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早年琼瑶红过亦舒,现在却是亦舒红过琼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蓝小姐和黄小姐 Author 黄小姐 黄佟佟


《流金岁月》热播,让人们再度把目光投向了女作家亦舒。



非常诡异地,今年已经七十有五的女作家亦舒突然由一个静悄悄地在小众间流行的畅销书女作家陡然成为当下大陆时装剧的最大IP供应商。


2017年《我的前半生》拿下双台年冠的收视和平均单集超5亿的网播量之后,亦舒就成为影视圈雀跃尾随的金矿。



电影《喜宝》虽然烂得一塌糊涂,但仍能收到超过1个亿的票房,让神奇的制片人莫名大赚一笔。


而电视剧《流金岁月》虽然抽掉了亦舒最硬的那根骨头,但也因为倪妮和刘诗诗的双女主效应和时装剧的剧荒,成为现象级热剧,拿了一个2021年电视剧开年的头彩。


而据说亦舒的另一本小说《独身女人》也即将开机。

《独身女人》讲的是八十年代香港的一位教师林展翘的爱情和生活。

林展翘在英国伦敦留过学,眼界开阔。回国后在一家名校教英国文学和语文,工资丰厚。

有积蓄,有主见有个性,唯独过了三十岁,却还是处于单身的状态。身边追求者不少,可林始终不愿意将就。


这篇小说展现着亦舒对于婚姻的态度:

“我也想清楚了,婚姻根本就是那么回事,再恋爱得冲动,三五年之后,也就烟消云散,下班后大家打开电视一齐看长篇连续剧,人生就是这样”。


1991年,大陆导演秦志钰向亦舒买来版权,伙拍如日中天准备转型的女星潘虹拍了时装剧《独身女人》。


剧本由秦的老公著名编剧张弦下手改编,在电影中,女主角的职业有所变化。

从原著中的老师,变成了“海伦时装公司副总经理兼总设计师欧阳若云”,都是独立能干的女性。


这部电影掌握了亦舒小说的精髓之一,那就是超前的‍时装性。潘虹在戏里换了很多造型,大都非常时髦。

连家居服都是露肩的黑白优雅范儿,肩膀上搭一件开司米更是典型的亦舒女郎装扮。


但也由于太亦舒了,导致潘虹和其他人物都有点格格不入的感觉。相比之下,江珊的打扮可就土多了。


坊间流传,许多年里亦舒小说的版权也就四五十万人民币左右,而在2017年之后,一跃涨到了450万。

她目前手中超过三百本小说能为她的晚年带来多少收益,简直不可计数。

这对爱钱爱了一辈子的老亦舒来说,也算是一个迟到的惊喜。


亦舒爱钱众所周知,她看哥哥写稿赚钱,于是中学已开始投稿,十五岁拿到第一笔稿费,就去铜锣湾大丸百货买了一件“有花边的衬衫”。

而且她对改编的态度一早也有定论,影视剧是导演的作品,与她无关,她也根本不看,收钱就好。


在华文流行言情小说版图里,从七十年代起,就有“台湾有琼瑶,香港有亦舒”这一说法。

两大言情天后鼎立的四十年,两人各自为战,自成王国,但也确实是毫无交集。


当然,主要因为亦舒是不大瞧得起琼瑶的,屡屡在专栏和小说里讽刺琼瑶。

把她称为前辈和老派的女人,其中最著名的话是“那个琼瑶,提了都多余”。
 
歪个楼,亦舒嘴毒,什么人都骂,就连她最欣赏的爱玲祖师奶奶再出作品也骂。

当年她大批张爱玲的新作《相见欢》:

整篇小说约两万许字,都是中年妇女的对白,一点故事性都没有,小说总得有个骨干,不比散文,一开始琐碎到底,很难读完两万字,连我都说读不下去,怕只有宋淇宋老先生还是欣赏的。


我本人一向把张著当圣经,可是摩西忽然复活显灵,反而吓个半死。


张爱玲的作品如一对罕见的白底蓝花古瓶,可是现在原主人忽然又大量生产起来──该怎么办?


如把它当古玩,明明已大大贬了值;当新货,它偏偏又过了时。由此可知,复出是万万不可的,要不写它一辈子,认了命。


我始终不明白张爱玲何以会再动笔,心中极不是滋味,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究竟是为什么?


新出的《纸短情长》里,宋淇在写给张爱玲的信中也复印了这篇文章。

说自己决不会理会亦舒,并把亦舒等同于中国读者的口味“始终停留在通俗剧阶段,不是生癌就是自杀就是出走,所以琼瑶可以一册册地写下去了。”

张爱玲是老派人,也不屑在报纸上与她打笔墨官司,只说亦舒和水晶都恨不得她快点死掉,但也没法子,“这些人是我的一点老本,也是个包袱,只好背着。”

 
亦舒这边呢,她对张爱玲好赖是粉丝对偶像的恨铁不成钢,但对于琼瑶,则完全是同行相轻,某种程度,或许还有不忿。

她在专栏里写过琼瑶,用她那对记者的眼睛,字句是相当之刻薄:
 
一次是见到琼瑶本人,一次见到琼瑶的照片。
先前的琼瑶本人没有后来见到的照片中的琼瑶好看,照片中她是很老式淑女,穿洋装也穿得旧式,非常闺秀格,拍照老是抿着嘴,手叠手,尾指作兰花状。
年纪比张爱玲轻很多,姿态却比张老,眼睛上黑白分明的几道眼线,看着看着,就觉得名不虚传,文如其人。
——摘自《比下去了》


此图翻拍于《明报周刊》,以时间估计,那是1970年。

因为《窗外》被琼瑶的母亲抵制,不能在台湾上映,但可以上香港上映,所以琼瑶来了香港,当时的香港人瞧不起台湾人,觉得他们土,老气。

琼瑶本人长相算是清秀俊美,可和女演员站在一起也是黯然失色。


而亦舒对自己的描述可是这样的哟:

穿着破洞牛仔裤,烂T恤,头发剪得如男童,化妆品是一罐凡士林,闲时拖凉鞋,夹香烟去骑单车,看法国小电影,蹲在地上打波子。

 
一个文人在文章当中老是攻击同行,一方面是鄙视,瞧不上,最重要还因为觉得对方德不配位。

你要说是嫉妒,也说得过去,这种事,韩寒干过,亦舒也干过。

可见的事实是,骂郭敬明骂得最凶的时候,是韩公子最穷的时候。

而七八十年代的琼瑶,名气可比亦舒大多了,日子可比亦舒过得有钱多了。

我们来看一张表:



亦舒口口声声琼瑶是前辈,其实琼瑶只比亦舒大了八岁,两个人出道时间只差了五六年,其实是差不多一个年代的人。

不得不说两个人都是天才的女作家。

琼瑶十六岁发表处女作《云影》,而亦舒则是十五岁就向《西点》投稿了小说《暑假过去了》。

▲西点是香港早期最著名的杂志,也是早期香港流行文学作家的乐园。

要说到出书,可能亦舒还更胜一筹,琼瑶到25岁才发表第一部小说集,而亦舒则在17岁就发表了首部个人小说集《甜呓》。

但琼瑶成名比亦舒早了差不多二十年。

1963年她凭《窗外》一炮而红,又由宋存寿拍成了电影,此片在琼瑶的电影里影响巨大。


因为发掘了百年难遇的女明星林青霞:


林青霞在此片遇上秦汉,成就了华语影坛连绵数十载的巨星情感真人秀。


亦舒虽然出道早,每年以十部上下的速度疯狂出书,但影响力始终有限。

她的第一部引人注目的小说是1981年的《玫瑰的故事》,此后是1983年的《喜宝》,而《圆舞》《流金岁月》均是1987年才走红市场,她的粉丝比较固定,而且追随多年。


早年无疑是琼瑶更红。

那个时代,琼瑶比亦舒更适合当时的女性。

一个流行小说的作者要引领时代,但也更受制于当时的受众。

六七十年代的港台,和后来八十年代的大陆,都处于民风刚开的阶段。

那时候的女性的刚需是想打破父母包办的婚姻,拥有自由恋爱的权力,而琼瑶的小说里,恰恰都是这个。
 
琼瑶早期的每一部小说核心都是爱情,她的女主角,总是兜兜转转与男人纠缠不休。

每一个女主角美得都像梦,温柔若无骨的小手;而男主角则眼神坚定,眼神深幽,倜傥不群。

最重要的是,女人为男人焚心似火,而男人也总是为女人心如刀绞,我们来鉴赏一段:
 
何慕天一瞬也不瞬地盯着面前这张年轻而姣好的脸,那微笑让他震动,并且绞紧了他的五脏,使他浑身疼痛而抽搐起来。
怎么样的一张脸,似曾相识的脸庞,似曾相识的神韵,似曾相识的微笑,那小小的身子裹在那银白色的软纱之中,看来是那样的纯净,雅洁和灿烂!银白色的衣服,他找寻什么似的从那有着小花边的衣领,看到那宽宽的下摆,一阵眩晕感对他袭击了过来。
——摘自《几度夕阳红》

注意到没有,琼瑶爱在她的男女主角身上用大量属性强烈的动词,盯着,震动,绞紧,浑身疼痛而抽搐起来……


这也是言情小说常用的套路,他们总是喜欢在文字里掀动读者的情绪,唤起读者的体感,把读者带入情境之中。

言情小说最重要的作用是为麻木生活的人们提供情绪体验,越激烈越好,所以琼瑶剧里大量的存在各种叫喊,嘶吼。



在琼瑶的故事里,女性要通过爱,特别是在与男人的轰轰烈烈的爱情之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女人只有活在男人的爱里,这一生才是有意义的,爱是女人通向自我的通道。

“没有你,我活不下去”,是琼瑶小说里常有的对话。

 
而亦舒呢?刚好相反,“没有你,我要活得更好。”
 
她很少写到爱情是如何轰轰烈烈,反而淡之又淡,分手时也不会表现得特别抓马,有一种“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的卓文君似的骄傲和高蹈。


在亦舒的精神世界里,一个女人为了爱情嘶咬哀求是不体面的,是绝不可忍受的。

打落牙齿和血吞,姿式要好看,做人应当自强不息。


 
在床上睁着眼睛好一会才睡着……对于自己的冷静,我非常吃惊,我不但没有为过去的痛苦流涕,反而争急地想到了将来,现代女性的勇气可嘉,我实在没有时间坐在一角伤怀,前面的路是艰难的,我必须要在大处着眼。

——摘自《爱情之死亡》
 
所以亦舒小说里失恋痛苦的最高级别是“在床上躺了三天,不吃饭”。
 
亦舒比琼瑶的女性观更先进的一点在于,她的小说核心思想是:

男人总体是靠不住的,女人只有靠自己努力奋斗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才是根本。


当然亦舒早期也不可避免地仍然把希望寄托在好的男人身上。

她的小说女主角通常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变成了更好的自己,锦上添花的是:

与此同时,通过长期的寻觅,找到可靠儒雅的家明(亦舒理想中的男性)照顾自己,获得可掌握的人生幸福。

当我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略有积蓄,已婚,丈夫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真正喜欢的工作,这就是成功,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
有本事的男人真叫人钦佩,好比一棵大树,咱们妇孺在他的阴蔽下,乘凉的乘凉,游戏的游戏,什么也不担心,多么开心。


早年琼瑶比亦舒红的另一个原因还有,她的影视化做得非常成功,这里有她小说自身的原因,也有她刻意的经营。

琼瑶的小说,因为要特别剧烈的情感起伏,所以难免要设制特别多狗血的情节,特别适合改编成影视剧。
 
例如女主角遇到男主角,男主角已婚都是小CASE,更多的还有一对姐妹都爱上同一个男人厮杀(《烟雨蒙蒙》);

男人好赌已婚少妇再遇有情郎(《在水一方》);女主怀孕遇上接盘侠,多年后女儿又遇上前度情人的侄儿两人再继前缘(《几度夕阳红》)。


我们可以来看下琼瑶名著《海鸥飞处》的剧情:

记者俞慕槐一直在不同场合碰上同面孔但不同身份的谜样女孩,她就是忽而在香港渡轮上因误杀负心丈夫正准备投海自杀的“海鸥”,转瞬出现在新加坡的夜总会小歌星“叶馨”,以及妹妹的同学家境富裕而娇纵的“羽裳”。
事实上三人分明就是同一人,但又为何以不同身份出现并有心隐瞒呢?慕槐怀着疑虑与羽裳展开热恋,当羽裳陷入情网时,慕槐居然告诉羽裳从未喜欢她,也不爱她。一气之下羽裳未经考虑就同意了另一位追求……

是不是光看介绍就已经亮瞎了狗眼了,这关系七国甘乱,简直不把来狗血倒尽不足以傾尽心中情。


琼瑶与丈夫平鑫涛两个人都具有强烈的影视触觉,当她发现导演们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不断地改编她的作品成名获利,让她也产生了为什么不自己做的念头。

1967年,与平鑫涛合伙成立火鸟影业公司(该公司于两年后解散)。次年拍摄了《月满西楼》和《陌生人》(改编自小说《幸运草》)。

别的导演仍然还在琼瑶的小说找到了灵感,1971年和1975年,由琼瑶小说作品改编的电影《庭院深深》和《女朋友》,分别获得第9届、第12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


《庭院深深》的女主角是当时27岁的归亚蕾,当时她已经是金马影后,还演唱了《庭院深深》同名主题曲。


演《女朋友》时,林青霞只有20岁,和她演对手戏的是男演员石峯。这部片子除了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剧情片,还让萧芳芳得了最佳女配角。


1976年,琼瑶再战江湖,成立巨星电影公司。

改编拍摄《我是一片云》,该片由林青霞、秦汉和秦祥林主演,大获成功。


八十年代,琼瑶式电影不再受欢迎,1986年,她又与平鑫涛成立怡人传播公司,进军电视业界,推出30集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


这是首部由琼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1986年初在台湾首播之后引起很大反响。

据说琼瑶是因为看到金庸的小说不断地被翻拍成电视剧,这才坐不住了。

儿媳何秀琼接受采访时曾透露,琼瑶正到处找写手编剧本,准备改编《几度夕阳红》。

后来一经播出,顿时大红,秦汉又迎来一波事业高峰,李雪华也成为当红女明星。


1988年,琼瑶第一次回大陆探亲。1989年5月,琼瑶回湖南衡阳祭祖。

湖南台领导欧阳常林一路追随,终于让琼瑶答应与湖南电视台建立了合作关系,筹划第二年开始合作拍摄电视剧《六个梦》系列。

1990年,拍摄推出《六个梦》系列第一单元电视剧《婉君》,这个系列的合拍电视剧称霸当时的电视剧市场,影响了一大批人,包括后来抄袭她的于正。

李翊君唱的《婉君》主题曲也非常流行,一时间大街小巷都在播放这首歌。


更狠的是,琼瑶在1998年-1999年主导创作拍摄《还珠格格1》、《还珠格格2》,成就了当时的收视奇迹。


该剧第一部全国平均收视率47%,最高62.8%;第二部全国平均收视率突破54%,最高65.95%,同时让赵薇、林心如、周杰、范冰冰等一举成名,琼瑶剧的造星能力从七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可见其创作力的绵长。
 

《还珠格格》中,依然是第一部享有最高口碑,至今豆瓣评分在8.4,在所有琼瑶剧中一马当先。


琼瑶非常重视这部剧,亲自做编剧改编剧本,那时她对于演员们是老佛爷一般的存在,说一不二。

这部剧从主演、配角到主题曲都爆红,可以说红遍大江南北。1999年,该剧获得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赵薇得到金鹰奖最佳女主角。


2001年,琼瑶第二次将《烟雨濛濛》搬上荧屏,改编拍摄成电视连续剧《情深深雨濛濛》,该剧创下了韩国中文引进剧最高的收视率。
 

这部剧是2001年的全国收视冠军,也让赵薇继续走红,她得到了首届中国电视艺术双十佳演员,中国电视剧30年最具影响力演员,国剧30年最具影响力人物等奖项。


古巨基作为男主角却并没得到什么好处,“渣男”形象缠身,连音乐上的成就都仿佛只剩下一首《好想好想》。


但时间到了2006年,局势开始略有不同。

《又见一帘幽梦》颓势已现,琼瑶神话不再,而2011年,推出翻拍剧《新还珠格格》也仆街。


2012年,拍摄电视剧《花非花雾非雾》,该剧故事为全新创作,加入了《心有千千结》和《雁儿在林梢》的人物和情节,并加入了悬疑元素,收视不佳。


好在琼瑶仍然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更有颗活到老战斗到老的心。

2014年4月20日,琼瑶不满于正新戏《宫锁连城》抄袭她的旧作《梅花烙》,致公开信给广电总局,谴责于正的侵权行为。


2014年5月,琼瑶起诉《宫锁连城》编剧于正及制作公司侵犯《梅花烙》著作权案,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立案。

2015年12月18日,琼瑶《梅花烙》著作权维权案终审落幕,判决认定《宫锁连城》侵犯《梅花烙》的改编权和摄制权,判令被告方停止侵权,于正向琼瑶道歉,被告方赔偿原告500万元。


琼瑶本人通过《花非花雾非雾》官博发表心情,称“这是一次历史性、标杆性的宣判”,琼瑶的儿媳妇和代理律师也纷纷表达激动的心情,但此后于正一直没有道歉。


直到五年后,于正有了一个迫于形势的、迟到的道歉。


从六十年代到二千年,琼瑶以一只笔起步,从《窗外》开始,创作不停,最后借助《还珠格格》和《情深深雨濛濛》把影响力渗透到大陆的角角落落,成为华人女作家的奇迹。

与她的辉煌成就相比,亦舒就是一位单兵作战的钢铁战士,她改编的影视剧一只手数得清,最重要的是影响力都不大。

这是著名的文学研究专家陈惠英在香港当代作家作品选集中归纳的亦舒的改编影视剧集合:


亦舒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写小说之上,这既是际遇,也是她个人的选择。

亦舒自嘲是农夫,每天如农夫早起,笔耕不缀:如果写作是一门艺术的话,艺术最终的目的,是服务大众。

她没有擅长商业操作的配偶,也没有进军影视圈的雄心,她的作品是写给喜欢她的哲学、她的金句、她的世界的人看的,她喜欢欧亨利,爱红楼梦,讨厌狗血。

她的女主角打落牙齿和血吞,最紧要姿势好看。男人被抢了,连面也不用打,收拾行李走人,绝对不嘶咬。

这样的散淡剧情,成了改编成影视剧天然的阻碍。

连她的知已杨凡为了让流金岁月看起来两个女主角有戏剧联系不得不给她们变成了两女争一男,这从戏剧上来说,确实是更有张力一点。



亦舒的小说之所以多年都拥有忠实的小说读者,不是因为她有多么强大的编造故事的能力,而是她的哲学她的审美构成了一个相对明亮稳定的世界,她是一个对读者有要求的作家。

而对她的粉丝来说,看完她的书可能不记得这故事讲了什么,但是在阅读的过程里,他们即时享受到了那些精辟的金句,再度感受到了高蹈骄傲的人格力量,成为激励她们生活的力量。

而这些因素往往在影视剧创作里作用不大,所以她的作品被影视圈冷落也是正常的。


但风水轮流转,各领风骚数十年。为什么现在则亦舒红而琼瑶不红?

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女性生活整体的逻辑变了。
 
琼瑶和亦舒的言情小说里,当然都有男人和女人的爱情故事,但琼瑶式的女人要的是男人全盘的供养,而亦舒希翼的只是男人有一颗善待妇儒的心。

“没有你,我活不下去”这句话后面的逻辑是女性全盘的附着,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经济上,没有男人女人就活不下去,这事实上就是呼唤豢养。


但琼瑶的问题在于她用撕心裂肺的爱掩饰了两性之间的不平等和不公平。

好像其它的东西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爱情,可是这爱情到底意味什么,将来又会带来什么,这是琼瑶小说没有提供的答案。


通常琼瑶的女主角都不事生产,她们爱的都是帅气又富有的善良公子,但生活里有多少这样的男人,而这些男人有几个会像小说里的男主人公一样痴爱贫穷的女主角?想想都不大可能。

当然,琼瑶的情感逻辑也有她现实意义,那就是亲密关系中,女性要给男性提供最强烈的情感体验。

华人男性通常情感内敛,柔弱女性强烈的感天动地的爱确实对情感僵化的男性有强烈的吸引。

但这种情感体验何以为继,以及它造成的女性的不自觉的自我矮化,女性要美,要弱,要纤纤,要义无反顾为爱献身,这就是生活的全部么?


事实上,按照她的情感伦理成长的女性,对于男性在情感和经济有着双重强烈的依赖性,这更造成了女性的不独立和悲惨生活。

这也是后来我们说她毒害万千女性的成因,很多头脑简单的女孩子真的信了她的这一套,疯疯癫癫为爱生为爱死,生活里好像只有爱,她们看不到生活的实质和性别的实质。
 
轻者傻白甜,重者神经质,这当中的典型例子大家可以参看戴安娜。


戴安娜当然不看琼瑶小说,但她是一个重度的言情小说爱好者,她的继母的妈妈就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言情小说家,故事大部分都是灰姑娘碰到王子的故事。

戴安娜在粉红小说里造就了自己的世界观,完全不能适合复杂的真实生活。


她最后情感的悲剧和婚姻的悲剧跟她自身的这种傻白甜虚幻飘浮的爱情观很有关系。


相比而言,亦舒当然比琼瑶愿意面对真实世界,所以她也一直看不上琼瑶。
 
常常听见人家笑说:“整日谈恋爱,你以为你是小说中的女主角。”
很不以为然。
那也得看是什么人笔下的女主角。
拙作中女主角以恋爱为主,日常生活多数清苦,天天闻鸡起舞,听着办事,什么都靠自己双手。
老实讲,有选择的话,当然是做前辈小说中的女主角好,一天到晚披件紫色的风衣,倚偎在男伴宽大的肩膀中,在微雨中诉衷情。
——摘自《自白集》

亦舒的小说最大的特点是男主角不占什么份量,一切以女主的生活为展开。

“我最爱我自己”是亦舒的根本信仰,也正契合了当下越来越高涨的女性自我成长文化,男人在女性的生活里不是不重,但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


2014年,已年近七十的她在专栏《红到几时》里说道:

年轻的朋友,我在此讲了几十年,还打算一直说下去,一个女子,必须先凭双手争取生活,才有资格追求快乐,幸福,理想。无论如何要有职业,因而结识志同道合的同事、朋友、对象,届时,可以结婚生子,也可以独身终老,这叫做选择,亦即是自由。

是的,以前的亦舒还是一定要找家明,现在的亦舒没有了家明,最高贵的女人拥有的最大的奢侈品是自由。

亦舒的女主角纵然是天天闻鸡起舞,工作不停的职业妇女,但为自己而活是她的最大宗旨。

她花了很多时间在描写物质生活之上,衣食住行全都有她的标准,这个我们之前也讨论过,做一个亦舒女郎是相当花钱的,这里可回顾

而创造这些的,全靠自己这双手。

物质享受在亦舒的故事里占有重要的比例,琼瑶的小说只有小花边的白色纱衣,而亦舒的小说里已经精细到了姬仙蒂奥的粉紫浴巾,开司米外套。

各种品牌还有品牌之后的意义,是亦舒小说中最重要的格调之一。


可以说,亦舒比她的时代超前了几步,她所书写的都市女郎,要到现在,完美地契合了现下的大陆。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香港慢慢成为制造业的重要中转站,也成为整个世界的金融中心,这座小小的城市需要大量的商务人才。

女性金融,也成为中环最重要的一道风景线,那是亚洲新一代职业女性勃勃生长的年代,这是亦舒书写的时代。

有趣的是现在的大陆在飞速发展三十年以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巨变,金钱的诱惑,女性力量的不断上升。

它的飞速发展正与八十年代的香港黄金时代在某种情境上非常类似。


所以,亦舒再度的走红是天时地利人和。

当然另一个就是大陆缺位的现实题材的时装剧市场。

纯文学圈日渐收缩,再加上收入极其有限,关系盘根错节,大佬成堆,慢慢变成小圈子的游戏。

有才华有能量的新人当然直奔钱多人傻的网络世界,但网络文学的特点是基准线太低,要日赚斗金就得迎合读者意淫和幻想。

穿越架空盛行,言情小说比当年的琼瑶还要虚幻还要狗血,霸总小娇妻横行。

大家都缺乏直面生活的勇气,愿意生活在幻想中,前无来者,后继无力。

于是乎选来选去,资本把目光投向了三十年前的老作者亦舒同学,是啊,都市奇情,舍亦老舒其谁。


亦舒红了,关键是她也一直没有不红过,从前是不温不火,现在是斗转星移,峰回路转,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她这一辈子,真正实践了她的生活哲学:

必须先有工作的热忱,不顾一切的苦干,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谋事在人,但记住,成事在天。

她一直写啊写,像里尔克写的那种牛人: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把它当作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但同时又知道失败无关紧要 。

写着写着,等到了女性们思想开始省悟的时代。对她而言,等不到也没什么,三百本书足以流世,这世界总会有她的信徒,这就够了。

推  荐  阅  读
她是不是过于双标了?
向左滑动图片,送你一枚小确幸分享、点赞、在看,我们永不失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