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听得懂东北话,但你真的了解东北人吗?

2017-02-04 斑马 油炸绿番茄

发小前几天移民了大土澳,我说感受如何,听说澳洲好山好水好凄凉(地广人稀)。她说你可拉倒吧!到处都是中国人,去个超市都要跟中国大妈抢,东北人尤其多,我被大碴子口音包围了,现在一张口就带跑偏!


我一听就乐了,想起了前段时间狂刷屏的那首【东北往事】主题曲【全世界都在说东北话】,你们感受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356jajt62&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因为这首神曲太有魔性,以至于我现在睁眼闭眼脑子里回荡的都是那句“不管在帝都魔都霓虹美帝加拿大,到处都是七尺咔嚓嘎不溜脆的东北话”。

另一首由沙溢儿子安吉演唱的《东北吃货进行曲》也很有趣,大半夜直接把我听饿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炖不下;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需要两个烧烤架,一个秘制,一个微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022pgc80e&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语言文化的输出上,东北绝对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哥。不论国内的大街小巷,还是远在异国他乡,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浓厚凛冽的大碴子口音,甚至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人民都学会了用东北话怒怼他们的新总统。

当然一句“滚犊子”只是个皮毛,还有“扯犊子”“瘪犊子”“王八犊子”等歪果仁一辈子也闹不清的“犊子”。因为对主题曲的好奇,我跑去看了电影【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贾乃亮、马丽、于洋等一群地道的东北人煲出了一锅东北话乱炖,堪称东北话六级教材。


全世界未必都说东北话,但是有中国人的地方,总能听到东北话。随着东北话的普及,人们对于东北人的形象认知也越来越固定,尤其近几年,外界对东北人的印象如同对东北小品的态度一样,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


喜欢的人说,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仗义,够处,好打交道;不喜欢的人说,东北人都是大忽悠,吵闹,素质低,带着大金链,穿着貂皮大衣,拉帮结伙混黑社会或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到冬天就两手往袖子一揣盘腿坐在炕上猫冬。前段时间东北女孩丽江被打事件,据说导火索竟然是两个女孩在说东北话,我心中一百个黑人问号脸:东北话招谁惹谁了?


【东北往事】里也有一段关于黑社会的桥段,两个小混混在KTV调戏女神屈菁菁,结果被王迅带来的伙计教训了一顿后跪在街上高唱【征服】。


坐在我旁边的老笨笑得合不拢嘴,不过在我们共同接触的东北朋友里,没有爱穿貂的,没有戴金链的,也没有爱打架的(尤其在老笨上更是没见过一丁点黑社会的潜质,出门比我还怂)。最有趣的是,冰天雪地里长大的他们其实比哪儿的人都怕冷。


东北话生动、形象且富于节奏感,我也是看过电影才知道,原来破马张飞也是句东北方言,形容一个人张牙舞爪、风风火火,极具画面感,再对应身边那些东北朋友,真是栩栩如生。


他们率性、豪放、幽默、好面子又不拘小节,有些毛躁,口头禅可能就是“咋滴啊”“噶哈玩意儿啊!”,但是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最仗义的可能就是他们。


就像贾乃亮明明没有钱,却一口应承下养老院几万块菜款,一转脸,又跑去找屈菁菁借,女神一哭穷,他钱没借来,倒是又搭进了手头所有的钱给人家交了学费,让人又爱又恨。


离开了沈腾的马丽跟贾乃亮的搭配颇有几分新意,这个年逾三十的东北大女人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颗期待爱情的少女心,宁可单身也不将就,这还真是我身边东北女孩的共同特点——有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旦喜欢谁,就死心塌地。


在夸张荒诞的剧情背后,东北人的优点和缺点都得到了放大。

 

大概因为老笨就是东北人的缘故,我对于东北话和东北人始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这个一言不合就开地图炮的时代,东北人身上带着多少可爱的标签,就可能承载多少的恶意。


网络夸大的冲突让人们习惯了带有色眼镜看人,然而现实中的东北大哥并不会因为你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就毁掉了你容颜。东北人或许并不都是活雷锋,但也绝不代表着黑社会,正如河南人也绝不是骗子的代名词。


ps:不吹不黑,都来说说你们身边的东北人呗~


— THE END —

﹌﹌﹌﹌﹌﹌﹌﹌﹌﹌﹌﹌﹌﹌

斑马:青年作家、咨询师,壹心理最佳专栏作家,公众号【油炸绿番茄】(ID:tomato2050)创始人,微博@斑马的后花园新书【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各大渠道同步热卖中。

扫码购买斑马新书↓↓↓


你也许错过了这些文章☟(点击蓝字阅读)

“找对象不能只看钱”“请问你还有啥?”

当了妈,我就变成了“被迫害妄想症”

当银幕上只剩一个成龙在打,幸运还是悲哀?


商务合作请加QQ30302991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