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式相亲背后,是中国式孤独

2017-07-13 斑马 油炸绿番茄



我一直觉得长安街上最震撼的景观不是故宫,也不是天安门,而是中山公园里面的相亲角。


看凤凰weekly这两天发的那篇中国式相亲的文章,讲到中山公园相亲角的奇景,真是好像又回到了现场。


没错,这就是我认识的中山公园相亲角,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不知道人还是不是几年前那一波,反正时代再变,这一代人也难改变了。



我和老笨有一年下午兴之所致想去故宫,公交倒地铁的,到了发现已停止售票。不愿就此打道回府,走着走着就转到了旁边的中山公园。


当时我还并不知道有相亲角这样的存在,直到看见林间路那密密麻麻的一整排人海,从公园的一头到另一头,几乎密不透风。


走过去,发现竟然是相亲角。相亲角这个说法并不符实,真正来相亲的男女极少,大部分都是他们的父母在那里谈条件,有些已经年届八十。偶尔有几个小伙子经过,立刻就会被一群大妈哄抢。


我记得当时有一个穿黑衣T恤,相貌平平,身高约有1.78,二十几岁的男生现身相亲角,五六个老太太,一点不夸张,就像抢超市的大白菜一样围了上来,“小伙子你多大”“小伙子你在哪儿上班”……


男生一张嘴,一口外地口音,老太太们瞬间就消散了一大半,一个老太太还没放弃:小伙子你哪个学校毕业的?男生答:北京联合大学。老太太立马沉默了,默默转身回去,我看了一眼她的纸牌,女方学历是985研究生。


相亲角是最现实的地方,你有什么条件,我有什么条件,全都要摆到公平秤上称一称,分两不能差。


常见的一景是几个老头老太太扎堆群聊,明着是聊天,暗着是拼抢未来的女婿/儿媳妇,最后聊到只剩一对一的状态,就差不多可以安排子女见面了。


当然也有一方痴缠,另一方就是看不上的。我就见过一个老头既愤怒又不屑地对旁边的老太太说: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合适就是不合适!


相亲角像一个巨大的子女买卖交易市场,总让我想起几百年前非洲黑奴交易的画面。



凤凰weekly的报道里写了北京人对外地人的歧视,要京户不要京籍,北京姑娘残疾点也要。


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个老人说:我儿子才33岁,只要北京姑娘。一个“才”字,凸显了相亲市场的男女不平等,女生27、8就被归到了“大龄剩女”一列。不过更让读者愤怒的,是那句“只要北京姑娘”。


不吹不黑地说,骨子里有强烈北京人意识的,大部分是皇城根下的土著,胡同老炮儿,说“胸市炒鸡蛋”的那一批。


他们的经济条件并不优渥,老北京身份是他们所持的最后一张底牌,歧视外地人是从老祖宗八旗时代就传下来的的传统。


论买房,他们的实力可能还比不过外地人。


皇城根下的房子,地段确实金贵,但是大部分都拆迁无望,二环里怎么可能起高楼?


论收入,他们普遍都不高,还记得老炮儿里六爷为了给儿子凑10万块钱一筹莫展的事儿吧?我看完不相信,跟一个胡同长大的北京哥们交流了一下,他说你还真别说,好多老北京,存款真是连十万都没有。


所以也不是老北京单方面瞧不起外地人,两者更像是相互瞧不起的关系。



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北京人,大多是建国后进京工作的那批二代,或者是恢复高考后考到北京留下工作的,也是所谓家家都有几套房子的那一批。


大学时我们班上的北京同学大多是这一批的后代,他们的地域意识并没有那么强烈,不会动辄把“我们北京人”挂在嘴边。


他们相亲也会优先考虑北京人,但是这份考虑是纯站在功利角度的:北京人有房,父母不用接来同住,帮忙带孩子方便……而外地人喜欢找北京人,也无外看上的是这些优点。


一旦哪个外地人经济条件好,家庭背景牛,双方还是非常容易一拍即合的。


当然,那些条件非常不错的孩子,愿不愿意接受父母这样的安排,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大部分“黄金剩斗士”,肯单身到现在,就是不愿意将就,怎么可能轻易选择爸妈随便从相亲时从捡回来的对象共度余生。


所以比较令我不解的不是这群狂热的大爷大妈,而是报道里那个26岁的北京姑娘彭顺利,京籍京户,三环有房,985硕士,就因为属羊被淘汰,“你什么条件都好,要是不属羊我肯定选你当儿媳”。


我觉得姑娘不是属相不好,是脑子不好。姑娘你是被家里洗脑洗成了什么样,才会跑到这种完全不适合你的地方,去受一群大爷大妈的折辱,听一堆关于属相的歪理邪说。



不知道中国式相亲什么时候才能从大爷大妈挑儿媳/女婿,变成两个年轻人自己的事情。


用食古不化来形容这群中国家长,一点毛病没有。


就连旁边的故宫,这些年都不动声色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开设了网上售票,增加了电子讲解,打起了卖萌人设,一切都充满了鲜活的时代色彩。然而相亲角,真的是让你穿越回了八十年代。


不过这群大爷大妈如此钟情于相亲角,又不止是干涉子女婚姻那么简单。


我曾在相亲角听到一个老头说,他在这儿八年了。驻守相亲角,早就成了一种习惯。习惯背后,未必是怕子女一辈子孤单,而是自己的孤单使然。这里起码热闹,有这么多同龄人陪自己聊天,比广场舞还适合联谊。


他们风雨无阻地在这里摆摊,更像是给自己的后半生找了一份事业,当然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挑剔背后,有这样的潜意识在作怪:如果真的迅速找到合适人选鸣金收兵,反而要失落了。


相亲角蹲久了,这些老头老太太们也混成了熟人,互相娴熟地打招呼。“又来了?”“你也是啊。”


我当时就酝酿着写部老年人生活的小说,子女的对象没搞定,倒是给自己找到了老伴。我深信,相亲角每天都会上演这样的剧情。


年轻人们苛责老人干涉自己终身大事之外,不如抽出时间陪陪他们,缓解一下他们的老年焦虑。


当年从中山公园走出来,我们长长舒了一口气,太压抑了。


我跟老笨说,一代人不管两代人的事。希望我们这代人岁数大了之后,可以去周游世界,上老年大学,读读书,养养花,再不济跳跳广场舞,打打麻将,而不是跑到中山公园给子女相亲。


斑马:青年作家、咨询师,壹心理最佳专栏作家,公众号【油炸绿番茄】(ID:tomato2050)创始人,微博@斑马的后花园新书【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各大渠道同步热卖中。


扫码购买斑马的书↓↓↓


【阅读推荐】

月入11万老公可以不回家?对不起,钱和爱宝宝都需要


商务合作请加QQ3030299101

(注明品牌及来意)


加好友聊聊?万一通过了哪~

扫码加斑马好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