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这件事上我不同意“少数服从多数”

斑马 油炸绿番茄 2021-04-21

中国播音主持网的一个微博前几天上了热搜,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


 

事实上,这个消息也不算什么新鲜事,这几年,各种读音一直都在翻来覆去的改。


根据这条消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改读shuāi);

“远上寒山石径斜(改读xié)”;

“一骑(改读qí)红尘妃子笑”;

 

原始读音合辙押韵浑然天成,你非得把xia成念xie,改的不伦不类,如果杜牧看到这个,估计得气的从棺材板里跳出来吧,想一个韵脚得掉多少头发耗费多少脑细胞啊,结果被改的一秒破功。

 

还有这个骑,新版新华字典这个字就只有 qí 一个读音。(旧读“j씓jí”,2005 年起,统一废“j씓jí”读“qí”,详见《新华字典》第 11 版)



一骑(qi)红尘妃子笑,读起来是不是怪怪的。


太讽刺了,我们一面说要弘扬传统文化,一面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改得面目全非。


因为反对的呼声太高,教育部终于出面辟谣,称【审音表】只是征求意见,尚未正式公布,对于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可是“远上寒山石径斜”在新版教材和词典上的注音明明已经是“xié”了。

 


我妈是个特别严谨的人,前段时间教大圣古诗,一直都在纠结这几个字的读音,教到“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时候已经快崩溃了。一会翻出了个帖子说这个读音改了念xie,一会又查了字典说不对,还是念xia,最后不得已说这段诗咱们跳过去吧,别给孩子教错了。


无独有偶,杭州有个教初中的冯老师,头一个学期还反复教孩子论语里“箪食壶浆”,念sì不要念成shí,终于给孩子掰过来了,自己却发现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正确读法是箪食(shí)壶浆。


在我上学的时候,老师总会把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单独列出来,要我们重点记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


“如果读错了,人家会以为你是文盲,白念了这么多年书,考试丢分事小,出门丢人事大。”

 

是的,我们曾经是以读错字为耻的,生怕被人嫌弃没文化,可是一转眼,我们倒成了最没文化的“白字先生”。

 

当我们开始向一个个错别字低头,到底是谁错了呢?

 

也许在我们后辈人的眼里,还纠结于念xie还是xia的我们,和那个执着于说茴字有四种写法的孔乙己一样可笑吧。

 

审音表虽然还没发正式版,但官方却已经传达出来改读音应该“少数服从多数”的意思。


 

好一个少数服从多数,“读别字的人多了,别字就成了正字。”此时此刻,我倒是很想知道北大白字校长的感受。


大众容易读错,难道不恰恰证明了教育普及的程度还不够吗?为什么不是加强基础教育?

 

念对的人要屈从于念错的人,因为大多数的错误,就让正确的少数派来买单,好一个荒唐的逻辑!


这就像一个孩子遵守规则在一条荒废的铁轨玩,另外五个淘气的孩子跑到运行列车的铁轨上,司机为了迁就那五个孩子,强行把火车掰向了废弃的铁轨上。

 

闯红灯的人也很多,以后是不是也改成“红灯行,绿灯停”?


当一个标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人数多少之分时,就已经远远超出了改读音这个层面,它背后默认的逻辑是,要让我们学会向大多数妥协。

 

这种妥协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大众默认了这个潜规则,那么“我”就会成为越来越多的“我们”,像批量生产的机器,被输入了统一的思想,然后输出着千篇一律的动作。


当我们拒绝拼音修改时,我们拒绝的是从众,是被这个世界同化。我们希望告诉孩子:无论世界多么喧嚣,你只坚持做正确的事。


一个好消息是,审音表并未正式发布,一切都还有机会,既然教育部要听从民意,那么民意就有机会对拼音修改大声说“不”。


改一个读音很容易,毁掉一代孩子更容易,如果我们连一个小小的读音都不能守护,我们还能为孩子守护什么?




点击卡片,入手斑马新书

推荐阅读

1岁能听懂,2岁开口说,娃的英语启蒙我最推荐它!

刘户口人设崩没崩?

孩子计算不准,成绩不稳?做好这件事数学成绩猛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向左滑动☝图片 送你一枚小确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