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骎:解开7年心结,王师傅的脸上又有了笑容

杭州检察 2023-05-02

一袭“检察蓝”,是矢志如初的法治信念,是公平正义的信仰航标;一颗赤子心,以怀抱星辰大海的热忱,去诠释果敢无畏的检察担当。风雨兼程中守护公正,草蛇灰线里探究真相,倾心写人生,岁月吐芳华。为展示杭检风采,讲述杭检故事,特推出“钱塘检事”专栏,选登优秀工作札记,分享检路历程。

60多岁的王师傅独自坐着轮椅来到检察院,情绪激动;案件办完后,7年的心结终于被解开,老人家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这中间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今天推送上城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王骎的《解开7年心结,王师傅的脸上又有了笑容》,一起去感受检察官枝叶关情的为民初心

风雨兼程 | 守护正义

上城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

王骎


解开7年心结,王师傅的脸上又有了笑容


2021年5月的一天,王师傅独自坐着轮椅来到了上城区检察院的控申接待大厅。负责行政检察业务的我前去接待,只见一个身形瘦削、大约60多岁的老师傅斜靠在轮椅上,左手不受控制地晃动,应该是患中风留有后遗症。


“他们为了修理费的事情骂我,他们说假话,我这是工伤!”王师傅情绪激动,语言表达不流畅,反反复复地说着几句话。我对他进行了情绪安抚,经过耐心劝导,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顺着我们的提问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王师傅原在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担任车队长,负责新能源出租车队的调度工作。2014年,同事章师傅、范师傅因为车辆维修费事宜与王师傅发生了摩擦,为了维护本车队驾驶员的利益,王师傅反驳了几句,引起了言语冲突。之后,王师傅感觉身体不适,便离开公司自行就医,没想到半路中风发作、晕倒在地,在被送到医院后经过长达7个月的治疗方才出院,并留有严重的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此后又二次中风,病情加重,生活一直不能自理。


2017年,王师傅向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市人社局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王师傅不服,提起了行政诉讼,被判决予以驳回,再行申诉,也未得到支持。事情已过7年,但王师傅却始终难以释怀,他不顾家人的劝阻,独自带着一纸诉状来到了上城检察院。


由于缺少材料不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控申部门未予当场立案。在送走了王师傅之后,我不禁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王师傅心中的郁结长达7年未解?是原工作单位对员工的抚恤关怀不到位?还是人社部门在办事过程中存在瑕疵?或是因病致残后生活困难使王师傅产生了其他诉求?本案工作时间突发疾病的情况构不成工伤,这对于行政机关、法院以及我们检察机关来说可能是浅显的法理,可对于王师傅来说却是解不开的心结。当事人怀着希望到检察机关申诉,我们做出的一纸不予支持决定书不能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只会催化一个个涉诉信访案件,而无法抚慰一个不幸的家庭。


经过反复思考,我下定决心:要努力打开王师傅的心结,解决他的实际问题,不能让检察机关的办案过程仅仅成为程序性的“走过场”。


为了搞清楚矛盾纠纷的症结所在,我们积极地开展调查,走访了王师傅原工作单位,将查明的单位为其申请补贴、发放救助等情况及时进行了反馈;又联系了社区,回应了王师傅家属所提出的医疗费未报销、残疾抚恤金未落实等方面的疑虑。在了解了王师傅因病致残的生活情况后,我发现,经过第二次中风后,王师傅的健康状况又有所恶化,此前评定的残疾等级已不能反映其实际身体情况。我将该情况反映给了社区,在社区的协助下,王师傅成功办理了残疾等级升级手续及重残补贴。


这些前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与王师傅一家建立了深厚的互信。在此基础上,我开始直面本案的核心问题:如何让王师傅接受不予认定工伤的结果,服从判决,不再申诉、信访?经过分析,我决定循序渐进,逐步建立当事人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信任。我组织了市人社局工伤保险处、政策法规处负责人与王师傅及家属进行当面沟通,大大减弱了他们的对立情绪,开始愿意听取行政机关的意见。


一天上午,单位门口的保安给我打来电话,说有一位坐轮椅的老师傅来找我。我心想:该不是王师傅又遇到了什么问题?是不是我的工作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去了才知道,原来是王师傅夫妻俩给我们送来了锦旗。我心里又惊喜、又惭愧,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实现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已有较大的可能,但工作毕竟还没有完成,最重要的王师傅本人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做通。我向王师傅夫妻表示,只是做了点份内的工作,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受此殊荣的程度,恐受之有愧。王师父的妻子陈阿姨对我说:“你们这样为我们的事奔波,我们已经很感激了,他能遇到你是我们的福气!”她还悄悄对我说,家属都已经接受了行政机关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愿意全力配合检察机关工作,积极劝导王师傅本人作出息诉罢访决定。




可是,王师傅本人对于事发当日发生的争执以及工伤认定的问题却始终难以彻底释怀,“我是在上班的时候被同事语言暴力了,这属于冷暴力,怎么能不算工伤呢?”王师傅反复强调的这句话,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要解决争议,必须釜底抽薪,让他接受工伤认定结果。为彻底解决王师傅心中多年的郁结,我们决定召集双方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市人社局得知我们要做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给予了积极的配合,指派行政负责人出席听证。围绕“语言暴力”是否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暴力等意外伤害”以及突发疾病是否具有可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两项争议焦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真诚的对话沟通,省人大代表、高校教授、律师、残联副主席、社区工作者作为听证员从法理、事理、情理不同角度发表了客观、专业的意见,并对王师傅进行了情绪安抚。


“‘工作场所暴力’是指任何不理性的行动、偶然事件或者行为,导致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或者因为工作的直接关系,受到攻击、威胁或者伤害。现有的证据并不能证明发病是由此前的语言争执所导致的。”


 “‘冷暴力’并非法律概念,暴力还要落实到伤害,目前很难说是因为辱骂引起的身体偏瘫,这种情况认定为工伤是很难的。”


“生活中,老百姓的一些朴素想法未必就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希望你能够摆脱肢体残疾带来的阴影,更好地生活。”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听证,7年的心结终于被打开,王师傅当场表示愿意就本案息诉罢访。为了解决王师傅因病致残、因案致困的实际困难,我们还为其申请了3万元司法救助,一位听证员在听证会后亦主动提供了2万元的资助款。这下,不仅心头的大石头落了地,王师傅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也得到了解决。



案件办结后,我们又来到王师傅家中回访。此时的夫妻俩脸上挂着笑容,气色也比初次见面时要好多了。王师傅的妻子开玩笑说:“他平时很少佩服别人,可是对检察官你,他却是真心佩服!”这番话不禁使我为之动容,这7年中王师傅拖着病体四处告状所遭受的艰辛和苦楚仿佛历历在目,令人可叹;行政争议的化解令他放下执念,开始享受退休生活,又令人可慰。这份真挚的情感不仅是对我这个小年轻的“佩服”,更是对检察机关司法为民的支持与肯定。


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不正是我们所需倾听、回应的吗;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人民群众的满意感、获得感,不正是我们履职办案所要追求的吗。这场长达7年的漫长旅程终于圆满结束,而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感悟继续前行!


(以上除检察官外,均为化名)



编辑 | 金晶

往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