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注意了!身份证即将变革!泄露这些信息会亏一大笔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信息成了21世纪最值钱的东西。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个人信息的泄露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如今,个人信息的非法泄露
已经成为社会公害,
医疗、住房、保险等渠道
都有可能成为“帮凶”。
截止只2017年2月底,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
通过问卷网的调查报告显示,
68.3%的受访者认为,
个人信息泄露最严重的领域是互联网;
51.6%的受访者认为
个人信息泄露最严重的领域是房地产;
78.7%的受访者认为,
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是登记信息的组织
没能保护好客户个人信息;
59.4%的受访者希望曝光
更多违法窃取用户信息的案例。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
一天之内会接到十几二十次
骚扰信息或者骚扰电话,
不仅严重影响了个人生活品质,
而且导致财产安全指数直线降低。
更可怕的是,
泄露个人信息的渠道远不止这些:
稍微动动手指,
网上就能检索到你的人生的一部分——
只要曾经被录入到网上过;
街头的二维码随便扫一扫,
很可能下一秒银行卡信息就被盗走;
外出游玩连上公共wifi,
个人资料瞬间外泄拦都拦不住……
这样让人毛湖悚然的情况如今随处可见,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6年通过不同渠道
泄露的个人信息达65亿条次!
不禁想问一句:
个人信息真的没有安全可言吗?
公安部放大招!
公民电子身份标识拟载入手机卡!
看不懂?没关系!
听发现菌好好说一说
这eID(电子身份标识)的前世今生!
eID大解读!
什么是eID?
eID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建设和开发的一项技术,
是“Electronic Identity”的简称,
直译过来其实就是电子身份证的意思。
它能在网络上起到现实生活中的
居民身份证的作用。
实际上,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
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的
网络身份标识,
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
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说白了,就是安全地使用网络。
eID&身份证
如今我们在生活中,注册信息的操作
很多时候需要填写身份证号码。
但是录入身份证号码本身是否是本人意愿
却是无从得知的。
就拿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来看,
实名认证也不是百分百安全的。
上海市民夏先生在一家手机卡经销门店挑中了心仪的电信手机号,在实名认证阶段却被店家告知由于已经超过5个手机号的限额,如今他的身份证已经不能绑定选中的手机号了。
夏先生一头雾水,因为他和家人从来没有办理过电信手机号,他的名下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手机号?
他来到营业厅查询的时候,发现自己名下竟然绑定了19个手机号,这些手机号遍布大江南北,横跨了大半个中国。
工作人员反映夏先生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他们也无法解释这些号码的由来,有些人会通过这种行为赚取钱财。
但是eID这项技术,
从源头处遏制了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
eID在未来会是公民在网络上的一个身份标识,它具有身份证的一部分作用,
却并不是身份证本身的证件作用。
当你在网络上使用
载有eID的银行卡或手机卡进行交易时,
网站后台可以在线辨别eID的真伪和有效性。
eID本身不具有明文信息——类似于
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因此网站后台不用再保存用户的身份信息,
最大程度保护了你的个人信息。
eID使用流程详解
如图,用户通过网络向手机应用
发起个人信息验证的时候,
这个验证请求会进入eID平台由其保护,
然后由eID平台进行处理验证,
让用户在不泄露信息的情况下确认登录。
eID落地即开花
eID载入手机卡,
只是对于信息防护的一个开始。
不仅仅是社交网络、购物应用上的运用,
未来在其他领域,
eID也能够起到不凡的作用。
eID未来将成为保护网络个人信息的使者: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社交网站、
网络交易、第三方支付、
众多互联网应用都将离不开这个平台。
在即将到来的10月,
全国首个将eID运用到不动产登记领域的项目
也将在海口正式运行。
发现菌已经可以预见,
这项全新的在线身份信息验证,
将成为未来社会网络电子信息发展的大趋势。
虽然在网络领域,
未来将有eID为我们保驾护航,
但是现实生活中同样不能忽视对
个人信息的保护。
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经常会使用到的
身份证复印件的相关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情况
会需要用到身份镇复印件?
太多了!
房产证明、银行流水、签证护照……
只要涉及你的个人信息的事物都离不开它。
当我们不得不将复印件交给身边人
帮助自己处理事物的时候,
本身就承担了很大的风险。
因此发现菌在这里郑重说一句:
@所有人 身份证复印件必须签注!!
正确签注方法
1.身份证复印件上写上XX专用,内容尽量详细,不要遮住身份证号和姓名。签注一定要在身份证复印件范围内书写。
2.部分笔画与身份证的字要有交叉或接触。
通常写成三行,每一行后面要画上横线,以免被偷加文字。
3.用蓝色的圆珠笔或签字笔标识签注。最后记得一定要上姓名和日期。
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保护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及其他个人隐私信息。不要随意把这些信息通过邮件、短信或电话告诉别人,无论您认为这个人多么可靠。
保护私人电脑和手机安全。如通过安装防火墙等方式,阻止入侵者远程访问个人计算机和手机;使用复杂密码,提高黑客破解密码难度。不用电脑时,一定要关机。
合理清理“信息垃圾”。丢掉含有私人信息的文件前,先清理个人隐私。
仔细阅读银行对账单、账单及信用卡报告,确认没有可疑交易。
网上购物需要注意:首先,在输入信用卡和个人信息之前确认网站是否安全。
如果发现有人利用您的个人信息
损害您的任何权益,
请立刻报警!
内容来源于人民日报、劳动报与网络
- End -
猜你喜欢 ☟
20年蜕变!从“屌丝”到“霸道总裁”,上海这个区让全国都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