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女性领导力研究者甘斌:从“半边天”到“她时代”
这是海淀·故事第543篇文章
海淀区政协中,有这样一位女委员:她离开舒适区,在新世界逐梦前行;她沉静思考,帮助更多女性从优秀到卓越;她深耕细作,钻研女性领导力,如蒲公英般顽强、生生不息。
从“半边天”到“她时代”,新时代的女性当如何应对重重挑战?阻碍女性发展的瓶颈有哪些?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有幸与海淀区政协委员、“蒲公英女性领导力研究院”创始人、 九三学社中央妇委会委员甘斌女士对话,用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女性,去思考女性的发展。
采访的地点约在了甘斌的家中,这让我们聊天的气氛非常轻松。知性的短发、恬淡的妆容,一条蓝色印花裙衬得她格外优雅端庄。
随着交流的逐渐深入,我们发现甘斌的故事,远比履历上丰富多彩,而且从以她本人的成长和她创立的蒲公英女性领导力研究院的角度出发,也为我们观察和梳理女性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离开舒适区,那是梦想的开始
甘斌出生于一个兵工厂家庭,高中时期就读于重庆最好的高中,因成绩十分优异被推荐到当时的北京工业学院,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就读,大四时被保送本校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兵器集团总公司下属的一家大型国营企业。这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按照大多数家长的想法,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安安稳稳过一生,这大概就是最好的“中国式生活模式”了。
但是对于甘斌来说,这一切并不是她想要的。
四年后,甘斌离开了大家看来是铁饭碗的单位,选择迎接未知挑战。她先后在一家外企、北京大学各工作了两年,2001年,甘斌来到了北京中外企人力资源协会(HRA)就任秘书长兼副理事长,开始专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工作。
“那是一个很高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要负责组织策划年会、论坛、招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当时协会人少,每年的大小活动我都会亲力亲为,那时候我要考虑很多,怎么控制成本、怎么挣钱、怎么增加会员,而这些都为我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HRA工作的四年,给了甘斌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但是甘斌又一次打破自己的舒适区,用勇气与智慧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那一年,她36岁。
2004年,我离开了HRA,也正是那一年,我从清华大学的MBA毕业。
在HRA学到的HR系统知识和MBA学到的商业知识让我产生了一些大胆的想法,我想要真正把我学到的知识去为企业服务,去实践HR系统建立的过程,而不只是培训和论坛研讨。我想要把学到的这一身本领,发挥出更大的用处。
36岁对一个女人来说其实十分关键,事业正在爬坡期,家庭也需要付出。那一年甘斌的孩子刚上小学,每天需要接送;而且她也一直在甲方性质的单位工作,并没有乙方的工作经历。
创业,对她来说是一个勇敢的抉择。
开阔视野,站位更高
2006年,甘斌有幸被中国市长协会邀请为女市长培训班讲一堂女性领导力的课程。在此之前甘斌从来没有专门研究过女性领导力,但一堂课讲下来,在跟女市长们的互动中,甘斌感受到了女性在担当领导职位时面临的巨大挑战。
从2006年到2013年,甘斌多次为女市长们授课,“讲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她们的想法,感受到领导力的性别差异不是领导本身的能力差异,而是大家对于女性作为领导者角色的期望值不同,这与性别刻板印象和传统观念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几年授课经历,为甘斌创办“蒲公英女性领导力研究院”埋下了伏笔。
对于甘斌来说,她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莫过于加入九三学社和当选海淀区政协委员。
//////////////////////
在谈到加入九三学社和当选政协委员之后她工作有什么不同时,甘斌说:“原来的工作,我都是站在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微观层面考虑问题,而不会站在国家、站在政府部门的角度。最开始参加政协和九三学社的各种参政议政会议、各种政府调研会、协调会时,我完全找不到感觉。当时压力很大、很焦虑,很想做点事,但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海淀区政协委员和九三学社社员的整体素质很高,属于高知群体,又非常有社会建设情怀,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慢慢地,我的思路打开了、视野开阔了,成长的速度就快了。我开始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是如何运行的,也开始关注其他国家的政治体系和中国的不同。”
对于如何让政府部门的政策顺利地推动下去、让民间的声音传达上来这一问题,甘斌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行动。
甘斌关于“中关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获得了海淀区政协优秀提案奖,在九三学社也积极参加参政议政课题的调研和报告撰写,获得了九三学社中央优秀社员奖,还逐步成长为九三学社中央妇委会委员、北京市妇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人才强社与组织发展专家组副组长。
在专业方面,九三学社和海淀政协也给了甘斌一个站在更高角度看问题的平台。
“原来只是从微观层面考虑人力资源管理和领导者培养,现在经常会从党派、政府的角度考虑人才结构的多渠道均衡发展、智库建设和创新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建设等问题。原来研究女性领导力通常会更多考虑想要保护女性利益,但是现在可以从立法的角度、从政策的角度更好地推动性别平等。”
创立蒲公英,开拓女性发展新视野
如果说2006年那次讲课开启了甘斌对于女性领导力的思考,那么2014年成立“蒲公英女性领导力研究院”就成为甘斌将女性领导力发展作为终身事业的开端。
+
相比于男性体力上更占优势的冷兵器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女性的优势渐渐显露。甘斌认为,女性是十分优秀的,但有时候囿于社会环境,女性并不能得到更加公平的对待。
“如果不能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那么即使女性再优秀,发展环境和机会也是有限的。因此我所推动的女性领导力不仅仅是自己优秀,而是要‘突破自己、建设家庭、领导团队、影响社会’四个方向全方位的发展。”
如何突破“玻璃天花板效应”和性别刻板印象对女性发展的束缚、帮助有理想有社会情怀的女性成长是甘斌创办蒲公英女性领导力研究院的初衷,“如果男性领导强势一点,大家会觉得他很果决;如果一个女领导强势一点,大家就会觉得她太张扬和跋扈。同样的表现,人们会带着有色眼光和不同标准去评判男性领导者和女性领导者。这就是领导力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如何直面现实、如何采取行动,这是我创办蒲公英想探讨的问题之一。”
在创立蒲公英之前,甘斌有很多顾虑,但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为有思想的人提供了无限可能。
“原来觉得没有机会也没有平台,一直到2014年,微信发展很迅猛,我也已经用得很熟练了,当时我突然想到,是不是可以用微信来做我想做的事。用微信的话,交流成本几乎为零,不用去报纸上登广告,广告费也省了。”说到这,我们大家不约而同地笑起来,想不到这样的小事甘斌也考虑得那么细致。
接着她说:“除了印刷教材,其他都没有成本,讲课的也是我自己。当时九三学社领导和北京市妇联领导都非常支持我,说这是对社会特别有益的一件事,也是一个创新的探索。
发展与思考,蒲公英一起飞
蒲
公英女性领导力共建计划从第一期的32人到第七期的67人,从初创到发展了350名蒲公英种子毕业,一点一滴,都让甘斌感受到了自我成长和女性发展的力量。
最初,甘斌抱着将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的念头创办蒲公英,但现实却让她不得不考虑更多的问题。
“由于第一期的好口碑,到了第二期就主动有老师来讲课。可是不能让人家一直免费讲课啊,必须考虑成本,所以从第二期就开始收学费了。但也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学费,根本不够组织运营的,还得自己贴钱。朋友跟我说,你现在做的事叫好不叫座,再这样下去,你美好的事业就要无以为继了。”甘斌说到这里,语气中流露出淡淡的无奈。
“那个时候压力很大,庆幸的是九三学社的领导一直很支持我。蒲公英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大家的支持,我也很感谢帮助过我的人。”面对困难,甘斌说得云淡风轻,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她承受的压力。
“做公益和做公司完全不同,公司可以考核,有绩效、有管理系统,实在不行还能辞退,但是公益不行。做公益,既没有商业机构的激励手段,也没有政府部门的权威机制,企业的绩效考核和政府的督办模式很难在公益组织中发挥作用,靠的只能是创办者对初心的坚持和个人的以身作则。有时候还会有不同声音的质疑和责难,你必须有包容心,理解和接受不同观点,才能最大程度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和自发心。”
值得高兴的是,在甘斌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蒲公英”越来越成熟,成员也越来越多。有非常多的蒲公英种子表达了对这个组织的热爱:创业女性李尧再三说自己“太喜欢蒲公英了,一周不见就十分想念”;来自交通部的燕子班长在即将结业时表示,自己将报名蒲公英执委,继续为大家服务;著名的芒果姐姐、来自广安门中医院的青年血液专家吴洁每晚组织义拍值班讲故事,让义拍成为姐妹们熟悉和结缘的桥梁,而所得全部经费都用于蒲公英种子回家活动及志愿者劳务。这些种子们的自发行动都让甘斌非常感动,她越来越有团队感,对未来也充满了一起飞翔的勇气。
甘斌说自己不是一个成功的人,但许多人都认为,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她也曾遇到过挫折失败、也曾一个人独自远游、也曾为了女性发展不断奔走,她和她的学员们就如同一株小小的蒲公英,团聚在一起是力量,吹散在空中是自由。也正如蒲公英中曾有过的那句口号: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策划 / 何朝霞
采访 / 姚竹君
文、编辑 / 于如意
审校 / 张丹
图片提供 / 甘斌
更多精彩故事
【故事】走基层系列之精神卫生医师李文秀:让折翅的大雁重新起航
海淀·故事
有故事的海淀 有故事的人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