错因分析]学生在填数的过程中只单纯想到比5小的数字中最大的是4,而忽视了比较个位上的数字。

[思路点拨]因为“40□6”的个位上是“6”,“4058”的个位上是“8“,6已经小于8,所以前面三个数位上的数字可以都相同,因此□里最大可以填“5”。


易错题1  

在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当分别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与第一个乘数乘得的积相加时,容易做成乘法。例如:



【思路点拨】

【指点迷津】要牢记,当我们计算出两次乘积后,千万不能继续用乘法,最后应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易错题2  

在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用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的得数的末尾应和十位对齐,容易写成和个位对齐。例如:



【思路点拨】

【指点迷津】计算时要注意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如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十位对齐。 


易错题3  

乘法口诀和叠加进位计算出错。例如:89×76时,七九六十三,错算成68,8×7+6错算成60。


【思路点拨】

【指点迷津】一是创造安静的计算环境,在无外界干扰的条件下专心计算,逐步培养集中精力、集中注意的习惯。二是每次练习的题量不要太多,因为计算是很累的智力活动,超量训练会造成心理疲劳、厌倦计算,从而引发错误。三要经常进行一位数的“乘加”口算练习,提高进位的基本功。


易错题4  

例如:计算80×50时,看到乘数末尾有2个0,积的末尾就只写2个0。


【思路点拨】先将0前面的数相乘,8×5=40,再添2个0。

【指点迷津】要注意:千万不能将相乘后得到的0与原来乘数末尾具有的0相混淆。先将0前面的数相乘,再添0,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要添几个0。


易错题5  

小红和自己的4个好朋友去儿童乐园游玩。如果每张门票22元,他们一共要用(   )元买门票。


【思路点拨】很多同学看到4个,就误以为只买了4张门票,我们要特别注意“小红和自己的4个好朋友”其实合起来一共有5个人,也就是共买了5张门票。所以要用22×5=110(元)钱买门票。


【指点迷津】审清题意非常重要,要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不能简单地看到几就写几,有些重要信息没有直接告知,而是隐藏在题目中的,需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从而正确解答。


易错题6  

14个12相加的和是(    )。


【思路点拨】14个12相加的和,表示12+12+12……+12,一共有14个12。所以,应该用14×12=168。


【指点迷津】很多同学容易被“和”这个字所迷惑,看到“和”就误以为用加法计算。仔细读题,理解算式的含义,就能准确解答了。


易错题7  

青石街小学一共有500名学生。学校旁边的电影院共有21排座位,每排的座位都是26个。全校同学一起去看电影,能全部坐下吗?


【思路点拨】要想知道全校同学一起去看电影能不能全部坐下,就要先知道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6×21=546(个),学生只有500名,座位有546个,座位数比学生人数多一些,所以能全部坐下。


【指点迷津】学生都知道首先要求出电影院的座位数。但求出结果后,有些人没有理清500和546各代表什么意思,就妄下断论。今后遇到这种题型,要想清楚每一步求到的是什么意思,理清楚每个数各表示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与解答。 


易错题8  

鲜花店运来56束鲜花,每束12枝。每束鲜花可以卖28元。

一共运来多少枝鲜花?

这些鲜花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思路点拨】我们先梳理题目中的信息:题目共给我们三个条件,①运来56束鲜花,②每束12枝,③每束鲜花可以卖28元。那么要求一共运来多少枝鲜花,我们只需要用到条件①②就可解决,列式为:56×12=672(枝);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只需用到条件①③即可解决,列式为:56×28=1568(元)。


【指点迷津】很多同学在做第二问的时候,粗心的把条件③看成“每枝鲜花可以卖28元”导致出错。所以看清题目的条件非常重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倒不一定会碰到多少“超级难题”,而很多错误往往是因为自己看题不仔细、计算不细心导致的。所以,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正确分析题意、认真又正确地计算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建议同学们在读题目的时候把每个条件中的数字和数量单位用铅笔轻轻的标注一下,以免看错。


易错题9  

小华平均每分钟走68米,他从家到学校走了19分钟。

(1)  估一估,从小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2)  如果每天往返两次,小华每天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大约要花多少分钟?


【思路点拨】估一估从小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只要把每分钟走68米与走了19分钟,分别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每分钟大约走70米,大约走了20分钟,所以大约有1400米。每天往返两次,也就是2个来回,实际上走了4次,每次大约20分钟,4次大约80分钟。


【指点迷津】比较容易出错的是第2个小问题,问题问的是大约要花多少分钟,有的人可能会求大约走了多少米。也有人看到往返两次,就只算了2次20分钟。 


易错题10  

一只小象出生时体重约是100千克。此后,平均每个月体重增加16千克。6个月后这只小象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思路点拨】要求6个月后这只小象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就要用出生时的体重加上6个月共增加了的体重。


【指点迷津】有些人看到“6个月”,就只用16×6=96(千克)。小象出生时体重已达100千克了,6个月后怎么可能只有96千克呢?答案显然不对。96千克只表示增加的体重,还要加上出生时已经有的体重,才是现在应有的体重。  


易错题11  

订阅一份电视节目报,每个季度需要12元,问订阅一份全年的电视节目报要多少元?


【思路点拨】此处,有一个小小的“陷阱”,题目给的信息是“每个季度需要12元”,问的却是“订阅一份全年的电视节目报需要多少元?”所以你要清楚一年有4个季度。每个季度3个月,也就是说订阅节目报3个月需要12元,也就是每个月需要12÷3=4(元),所以列式为12÷3=4(元),4×12=48(元)或者用条件:“一个季度12元”和“一年有4个季度”来解答,列式:12×4=48(元)


【指点迷津】此题其实有两个隐藏条件:①全年有4个季度,②1个季度有3个月。找到了这些,你就可以很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了。


 [易错题12]

把下列数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000米  4千米   3060千米   3600千米

[思路点拨]

这一题中,把3000米换算成3千米,然后比较3千米、4千米、3060千米、3600千米的大小就容易了。

[指点迷津] 

做这种排序的题目时,因为题目里面的单位并不相同,所以一般的做法是:①先把不同的单位通过换算变成同一单位(全换算成米或千米);②单位统一后,只要比较单位前面的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易错题13]

单位换算:

18吨=(    )千克

6千米+3000米=(   )千米

[思路点拨]

①1吨=1000千克,18吨里有18个1吨,即18个1000千克,也就是18000千克;

②1000米=1千米,3000米里有3个1000米,即3个1千米,是3千米。加上6千米,就等于9千米,所以(   )里填9。

[指点迷津]

熟练掌握等量关系:1吨=1000千克,1千米=1000米。统一单位后再填空。


 [易错题14]

比较大小:

6吨○60千克  

 4吨800千克○4080千克

[思路点拨] 

前后单位不一致,要先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

6吨=6000千克>60千克;

4吨800千克=4吨+800千克=4000千克+800千克=4800千克>4080千克。

[指点迷津]

在做比较大小这一类题目时,建议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单位前面的数的大小。


  [易错题1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辆货车的载重是10(    )        一头奶牛的重量是500(     )

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长6772(    )  从北京到广州的铁路全长是2324(     )

[思路点拨]

货车可以装很多货物,所以填10(  )时只有吨最合适,因为10千克用手就可以拿起来,显然不对;一头奶牛比较重,用500千克比较合适;长江铁路桥是一座桥,而且单位前面的数比较大,所以要用米做单位;最后从北京到广州的铁路全长要用千米做单位,如果用米做单位,2324米就太短了。

[指点迷津] 

在选用单位名称的时候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计量物体有多重要用质量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时要用长度单位。


 [易错题16] 

连线:

[思路点拨] 

这种连线题目,建议首先根据生活经验,把各种物体的质量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进行排列,标上序号;然后把下一行的质量也按顺序进行排列,最后连线。如下所示(从轻到重):



[易错题17]

跑道长500米,小明坚持每天跑2个来回。他每天跑多少千米?

[思路点拨]

题目虽然很短,陷阱却不少。在解决问题的时候,①:要看清跑道的长度是以米做单位,而问题是以千米做单位;②要准确理解“2个来回”的意思,1个来回是一来一回,即2个跑道长,2个来回就是4个跑道长,也就是4个500米。正确解法是:2×2=4(次),4×500=2000(米)=2千米。

[指点迷津] 

在解答这类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条件和问题中的单位是不是一致,建议在读题过程中把重要信息用笔圈出来,提醒自己注意单位的换算。


[易错题18] 

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1460千米。一列火车早上8时从北京出发,以每小时240千米的速度行驶,5个小时后火车已经开出了多少千米?

[思路点拨]

这一题中,有同学把“一列火车早上8时从北京出发”这句话当作条件去解答,导致错误。要求5小时开出多少千米,用“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就可以算出来了,也就是:240×5=1200(千米)。

[指点迷津] 

要培养读懂题目再动手做题的习惯,正确选择题中的有效信息。


【易错题19】

将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类型一:含有乘除和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27×3=81 ,81-30=51

(2)540÷9=60 ,95-60=35 

【错因分析】

在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不能正确按照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来进行运算。

【思路点拨】

首先看清题意,自主探索,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理解先算乘除法的道理。有些同学不清楚运算顺序,针对这种情况,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运算顺序,也可以把运算方法教给学生。

类型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200-180=20 ,20×12=240

(2)40×11=440 ,560-440=120

【错因分析】

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不能正确按照先算小括号里的,后算小括号外的运算顺序来进行运算。

【思路点拨】

学习混合运算时,当遇到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做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审,看清题目是否有小括号,含有哪些运算;二想,想一想运算顺序;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四查,养成一步一查的好习惯。


【易错题20】

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商店中一件上衣76元,一件连衣裙22元,一顶帽子8元。

(1)买4条连衣裙比买1件上衣多花多少元?

(2)连衣裙和帽子各买4件,150元够吗?

(3)买4条连衣裙的钱,如果买帽子,能买几顶帽子?

【错因分析】

没有读懂题意,没弄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或者在列带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时,忘记加上括号。

【思路点拨】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对小括号作用的认识以及敏感性。可以让学生先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看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一致,及时发现列式中的错误,保障问题能够正确解决。

正确解答:

(1)数量关系式:4条连衣裙的钱-1件上衣的钱=多花的钱,所以综合算式为:4×22-76=88-76=12(元);

(2)先算出连衣裙和帽子各买4件一共要花的钱,再与150作比较,如果大于150,不够;如果小于150,够。列式为:(22+8)×4=30×4=120(元);

(3)先算出4条连衣裙的钱,再除以帽子的单价,求出帽子的件数。列式为:22×4÷8=88÷8=11(顶)


【易错题21】

把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256-18-82·         ·(700+100)÷2

700+100÷2·         ·256-(18+82)

42÷6×7      ·           ·120÷(2×3)

120÷2÷3     ·          ·42×7÷6

【错因分析】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过于相信自己的口算能力;

(2)看着差不多,没经过思考和计算,就连线;

(3)认为所有的题目都能找到答案。 

【思路点拨】

这种题目在解答的时候,首先看看能不能运用运算的规律解答,如果不能,一定要踏踏实实的确定运算顺序,经过计算再连线;其次,要保证所有的题目你都解答验证一遍,千万不要养成盲目的习惯,前三个有得数相等的算式,就认为第四个也有。比如这一题中,四对算式只有三对得数相等,而很多同学却连了四条线。



【易错题22】

淘淘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笑猫日记》,共146页,看了4天后还剩62页,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如果只能借阅6天,从第5天起,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错因分析】

问题二中的“从第5天起”,学生往往理解为“接下来5天”,就会用还剩的页数除以5。 

【思路点拨】

理解题意,分析好数量关系是关键。“如果只能借阅6天,从第5天起,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的意思就是“还要看2天,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就要去找两个条件“还剩的页数”和“还要看的天数”。正解解答为:6-4=2(天) 62÷2=31(页) 


【易错题23】

下面的算式中,得数与110-36-24相等的是( )

A.110-36+24  

B.110-(36-24)

C. 110-(36+24)

【错因分析】

学生看到选项A的时候,一看后面36与24的和,就忽略了括号;或者看到选项B,一看加了括号,没注意括号里的减号没有变加号。 

【思路点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学生对于减法的这一性质,虽然已经记在心里,但在运用的时候,就会忽视括号或符号的使用。特别是做选择题的时候,一定要把选项看清楚,看仔细,正确选项应该为C。 


【易错题24】

下面的算式中,得数与360÷6÷3相等的是( )

A.360÷(6÷3)

B. 360÷(6×3) 

C. 360÷6×3

【错因分析】

和易错题五是一样的问题,括号和符号的使用没有彻底弄明白。

【思路点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学生对于除法的这一性质,和减法的性质一样,在运用的时候,就会忽视括号或符号的使用。一定要把选项看清楚,看仔细,正确选项应该为B。 


【易错题25】

50-50÷10

=0÷10

=0

【错因分析】

一看到50-50,马上想到结果是0,没有完整地看整道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思路点拨】

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根据规则来进行计算。

50-50÷10

=50-5

=45


 [错例26]蓝色书屋新进8包故事书,每包20套,每套50元。(根据问题连一连)

 [思路点拨]在解答这一题时,一定要搞清楚每一个问题跟哪些条件是相关的。因为只有条件和问题时相关联的,才能解答出来。

[指点迷津]做这种连线的题目时,一般的做法是:(1)理解题目,把条件按顺序标上序号。比如在这里共有3个条件,分别是:① 8包故事书② 每包书有20套③ 每套书50元;(2)看问题,找相关的条件,排除无关的条件。比如:“一共有多少套?”这个问题就与条件①②有关,而跟条件“③每套的钱”无关,所以连线选择“20×8”。所以正确的解答如下:

      

 [错例27]小芳家去年上半年缴纳电费360元,下半年平均每月缴纳电费70元。小芳家去年一共缴纳电费多少钱?上半年比下半年平均每月少缴纳电费多少元?

[思路点拨]这一类型的题目在小学三年级的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但是解答方法不难,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读题,标注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读懂题目后再作答。

[指点迷津]在这一题中,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第二问,一定要看清楚题目要求的是“上半年比下半年平均每月少缴纳的钱”而不是“上半年比下半年少缴纳的钱”。所以正确解答:360÷6=60(元)70-60=10(元)。


[错例28]商店有三种钢笔,价格分别是8元、15元、24元;有两种笔记本,价格分别是6元、9元。小亮带100元去商店购买钢笔和笔记本。

(1)买1支钢笔和3本笔记本,最多要用多少元?最少呢?

(2)买1支钢笔和1本笔记本,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呢?

[思路点拨]在这一题中,有几个关键的词语:最多(少)要用、最多(少)找回,一定要搞清楚“要用”是指的买东西花掉钱,而“找回”是指买东西剩下的钱。搞清这一点后,再去判断“最多(少)要用”是指买价钱最高(低)的物品花的钱,“最多(少)找回”是指买价钱最低(高)的物品后剩下的钱。

[指点迷津]现在我们来看问题“(1)买1支钢笔和3本笔记本,最多要用多少元?最少呢?”  最多要用多少钱,就是去买价格最高的物品,也就是1支24元的钢笔和3个9元的笔记本,列式为:24+3×9=51(元)。类似的可以解决最少用的钱。问题“(2)买1支钢笔和1本笔记本,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呢?”中,要求最多找回的钱,那么就要花去最少的钱,所以购买的是价格最低的钢笔和笔记本,列式为:8+6=14(元) 100-14=86(元)。类似的可以解决最少找回的钱。

 

  [错例29]小红说:“我3分钟走了201米。”小明说:“我2分钟走了105米。”你知道他俩谁走的快?快多少?

[思路点拨]根据两人的话同学们很容易想到求“他俩每分钟能走多少米”然后判断他俩谁走的快;而“快多少?”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是他俩每分钟走的米数相减得到。

  [指点迷津]有部分同学在解题时直接用201-150=51(米),求得女孩走的快,快51米。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小红是3分钟走的路程,而小明是2分钟走的路程,时间不同,所以根本没有可比性。一定要先读懂题意再下笔解答,避免“上来就做,做了就错”的方式。


[错例30]  

[思路点拨]看线段图时,一定要看清楚,理解线段图中的条件和问题的标注的含义。

[指点迷津]画线段图时,一般上面的线段表示的较小的量,下面的线段表示的是与上面线段的关系以及它本身的大小。所以分析线段图时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比如这一题:从线段图中我们可以知道,第一条线段表示15袋大米,第二段线段是第一段线段长度的3倍,表示的是面粉的袋数,要求的问题是面粉比大米多的袋数。

 

[错例31] 小明看一本200页的书,每天看8页,看了23天,第24天他应该从第几页开始看起?

[思路点拨]这个问题是求“第24天小明应该从第几页开始看起?”大部分同学粗粗一看,会这样解答:23×8=184(页)  200-184=16(页)这样的解答实际上是解决了“还剩下多少页”的问题。

[指点迷津]要求“第24天小明应该从第几页开始看起?”先要算出小明23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把23天看的页数加上1,就是第24天从哪一页开始看。算式为:23×8=184(页)  184+1=185(页)


[错例32]

[思路点拨] 甲、乙两个商店的原价是一样的,都是每箱50元,要比较“哪家商店卖得便宜一些”,我们就要比较牛奶的现价。

[指点迷津]牛奶的价格,可以比较“每箱多少元?”,也可以比较“每袋多少元?”,乙商店是买一箱送2袋,其实就是得了10袋,每箱的袋数不一样了,所以要比较“每袋多少元?”甲商店每袋的现价:48÷8=6(元),乙商店每袋的现价:50÷10=5(元)。通过计算,比较出乙商店卖得便宜一些。

声  明 本文素材来源于小学生数学报!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稿邮箱 / 461699945@qq.com

商务合作QQ  / 5426727


↓↓点击 阅读原文▼,最适合孩子的学习资料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