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名校·名师“三合一”——陈海鹰在全省检察机关检校合作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实录
9月18日,在浙江省检察机关检校合作工作推进会上,杭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海鹰作为经验交流的三个市级检察院代表之一,以《法治建设大格局背景下的检校合作再深化》为题进行了交流。
以下为陈海鹰检察长发言实录:
法治建设大格局背景下的
检校合作再深化
近年来,杭州市检察机关以“重要窗口”建设为引领,以锻造高水平法治人才队伍为目标,积极构建检校合作共赢“大格局”,形成“名城·名校·名师”“三合一”检校合作模式。
“三大理念”引领检校合作方向
牢固树立共建理念。杭州市检察机关利用驻杭高校多、法学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将检校合作列为一项重点工程,积极搭建理论与实践连接的桥梁。先后与浙大、华政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高校“外脑”,着力提升法律监督品质。
扎实推进共享理念。坚持人才资源共享,与浙大、西法大、浙工大等高校深度合作,邀请9名教授到杭州检察机关挂职。坚持数据资源共享,向高校师生提供案件数据信息,为法学理论研究提供实证支撑。利用武大、吉大、西法大等高校教学资源,举办检察干警素能培训班,推进检察队伍“四化”建设。
不断夯实共赢理念。秉持检校双赢的理念,强化检校常态协作、联动协同,在优秀人才互动、优势资源互补、研究成果共享方面实现良性发展。
“三大工程”深化检校合作内容
大力实施“借智借力”工程,助法律监督“专起来”。杭州两级院携手在杭高校,建立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5个检察理论研究基地。其中,与浙大联合打造的公益诉讼研究中心和网络犯罪研究基地,均系全省首家。2020年,联合中国刑诉法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宋英辉,成立宋英辉专家团队工作室;邀请浙外李安副校长、浙大张谷教授,为两级院检委会委员授课,助推检委会专业化建设。
大力实施“助教助学”工程,促高校法学教学“实起来”。选派17名检察官担任7所在杭高校实务导师,促进法律实务与法学教育深度衔接。接收21所高校实习生300余名,安排参与案件办理和案例研讨、庭审观摩。组织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省优秀检察官、全国检察理论研究骨干人才,与高校实习生面对面互动,为高校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提供助力。不断推进检校共治、法润校园,赴高校开设法治大讲坛,开发区院成功推动多所高校将中国法律基础教育纳入外国留学新生入学课程。
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使检察人才“强起来”。近年来,两级院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招录清北、人大、浙大、五大政法院校等高校毕业生200余名,优化了检察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2019年,1名曾在杭州市院实习过的华政研究生,经“双一流”选调成为市院检察官助理。
“三个促进”彰显检校合作成效
检校合作强化了杭州检察理论研究。依托检校合力攻坚,催生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近3年立项省级以上课题63项,其中检校合作课题11项,在《人民检察》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以2020年为例,成功立项高检院课题6项,其中与浙大、中政大等高校合作的有3项。
检校合作推动了杭州检察品牌创建。通过联合举办主题论坛,推动了检察工作创新。2018年,杭州市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市级层面的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强制报告制度,并邀请中政大、北师大等高校和政法系统专家参与研讨,促进了该项制度推广。2020年5月,高检院会同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强制报告制度,在全国范围实施。今年,以新型网络犯罪案件为切入点,邀请浙大、浙工大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研讨,打造了一批精品案例,9月13日,《检察日报》对杭州检察机关打击网络犯罪的经验做法进行整版报道。
邀请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专题论坛
检校合作促进了杭州检察绩效提升。针对社会治理热点、检察监督难点等问题,通过检校合作,组织召开咨询论证会、疑难案例研讨会,促进案件公正高效办理。杭州市院连续十一年在全市综合考评中荣获“成绩显著单位”,连续两年在全省市级院检察绩效考核位列首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的各位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离不开高校为检察机关输送的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
杭州市检察院连续十一年荣获
“成绩显著单位”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在“深化”上出实招。立足法治建设大格局,深入实施与华政等高校签署的合作协议,通过人才资源互补、研究生联合培养、课题联合攻关等方式,共同培养一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在“创新”上做文章。拓宽创新教育培训平台、互聘互挂平台、实践锻炼平台、法律研究平台建设,探索从高校优秀教师中遴选员额检察官机制,努力打造检校共建创新实践基地。在“成效”上下功夫。推动高校优质师资与检察机关办案一线司法实践经验优势互融、成果转化,为杭州检察工作高水平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END
供稿 | 综合指导处
摄影 | 龚成
编辑 | 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