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王珏:梦与现实交织的岁月检察情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杭州市检察院推出“我和我的祖国”专栏。今天推出第六篇,杭州市江干区检察院王珏撰写的《梦与现实交织的岁月检察情》。
王珏
梦与现实交织的岁月检察情
一九七八 宪法与公章
那一天是我去区检察院报到的日子,一早我就出了门,饭盒挂在自行车龙头上,摇摇摆摆。
这一年五月,中央发布了《关于重新设置人民检察院有关事项的通知》,六月一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启用印鉴,在文革中被“撤销”的检察院回来了!
刚回来的区检察院只有一间办公室,推开门,小小的办公室里除了桌子椅子,只有一把小小的电扇,这就是我以后将要工作的地方。比我先到的三位同志正在打扫卫生,见我来了便放下手上的抹布、扫把,热情地欢迎我。
我有些茫然地在办公桌前坐下,环顾四周简陋的办公条件,有些不知所措,只好指着那台咯吱作响的电风扇说:“这,咱们就这点家当吗?”
同事瞅了一眼电风扇,笑道:“这也不是咱们的家当,电风扇是借来的。”
“我们有的啊,唯有这两样东西——”他指了指桌上的宪法,又拉开抽屉,拿出了一枚红色的检察公章,递给我,“这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家底。”
把起诉书卷好,把公章揣在兜里,拎着我的饭盒,骑上自行车,我开始了自己的检察生涯。跑遍大街小巷,穿过春夏秋冬,始终不忘的是那年八月,简陋的办公室,年轻的心,一本宪法,一颗公章,一个重建检察院的梦想。
二零零零 制服与照片
“发制服了!发制服了!”走廊上传来了欢快的声音。
过去,检察制服夏装是米黄色,春秋冬的制服都是豆绿色的,肩顶金边领章头戴国徽大盖帽,穿上制服的检察官格外英武。后来检察制服陆陆续续有一些改动,如今捧在手里的新制服没有了大盖帽,不再是豆绿色的军服色彩,褪去了领花和肩章,换成了藏青色的西装式制服。夏装是浅蓝色的衬衫和深蓝色的领带,仿佛晴朗的天空和浩瀚的大海,冬装是白衬衫和红领带,如同雪中红梅,精神抖擞。穿上新制服,检察官从威严“武官”变成了精英范儿的“文官”,更有了人情味。
咔嚓——一张身穿2000式制服的照片诞生了。
大家把刚踏进检察队伍初穿制服的那张旧照和穿2000式新制服的照片摆在一起,有的同志间隔了几年,有的同志间隔了十几年,两张照片记录了一代检察官从青涩逐渐走向成熟,不变的是那双经历岁月尘埃的明亮而坚定的眼睛,不变的是身负国家赋予的职责时那份沉甸甸的的庄重与自豪。
二零一九 油印机与机器人
早晨,“滴”一声刷卡后,自动门打开了,我和同事们一起走进江干区检察院办公大楼,随手拿起手机查看检务系统,显示最新的传阅文件、一周的食堂菜单和今日的车辆排班。9点,上班铃声响了,一名同事开始用语音识别输入一个案件的审结报告,一名同事正在操作新媒体平台做普法宣传,另一名同事换好制服,准备提审一名远在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而我打开智慧检务系统,系统开始自动对文书进行试点纠错……作为全国首批科技强检示范院,江干区检察院的一天是充满速度与效率。
老同志说,从前是“审讯靠嘴、查证靠腿”时代,那时候什么都是手写的。后来院里有了第一台电脑,渐渐每个人都有了一台电脑,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统一系统、语音输入识别、三远一网……越来越多的创新科技会广泛地在司法领域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检务机器人也开始逐渐走进视野,萌萌的机器人不仅可以服务于办案办事人员,还可以服务于普通大众,走上街头普法宣传,接待百姓来访,拉近了检察机关与群众的距离。
站在检察大楼前,检察院气派的高楼和恢复重建初那间简陋的办公室重叠,戴着大盖帽、穿着豆绿色制服的检察官和穿着深色西式制服的检察官同样年轻而充满朝气,手动油印机的哒哒声和电脑键盘敲击的声音相汇成一首动听的歌……时光弹指一挥间,不同时空的检察人见证了人民检察事业壮阔波澜的发展历程,为共和国的检察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芳华,是检察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你,是他,更是我。
作者与写作背景
王珏, 2018年进入江干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任书记员,喜欢看书,旅游,走走停停,安静思考。
作为一名新的检察干警,我在入院后参加了院内组织的退休干警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我听到白发苍苍的老前辈们谈起往昔峥嵘岁月,不禁神往,回去后为了了解检察历史,在图书馆借阅了《共和国检察历史片段》。
那夜,年轻的我做了一个梦,我看到了共和国一代检察人的成长,如同隔着时空对话。醒来之后,感受到了作为新一代检察人的使命感,故作此文以记录梦中画面与深刻感受。
杭检君邀您点击“在看”哟
编辑 | 朱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