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泪奔!从外滩1号到33号,载满了上海宁忘不了的过去与未来!

2017-07-03 发现上海


说起上海,99%的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外滩

但很少有人知道

在壮观的外滩建筑群背后

还有一段值得铭记的变迁历史

 

老外滩

新外滩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

南起延安东路,北至外白渡桥

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

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

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

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

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

构成了“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

 


外滩1号

外滩第一楼


历史变迁:

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火油公司→上海市冶金设计院→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怎么说呢,发现菌总觉得这楼有点认主。该楼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正立面为巴洛克式,在1996年中国企业入驻之前,这里的外国主人经历都不太好。

 

首先是接管此处的美商旗昌洋行在1891年停业了。再是1913年麦克倍思公司投资,1916年建成麦克倍恩大楼,1917年就被亚细亚火油公司购下,直接“改名”成了亚细亚大楼。

 

不巧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亚细亚火油公司又被迫撤离了,转而由日军接管。结果日军败了。1950年换由东华石油接管。再之后这里成为上海市冶金设计院的一部分,直至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一路顺风顺水没什么大事件。

 

外滩2号

“东洋伦敦”

历史变迁:

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


 这里曾是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又称皇家总会、东洋伦敦,是英国侨民活动的上海总会,耗资白银45万两,总之就是一个字:

 

作为一幢文艺复兴式风格建筑,该楼以正门为纵轴线,左右对称,显得和谐均匀而稳重。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

 

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室内装潢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至今在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手里依旧光彩夺目。

 

外滩3号

剪不断理还乱的原“外滩4号”

历史变迁:

天祥洋行→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


 这是上海市第一幢钢结构建筑,建成于1916年,最早属于天祥洋行。1918年,天祥洋行倒闭,房产权归了保安、保家两家保险公司。几年后拆掉重建,取名“友宁大楼”,有保平安的意思。

 

再之后就是频繁易主。先是有利银行看中花钱买下房产权,改名“有利大楼”。到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租用该楼。1996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又进入,接着香港投资公司House of Three又相中了这里。

 

2004年起,原“外滩4号”变成了如今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3号”,除去CHI-Q、Jean-Georges、黄埔会、望江阁等各种高级餐厅,这里还有沪申画廊,MCM旗舰店等,凝聚艺术、文化、美食与音乐于一体。

 

外滩5号

“日清大楼”


历史变迁:

日清大楼→招商局办公大楼→华夏银行上海分行→“高级餐厅”


这栋楼人称“日清大楼”,由日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和犹太商人合资建于1925年,楼高6层,底三层装饰比较简明,上三层有古典立柱和雕刻花饰,凹凸感强。抗日战争后,中国政府接管了日清大楼,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

 

后来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入驻该楼,现已迁出,2006年被改造成高级餐厅,成为集世界国际著名餐厅、酒吧为一身的顶级综合消费楼,说白了,现在就是一个“吃钱”的地方。

 

外滩6号

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奠基之地


历史变迁:

 拍卖行→中国通商银行大楼→长江轮船公司


外滩6号建成于1897年,是外滩唯一一幢由罗马式艺术发展而来、带有英国哥特式风格的建筑

 

这里原是一家拍卖行,1906年翻建,成为当时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也是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奠基之地。直到1956年,中国通商银行业务划入中国人民银行,大楼交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现属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

 

外滩7、9号

“同源同祖”


历史变迁:

7号:旗昌洋行→电报大楼→新通商银行大楼→泰国盘谷银行


9号:旗昌洋行大楼→招商局大楼→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


7号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建成于1908年,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轮船招商局将它买下后,给下属的大北电报公司使用。

 

抗战胜利后,中国通商银行购进此楼改为新通商银行大楼;解放后,由长江航运管理局使用;20世纪90年代,泰国盘谷银行获得大楼使用权,现为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和泰国盘谷银行上海分行所在地。

 

19世纪远东著名美国资本企业旗昌洋行于1846年将总部迁至9号。1877年,“专业收购户”轮船招商局连同外滩9号的办公室大楼一起买回,并于1901年重建该楼。后来成为招商局上海分公司,现在又成为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


外滩12、13、18号

“最讲究的建筑”

历史变迁:

12号:汇丰银行大楼→市府大楼→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13号:江海关大楼→上海海关


18号:麦加利银行大楼→春江大楼→Bund18


汇丰银行大楼又名市府大楼,位于外滩10—12号,于1923年建成,被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1955年4月至1995年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楼。1996年后成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

 

建成时大楼门前放了两只引人注目的大铜狮,据说狮子铸成后,铜模立即被毁,这对铜狮也成为绝版珍品。

 

八幅城市主题壁画之上海(1998年版中国邮政邮资明信片)


八角形门厅的顶部8幅由彩色马赛克镶拼成的壁画,则分别描绘了20世纪初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等8个城市的建筑风貌。

 

1857年,外国人在此地建成一座中国衙门式的关署,即13号。1864年清政府于现址设江海北关。1891-1893年翻建成哥特式的红砖建筑。1925年再次重建,1927年正式落成,现使用单位为上海海关。

 

大楼总体属古典主义,最霸气的地方在于楼上33米高的钟楼。这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直至今日,每逢准点,钟声响起,声音浑厚、沉稳,更有余音绕耳数秒不绝。

 

18号于1923年由老牌的英资银行麦加利银行建造。1955年,麦加利银行迁出后,由房管局接管这座大楼,改名为春江大楼,曾由中波轮船公司等使用。

 

大楼屋顶的设计不仅留有平台,中间顶楼又加三角形屋顶,使该楼在一堆建筑中既具有高度感,又有自身独特的玲珑与别致感。


而修复后的外滩18号进门四根古希腊式的大理石柱据说是原装,谜一般地来自二百年前意大利的教堂。

 

外滩14、16、24、29号

最“有钱”的建筑


历史变迁:

14号:宝顺洋行→德华银行→交通银行大楼→上海市总工会


16号:台湾银行大楼→招商银行上海分行


24号:横滨正金银行大楼→中央银行大楼→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


29号: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东方大楼→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光看历史变迁,发现菌都觉得此4处堪称最“有钱”外滩建筑,备受银行宠爱

 

14号最初是著名的老牌英资企业宝顺洋行,19世纪下半叶,被德华银行买下。一战后被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接管。


1947年,这里被重建为装饰艺术运动主义风格的6层大楼,也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如今由上海市总工会使用。虽不是银行,但咱们工人有力量啊!

 

16号建于1924年,原是一家日商银行,叫台湾银行;现由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1924年横滨正金银行在中国上海建分行大楼,也就是外滩24号。1945年后,该楼改作中央银行行址,大楼也易名为中央大楼。


1949年后又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办公楼。1956年上海市纺织工业局迁入大楼办公。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看来此处真是一个“聚宝盆”,总有那么多的银行喜欢在此安家。

 

1914年,法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上海建造的分行大楼——外滩29号。1956年,大楼被房管局接管,改名为东方大楼。目前大楼的使用单位是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外滩15号

新技术大楼

历史变迁: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它由近代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由清政府官方与外资合办的银行华俄道胜银行于1902年出资建成,1928年成为中央银行的所在地。随即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都先后在此办公。1994年上海外汇交易中心进驻至今。

 

外滩15号特别之处在于技术创新:开创了上海第一幢用瓷砖贴面的建筑,最早安装卫生设备和电梯的建筑之一,最早使用砂垫层替代打桩的建筑。多技在身,在当时堪称“黑科技”大楼了吧。

 

外滩17号

“最具吸引力”大楼


历史变迁:

字林大楼(桂林大楼)→友邦大厦


由《字林西报》在1924年建成。为什么说它最具吸引力呢,看主人就知道了。1928年租用部分空间,1947年撤离。转了一圈,1996年,友邦人寿保险公司又重返大楼,并定名为友邦大厦。

 

外滩19、20号

门槛最高的“饭店”专业户

历史变迁:

19号:中央饭店→汇中饭店→和平饭店南楼→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


20号:华懋饭店→和平饭店北楼→上海和平饭店


早在1850年代初,外滩19号就是租界内历史最悠久的外资旅馆——中央饭店。1903年,中央饭店改为汇中饭店。1947年,华商大庆公司继续经营,1952年停业,1965年改为和平饭店南楼再度开放。百年来坚持做饭店,从未改变,酒店底层的皇家宴会厅,更是上海传奇夜生活的见证。

 

20号和平饭店北楼建于1929年,是昔日的“远东第一楼”,原名华懋饭店,但最广为人知的名字是“沙逊大厦”,因为这栋楼由犹太商人Victor Sassoon构思并创建。

 

华懋饭店落成以后,堪称上海门槛最高的饭店,只接收社会名流。如美国的马歇尔将军、司徒雷登校长等。

 

而且这还是一个“有故事”的饭店,剧作家Noel Coward的名著《私人生活》在此写成;三、四十年代,鲁迅、宋庆龄会见外国友人卓别林、萧伯纳等都喜欢来此。


外滩23号

唯一的“自家”建筑


历史变迁:

中国银行大楼→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外滩23号是外滩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也是外滩唯一的一座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早期现代高层建筑。抗日战争胜利后归中央银行使用,现使用单位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最能体现其本土化的地方就是:大门上方原有孔子周游列国石雕,讲述了一个个令人神往的故事,门外有九级石阶,取九九无穷之意,象征九九归一。

 

外滩26号

“镖局”总部

历史变迁:

扬子大楼→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26号大楼建成于1920年,因“扬子水火保险公司”得名,1957年7月起由房管部门管,现使用单位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从以前到现在做的都是“护镖”工作,但发现菌总觉得此处该是扬子饭店的家啊,毕竟“同名同姓”!

 

外滩27号

名符其实的“皇家”


历史变迁:

怡和洋行大楼→上海市外贸局→罗斯福公馆


由怡和洋行出资翻建于1922年的复古主义派27号,1955年划为上海市外贸局,如今是美国罗斯福总统家族旗下的高级公馆,内设亚洲最大的葡萄酒酒窖,集结世界各地珍馐百味,拥有黄浦江岸最佳景致露台餐厅酒吧。从主人到配置,都是名符其实的“皇家”。

 

外滩28号

跨领域“易主”

历史变迁:

格林邮船大楼→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清算所

格林邮船公司收购此地后,随即改建为7层大楼,1922年落成。1951年3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迁入该楼。现在为上海清算所。每次易主都是跨领域。

 

外滩32号

最牛酒店


历史变迁:

英国驻沪总领事馆→上海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用房→半岛酒店


上海半岛酒店于2009年开业,是外滩几十年来第一栋新建的大楼,但是又和周边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文艺复兴主义等风格完美融合,“半岛学堂”还能带你在上海丰富的历史遗迹穿行。如果你够壕,包个半岛游艇夜游浦江极好的。

 

外滩33号

外滩“最老”楼房

历史变迁:

原英国领事馆主楼→外滩源壹号


33号外滩最老的一幢楼房,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也是上海外滩建筑群唯一一座19世纪建筑物。始建于1849年。

 

主楼原为英国领事馆办公楼,后来升级为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定名“外滩源壹号”。屋前有典型的英式草坪花园,27棵古树绕屋而立,环境幽静,在草地里享用下午茶,或观摩艺术展览,都是极好的。



不说了,发现菌用生命整理的外滩建筑史

不为其他,只为你们能更好地读懂建筑

毕竟和剪刀手凹造型相比

谈历史才是真正的“实力装逼”!


(资料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