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别矫情了,番茄炒蛋都不会,你出国显摆个啥?

2017-11-03 傅踢踢 油炸绿番茄

今天这篇文章来自斑马的好友傅踢踢,番茄炒蛋的视频相信大家都在朋友圈看过了,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式亲情片为何总是在妈宝男上下功夫。


1


昨天深夜,朋友圈里不少人在刷一个视频,标题叫《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这没怎么见过世面的样子,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66670rlx&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的故事特别简单:初到美国的留学生,姑且称之为小A,正在荒腔走板地做着西红柿炒蛋。同时,他的朋友在社交软件上询问他,菜做得如何,Party准备得怎样了。


小A赶紧向远在国内的父母求助。


妈妈立即语音回复,爸爸还忍不住插嘴,结果反倒听不清楚了。小A抓耳挠腮,妈妈急了,和爸爸拍视频“直播”如何做一盘番茄炒蛋。小A有样学样,顺利完成任务,还赢得了外国朋友的交口称赞。


言谈之间,外国朋友问起,中国和美国的时差有多少?小A这才想起,他和爸妈之间隔着12小时,爸妈是在深夜下床,给他起的炉灶,拍的视频。


煽情的部分至此完成——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2

按说亲子情深,又远隔重洋,以一盘番茄炒蛋建立起深度的关联,是很好的切入点。然而这个短片却没有感动我。


原因很简单:它有悖常识。所有通过刻意掩盖常识来制造的情感爆点,都是矫情。这里说的常识是什么呢?如果一个人选择独立生活,前提就是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否则,注定要给别人,哪怕是至亲,添更多的麻烦。


18岁(或者更大)出门远行,又住在没有公共服务设施的寓所,不说一应家务都能精通,最基本的洗衣烧饭总得学一点。番茄炒蛋不是什么高阶料理,连这都不会,想必对做菜属于一窍不通。


当然,有人会说,也许这就是个铁了心在国外不做饭的人:吃一两年的熟食泡面不行啊?或者有钱到顿顿下馆子,甚至请阿姨不行啊?


自然也可以。问题是,如果是这两者,你答应朋友亲自下厨是什么鬼?连番茄炒蛋都不会,你显摆个啥?有多少斤两做多少事,死要面子活受罪,还给父母添乱,就能混入外国人的圈子了?你可是连上网搜菜谱都想不到的人啊。


肯定也有人会说,人家父母乐意,你管得着吗?是,我管不着。


但你们得知道,不是所有父母都像视频里那么敝帚自珍,也不是所有子女都像视频里这么无能偏又自省。很多家庭矛盾的根源,就是从互相体谅的缺失开始的。换句话说,如果认同这个视频里错误的观念,就会激化更普遍的现实矛盾。知道不对,还不说,不是写文章的人做的事。


3


这个视频主推的是面向留学生的信用卡。这个卡种的常见情况,就是很大一部分由父母还款。也就是说,广告主打的是无限宠溺又有实力送子女出国的家长,以及凡事找爸妈的巨婴。从商业的逻辑上,这没问题,还很讨巧。


但在这个群体之外,还能靠温情牌赚取更多人的眼泪,是我不能理解的。


在我看来,这个片子最真实的地方在细节里,妈妈收到儿子的求助,第一时间回复,开口的称谓是“宝贝”。活到这把年纪,爸妈开口闭口叫宝贝,要让别人知道,我可是会害臊的。


生活当然有数不清的牵绊,但主题从来只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如何建立并且维系繁复又精彩的世界。


如果把生活的重心压在别人身上,还用温情、感动、催泪的外衣包裹,对那些不谙世事或者有心偷懒的年轻人,不失为一种用心险恶。


或许是我们的日常太麻木,需要定期的催泪,来滋润干涸的内心,荡涤寡淡的灵魂。但相信我,真正动人的文艺作品千千万万,现实里也有太多让人头皮发麻的故事。别给这种烂视频洗了脑蒙了心。


从煽情的角度来说,它是成功的。除此之外,它一文不值。强行温情,就像猛加味精,掩盖混淆的是更多常识的缺失。


如果我是视频里的父母,儿子是这样自理无能索要无度,我不会欣慰于他还需要我,只会怪自己育儿无方。如果我是视频里的儿子,想到年迈的父母还要这样为自己操心,除了感动,更多是羞愧和自责。


在这个乍看温柔的视频里,所有人都是可怜人。希望你不要被这种表象所欺骗,活成里面的可怜人。


今天斑马替我的好朋友、世纪暖男、国民男闺蜜傅踢踢强势打一波call,他的新书【越孤独,越自由】新鲜上市了,长按下图二维码下单,就能购买。和踢踢互动,还有他准备的独家好礼~


韩寒、何瑫、张怡微

黄湘丽、韩松落、李舒


诚挚推荐


【阅读推荐】

荷兰小孩为什么迷之幸福?


向左滑动☝图片 送你一枚小确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