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医院产科医生被打:我为你救死扶伤,你咒我家破人亡

斑马没改名 油炸绿番茄 2021-04-21

如果不是事情后来被实在看不下去的同事曝出来,在网上迅速发酵,北大医院的赫医生不知道要承受多少委屈和不公平对待。



这起医闹事件发生在9月22日晚,中秋假期的第一天,别人都在忙着团聚、旅行的日子。


起因就是44岁、超过预产期的产妇孙某一家要求剖宫产,但是产妇身体条件是绝对可以顺产的,所以这个要求被医院拒绝了。


值班一线的张医生去病房查看病人时,在无任何防备下,被孙某秋丈夫郑某宇径直冲上来推搡,要求跟院长对话,张医生受威胁后被迫返回产房。


然而,郑某宇的挑衅破坏行为并没有因为医生的忍让而停止。当晚九时许,值班二线赫英东医生做完手术后,在六层手术室返回五楼产房途中,遇见了郑某。


郑某问:“你是产科大夫吗?”


赫医生答:“是,你有什么事吗?”


产妇丈夫郑某宇情绪激动,带着脏字质问:“我爱人能生吗?”


赫医生答:“这个孕妇的情况,已经经过主任查房,目前可以经阴道试产”。


谁知话音刚落,郑某就像被触控了开关,突然就动手殴打起赫医生,随后就有了那两段传遍全网的殴打视频。



最扎眼的,是他的女儿郑某蕊,首都师范大学的大一新生。看她打人的凶劲狠劲,丝毫不落于父亲,果然渣父生犬女。更讽刺的是,这个女生念的专业还是幼教。


上学的时候可以打医生,毕了业是不是就该拿幼儿园的孩子练手了?这样的垃圾不开除,留着毕业祸害祖国的花朵吗?


以前我们总爱说是坏人变老了,可现状是,混蛋老了也不耽误繁殖。


一家人都不愿为即将出生的孩子积点德,也许多年以后,他们会和这个孩子炫耀说说,“宝宝知道么?你是爸爸、妈妈和姐姐在医院里一拳一脚打出来的。”


多骄傲啊。


网上有好几个喷子说,高龄产妇还过了预产期不给人家剖,活该被打。


看得我真想骂人。我只想说,你有医学博士学位吗就在这里逼逼?什么情况下可以顺,什么情况下必须剖,医生绝对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没有哪个医生会赌上前途身家拿你产妇生命去冒险。



我当年超过预产期几天,羊水还特别少,最后灌了羊水照样给顺出来了。过程虽然痛苦,但我就是感激医生没放弃,没图省事给我一刀剖了。


我临床也是个超过预产期的高龄产妇,第一胎还是剖的,在医生鼓励下,自己顺利生出了一个八斤重的胖丫头,高高兴兴抱回去了。


孙某虽然四十多岁了,但是并没有剖宫产的指征,现在医学已经很昌明了,普通的高龄产妇根本就不是高危人群,况且她还是经产妇,顺产有什么问题?


对医院来说,顺产,累死累活,耗上十几个小时甚至更多,几百块。剖宫产,拉出去打上麻醉一刀搞定,大几千都不一定了事。怎样更划算,傻子都能看明白。


冒着被骂的危险让你顺产,不是为你好吗?顺产不说对孩子好不好,至少对产妇绝对是好的,恢复快,肚皮还不留那道疤,三年内生二胎也不耽误。


很多人把“我的肚子我做主”挂嘴边上,这些口嗨党根本一点医学常识都没有,她们只知道打一针麻醉当下就不疼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剖宫产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如果手术出了意外,她们闹得更凶。


讲真,你这么喜欢做主,以后有病也别找医生了,回家自己照着百度治个够。


你也不是真的不能做主,只不过大医院好医院都是提倡顺产的,你别为难人家,想剖自己去小医院或者私立。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但凡好一点的私立医院,也是鼓励你自己顺产的。


这真的是一个农夫和蛇的故事。


被打的赫英东医生是北大医学部博士,同事和患者口中的好医生,仅仅因为没有满足患者的无理要求,就招来一顿痛打,导致面部多处骨折,在被打的前一刻,他刚从手术台上下来。


看到这段对话截图,既感动又心寒。医生都被打成那样了,第一个惦记的还是产妇的安危。



面对这样的无理取闹,更让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打人者居然能安然度过了中秋以及国庆两个假期。


甚至还有传言称,医院为了息事宁人,还曾向赫医生施压让他道歉和解。


这个说法未经证实,但是事情过去这么久才曝光,显然是被医院按了下来。直到10月12日,忍无可忍的同事詹瑞玺在微博上替被打的赫医生发声,引发了大规模的声讨。


同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不得不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发出【关于我院赫英东等三位医生受伤害事件的声明】,这已经是事件发生的第20天。



一个让人略感欣慰的消息,警方终于通报了北大医院的伤医事件,打人父女被依法查处,渣父刑事拘留,恶女取保候审。


可是看到这个消息,我心里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这则通报说,孕妇需要照顾,所以在强制时间上采取了考量,又考虑到郑某蕊是在校大学生,得到了医生谅解,所以对其采取了取保候审。


19岁已经成年了,足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难道因为是学生,打人就可以被谅解么?如果道歉有用,要警察和法律干什么?



产妇是护身符,大学生也是护身符,唯独白衣天使没有护身符,坏人就是这么被纵容的。


即便是在国内顶尖的医院走廊,即便是在最高学府苦读了十年以上的医学博士,也逃脱不了被人渣恶意殴打的命运,足见国内医生的生存环境恶劣到了什么地步,医患关系畸形到了何等程度。


有人说在医院里,人的情绪容易激动,不冷静也可以理解,下面是澳大利亚警方制作的一个海报,他们给攻击医护的人设置的冷静期是14年。要冷静,你去监狱冷静个够。



对坏人的惩罚太轻,就不会让作恶者心生敬畏。


从扇医生耳光、逼医生下跪、踹怀孕护士,到温岭杀医、广州杀医等极端恶性暴力行为,几乎在所有的医闹案件中,医生无一例外都是受伤的那个。


而另一个悲哀的现状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想再当医生了,他们选择了放弃,选择了离开,这些人,都是关键时刻能救我们命的人。



我想起几年前认识的一个医生对自己职业的调侃:我们这个职业太惨了,一只脚在医院,一只脚在法院。


当初他们怀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理想,踏入医学殿堂,现在他们宁愿不要天使的光环,也不愿意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不愿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


在发达国家,医生是妥妥的金领阶层,美国U.S.News高薪排名前10名的职业全部是医疗相关的。


而在中国,医生几乎是性价比最低的职业。


首先,这一行对学历要求非常高,三甲医院门槛几乎都是博士,好的医院甚至要求海归博士,这就要求读书至少十年以上。


其次,国内医生的薪水和国外相比是非常微薄的,顶尖医院的主任医生,年薪也不过几十万,刚入职的年轻医生,收入甚至比不上企业里的普通职员。


第三,这个职业非常辛苦,压力相当大,几乎没有节假日,36小时on call。最可怕的是,就算你耐得住清贫,抗得了压力,还要忍受那些动不动就情绪激动的病患人群。



越来越差的从业环境造成的后果就是,医生的缺口越来越大。


以儿科医生为例,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年初公布的数字显示,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11.8万人,每千名0岁至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而美国的这一数字为1.46人。


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基础数据)》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儿科医生总数约为10万人,却要服务2.6亿0岁至14岁儿童,平均每2000名儿童才能拥有1名儿科医生,儿科医生缺口已经超过20万。




还记得去年冬天横扫全国的那场流感吧,各地儿科门诊人满为患,一些医院甚至因医务人员不足被迫宣布儿科停诊。


最无奈的是,高铁霸座男可以被打入黑名单,可是我们却不能禁止医闹求医,医生更是没有拒绝出诊的权利。


医者父母心,活得却像个孙子。


当频频发生的医闹事件寒了医生们的心,当救死扶伤沦为只能用来凭吊的情怀,买单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和正文完全无关但点开有惊喜的PS


周末本来应该发点轻松愉悦的东西,但是医闹这个事情太让人火大了,码完字,我赶紧拿出来刚入的眼部美容棒按了一会儿平复激动的心情。


有了这个神奇的木薯离子导入眼唇按摩棒,我那些一年都用不完一罐的眼霜终于派上了用场,我特别喜欢这个美容棒,安以轩同款,超轻柔,超舒服,关键是价格白菜,只要一百多一支。


点开今天的三条文章查看详细介绍,也可长按二维码直达购买

👇👇👇


推荐阅读

加拿大沃尔玛奶粉桶下出现中文签名,你给宝宝代购的奶粉可能是假的!

“我开跑车接孩子,被老师踢出了家长群”

王岳伦没本事不配出轨,李湘有钱就有底气?你对独立女性好像有点误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送你一枚小确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