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讯】第五届中国写实油画邀请展


展览地点:大芬美术馆一楼1、2号展厅


展览时间:2017年9月28日—12月3日


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办事处、大芬油画村管理办公室、大芬美术馆

 

参展画家:郭润文、张利、郑艺、王少伦、梁宇、钟曦、张闯、文祯非、陈向兵、蒋庆北、李铁香、梁剑、杨达明、赵伟东、刘文、孙继宗、杨化喜、张卫东、郝元峰、娄敏、陈金芬、董保臣、杜木、高响云、龚婧月、关君、刘冰、苗艺霖、聂赫夫、秦鲭、宋子伊、王琦、王仕禄、王宣喻、王怡、文鹏、吴熙、邢路生、杨雅辉、于瑞哲、于新华、张行彦、张鸿飞、张奇、周楷、邹继科、郭师若、解厦、李百财、李霄汉、阮强 、田帅、王晴雷、张帆、曹加新、郭楠、田园园、张逸伦、鹿飞、罗兰、萌芳、时贯宇、张亚亮、姜书戈、兰锦斌、刘锋、崔弥莱、蔡佳琳、韩维娜、李柳燕、邱琳、叶惠玲、岳海喜、黄智勇、林致言、王雪、肖海波、余荣、叶献民、刘晟、孙洪敏、林志彬、谢郴安、罗奇、罗必武、邱保贵、张军、刘光炜、李先民、谭亮彬、林峰、曾媛、叶青、石俊、徐明、文利


前言



 早在十九世纪,“Realism”一词即代表着剥离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致缜密之观察方法的艺术主张,在文学和艺术领域被频繁提及。这一概念由最初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逐渐演变为带有特定表现手法和鲜明意识形态的写实风格艺术创作。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再现生活,从而推动历史前进。现实主义写实绘画作为一场艺术运动,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画家所处时代的风格、思想和面貌,坚决如是地表现理想、现实或隽永的人文主义情怀。 

   “写实”作为一种美学观念自20世纪传入中国,虽然它传入的时间并不长,但它已牢牢的生根于中国社会文化之中,并伴随着中国在20世纪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思潮而发生侧重面与内涵的变化。

   相信在很多人看来,此次在大芬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写实油画邀请展,即是基于正发生在当下的对于中国现下与中国精神的思考和行动的一次再记录。

进入新纪元的今天,在精神与物质无限膨胀的现实中,怎么挽回自己日渐逝去的原始的东西,如何协调自身与自身产物的关系,因为人们活在自己的创造之中,这很容易使得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对待我们自己。但是这些东西并不是某种主题,而仅仅是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即使没有艺术,我们依然会用其他的方式探索生活,塑造生活,记录生活,艺术仅仅是若干个平行世界中踏着来自古老世纪步伐的一名智者。人类尚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然而又有无限的新问题被创造出来,这亟待我们重新审视当下和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

自1949年以来,写实艺术创作不断推陈出新,一大批具有浓厚历史底蕴和丰富生活内涵的油画作品深刻地影响着几代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土壤。而后经历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和85新潮对艺术的重新审视,无数的曲折和成长,直到形成了一套具有新时代面貌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实践方法论。

我国有着广泛的现实主义写实绘画的历史认同,在当今的文化艺术生态圈中,既有老一辈美术事业先驱的深远影响,也有正活跃在当下的一大批中青年写实油画创作者的耕耘。他们凭借饱满的热情和对社会对生活深刻的认识,几十年来不断启迪着新一代自身的思维广度和创作深度。他们要求艺术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主张创作思维的客观性,回避虚无主义,结合现实,贴近生活,无所谓造型语言和潮流式样发生何种质变,如此的精神主旨均很难找到理由背离其中。“胸中有大义 心里有人民 肩头有责任 笔下有乾坤”,这样的创作出发点在我国当下更是一种体现着高尚人文主义情怀的文艺精神。同时,现实主义油画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对于不同的技巧、形式以及艺术观念都试图积极地融合和提取,保留最新鲜的艺术创作萌芽,使得现当代的艺术生态始终具有最贴近时代脉络的生命力和表现力,“进德脩业,晖光日新”。

在中国精神所引导的社会背景下,现实主义写实绘画要贯通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现代哲学思想和社会风向。中国的传统艺术是历代的中国画家,书法家,手工艺者,诗人,建筑师等通过其对历代人、理、社会和自然的理解所呈现给我们的,反映中国社会历史生活的一幅文化长卷。中国传统绘画的真实性在12世纪宋朝时已发展到高峰,尤以郭熙的《早春图》为写实主义的巅峰,以后就开始转向主观情趣的抒发,在意境和形式上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而随着时代对笔墨之趣层层叠加的种种时间图层,使中国绘画的民族性经历着思想方式的多元化、创作风格的多样化和技术范示的多层化造型,这一趋势逐渐演变为具有更多强调意境和观念的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存在离不开本民族价值的体现,这同样也是中国现实主义写实油画得以生存的根本。 

 大芬美术馆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写实油画邀请展,历经数载,致力于发掘优秀写实油画作品,以鲜明的学术定位,汇聚了各大院校著名油画艺术家和众多执着于写实艺术的青年油画家。这些艺术家正身处艺术发展进程中最为热烈和复杂的思想碰撞时期,我们每一个人的处境又何尝不是这样模糊或未知,也许只有意识中最为强烈的信仰和记忆里最具有表现力的思想惯性,才能给艺术家和观看者理由,在迷雾中寻求更广阔的视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   聂赫夫



部分作品欣赏


郭润文/《距离》/47x56cm 


张利/《戴银饰的苗女》/80x65cm


郑艺/《午后》/60x40cm


王少伦/《山东姑娘》/50x61cm


梁宇/《信号-沿线系列》/65x80cm


钟曦/《源》/50x60cm


张闯/《玩偶》/100x70cm


文祯非/《陕甘情》/80x100cm


陈向兵/《松风之二》/80x60cm


蒋庆北/《红土》/130x150cm


李铁香/《母与子》/150x140cm


梁剑/《遥望》/60x80cm


刘晟/《山丘》/120x100cm


郝元峰/《城之光NO16》/140x170cm


聂赫夫/《衍生》/70x130cm


田帅/《鱼-2》/60x70cm


曹加新/《静物》/100x120cm


徐明/《汉子》/60x60cm


张逸伦/《女兵》/60x50cm


兰锦斌/《期待美好》/50x60cm


杨达明/《陌生朋友》/82x62cm


刘文/《小贝的世界》/130x180cm


黄智勇/《殊途》/85x100cm


赵伟东/《青葱岁月》/62x82cm


孙继宗/《古往今来》/168x198cm


杨化喜/《训练日》/150x180cm



张卫东/《拓荒》/100x120cm




“求真”——中国写实油画邀请展


历届“写实油画邀请展”已经在学术层面获得丰硕的成果。本届展览同样以“学术性”为根基,聚集了国内重点美术院校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写实作品。学术性的展览必然涉及学术层面的话题,“写实油画”作为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重要领域,主要涉及了“写实油画”的本质、“写实油画”与“照相术”、“写实油画”与“学院”、异质文明与传统文化等关键问题。

 “写实油画”进入中国已逾百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必然与其社会现实、时代精神联系起来。比如在建国初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侧重于学习苏联模式,以求在中国建立一套正统的油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探索“油画民族风”。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便开始全面地学习西方油画,但目的仍在于习得油画之所以为油画的原因,即油画的内在规定性。“写实油画”在西方从文艺复兴直至19世纪有着一条明晰的历时性的脉络,其起源就在于文艺复兴时期诸位大师为“写实油画”确立的规则。比如“师法自然”、解剖学、透视法等。这就规定了“写实油画”必须真实地模仿物象,既模仿物象现象的真实,也要模仿物象内在的真实。当代写实油画仍须遵循这一基本准则。换言之,作品必须以形象来展现油画所描绘对象的“形”与“神”。如果将“形神兼备”视为写实油画作品中的必备内容,那么,“风格”则可以视为创作者“我之为我”的偏重于形式方面的效果。也即是说,每一位画家都能够通过作品塑造出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来体现个人的审美创造力,同时也体现出个人的艺术风格、艺术个性。

从写实油画与照相术的关系来看,照相术同样可以真实地表现物象的现象的真实,甚至比写实油画还有一定的优势。“再现现实”不再是写实油画的唯一目标,这一任务可以交由照相术来完成。这一现象便引发了人们对“写实油画”的重新思考。由此,写实油画必须深入挖掘对象“本质的真实”。这就是现代主义绘画兴起的逻辑起点。“本质的真实”的基础是“求真”,是理性。塞尚、马蒂斯等人无不是在作品中表现对象“理性的真实”,即“内在真实”。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神似”是高于“形似”的。但仍然有一些现代主义画家采用“写实”的语言来创作。比如达利的作品中,多是以“写实”的艺术语言来创造出奇幻的场景。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写实油画呈现出大规模的衰落现象,偶有培根、弗洛伊德、怀斯等人在写实领域的突出成就。但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写实油画是当代油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阵地。在这个阵地中,高等美术学院对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写实油画”必然要求画家对技艺、技法的掌握,这在西方当代美术院校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反,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尤为重视“技能、技法”的。在教学方面,油画教育是不能丢掉对观察和造型技术的训练,通过“写实”、“写生”的严谨的训练,学生对形和色的分辨能力才能脱离蒙昧未开的阶段。正是学院教学的重视,才为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输送了一批批高质量的人才。此次参加展览的画家多为中国知名高等美术院校的骨干教师,他们已经成为培养当代艺术学子的中坚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及其弟子们的作品也就反映了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对“写实油画”的认识和理解。从另一方面讲,高等美术学校偏重于校内学术传统的继承,偏重于从学术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写实油画。当然,当下高等美术院校对当代艺术仍抱有开放的态度,但丝毫没有动摇油画的技能技法是“写实油画”的重中之重的观点。

进一步讲,“写实油画”虽然是舶来之物,但并非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绝然割裂的,否则,“写实油画”就不可能在中国的文化中扎根、发展。从近代以来,两宋绘画的价值逐渐被认识,并被提升相当的高度。宋画的哲学基础是宋儒理学中的“格物致知”,这与西方写实油画的“求真”精神有着相通之处。

综上所述,“写实油画”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便在于画家对社会现实的认识的深度,对“人”的认识深度。换言之,“写实油画”要着力揭示当代的“人”、生活、世界观、时代精神等等因素。而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看,正是画家对上述因素的揭示,观者才能与作品进行精神层面的交往,获得深刻的认识和美的感受。

显然,通过对“写实油画”在当下艺术世界中的意义来规定此次展览的学术价值,展览主办方希求为画家、观者提供了一个深入地把握本次展览的切入点。

                                           高祥恒

2017年9月24日于北京



 

大芬美术馆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大芬油画村

交通信息:地铁龙岗线(三号线),大芬站A出口

门票:免费

电话:0755-84732622、89513233



长按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