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讯 | 客家·印象——大芬美术馆典藏客家题材美术精品展

大芬美术馆 大芬油画村 2022-06-11


展览时间

2020年5月9日——7月19日


展览地点

深圳市龙岗区大芬美术馆二楼4、5号展厅


主办单位

深圳市大芬美术馆



1


前   言

 

深圳客家是清初形成的新客家地区的代表,是客家“第四次大迁徙运动”中的一个典型。龙岗不仅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也是深圳客家文化最典型的区域。大芬美术馆立足深圳龙岗区,对本土客家文化和历史有着深厚的情感关切与当代使命。


自建馆以来,大芬美术馆逐步形成了以客家美术题材为学术研究方向之一,专注梳理深圳本土客家文化脉络。近年来,大芬美术馆更是举办了“客家风情油画作品展”、“岁月如歌——第二届客家风情油画展”和“山海相融·全国名家绘客家美术作品展”等多个客家题材美术作品展并邀请众多全国美术名家来到深圳对客家文化进行了解和艺术创作。伴随着相关的研究和展览的推进,大芬美术馆对客家题材绘画作品已形成了定向性的收藏。


在以往探索客家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大芬美术馆将梳理研究馆藏的客家题材美术作品,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出,以精炼的文化解读和丰富的绘画表现方式来呈现深圳客家文化,从而进一步推动客家文化和深圳本土文化的研究与思考。在对历史的认知和思考上,我们才能更好的让龙岗区的文化建设与发展,置于历史的文脉里,扎实并有深度的进入一个发展的新纪元,为龙岗区的文化建设,为深圳的文化建设,做出更有力的贡献。





部分作品欣赏


《聚族于斯》/ 徐里 / 60cm×8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客家民系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南迁汉族移民群体中的一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现目前为中国广东、福建、江西等省本地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民系有自己的客家语,也有客家菜,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及文化形态。现目前,全世界客家人约8,000万人,国内现有5,000万人。客家突出的文化特点有:耕读传家,聚族而居,移民文化,山居文化等。

深圳客家是清初形成的新客家地区的代表,是客家“第四次大迁徙运动”中的一个典型。龙岗不仅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也是深圳客家文化最典型的区域。


《深圳东站》梁  宇 / 60cm×8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青春》/ 王  琨 / 80cm×6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平湖远眺/ 雷  波 / 60cm×72cm / 布面油画 / 2008年


《枇杷树》 张立平 / 80cm×6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龙岗清风》/ 林永康  / 80cm×6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追忆历史》张  元 / 80cm×6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岸边》 钟  曦 / 60cm×90cm / 布面油画 / 2012年


《南澳风光之二》郭绍纲 / 110.5cm×130cm / 布面油画 / 2008年


《源》文祯非 / 80cm×10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港湾夕照之三》/ 丁一林 / 60cm×72cm / 2008年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便能见到围屋的踪迹。客家围屋结合了客家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围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

客家人在居住的土楼、围屋、围村里,大都建有祖公堂即祠堂,作为陈放祖宗公牌和祭祀祖宗的地方,并且一定设在上堂屋。客家祠堂设有木雕神龛,里面按祖先的备份自上而下陈列祖公排位。逢年过节,客家人到宗庙或祠堂祭祖,仪式十分隆重,不仅要摆放猪肉、鸡、鱼,还要摆上各式糕点水果。穿戴整齐的子孙们排列有序进入祖公堂。然后进行烧香、点烛、读祭文、行跪拜礼。门上贴对联、放鞭炮。整个祭拜过程都显示了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和敬仰。

每逢重大节庆的日子,客家人都喜欢舞麒麟以示庆贺,祈求平安大吉,国泰民安。舞麒麟前有三项准备工作:采青、点睛和拜祖,这三项仪式过后才可进行舞麒麟活动。


《横岗茂盛世居》陈向兵 / 80cm×100cm / 布面油画 / 2016年


《龙城广场的黎明》/ 玉锡珏 / 80cm×100cm / 布面油画 / 2012年


《鹤湖新居一角》/ 张  闯 / 66cm×50cm / 布面油画 / 2012年


《远眺布吉新城》/ 周  卫 / 55cm×72cm / 布面油画 / 2012年


《百年期待》/ 陈宏新 / 180x200 / 布面油画 / 2006年


《祭祖》/ 赵伟东 / 180cm×140cm / 布面油画 / 2010年


《生活的老屋》 邹  明 / 68cm×68cm / 布面油画 / 2014年


《大鹏古城》/ 谢  非(谢明凯 )

75cm×92cm / 布面油画 / 2009年


《龙腾盛世》李铁香 / 100cm×100cm / 布面油画 / 2016年


《客家博物馆一角》/ 黎楚池

120cm×100cm / 布面油画 / 2012年


《耕系列之2》蔡小文 / 120cm×100cm / 布面油画 / 2016年


《历史的痕迹·老深圳》邓家杰

146cm×186cm / 布面油画 / 2015年


《写意新居》/ 李振飞 / 50cm×65cm / 布面油画 / 2012年


《龙岗舞狮》孙继宗 / 150cm×120cm / 布面油画 / 2012年


《龙城广场》/ 许丹斌 / 180cm×97cm / 国画 / 2011年


《白色的墙》卢伟旋 / 90cm×70cm / 布面油画 / 2016年


《粉红的屋》/ 黄学全 / 120cm×90cm / 布面油画 / 2016年


《客家农具》史  飞 / 100cm×12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身边风景·甘坑1》王福泽 / 96cm×90cm / 布面油画 / 2016年


在生活环境和习惯的影响下,客家人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客家菜就此诞生。客家菜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是:客家盐焗鸡、客家酿豆腐和红烧肉。与潮菜、粤菜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 
 
除了饮食上的特点,客家凉帽也是客家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元素”之一。客家地区的妇女劳作时都会戴的一种用薄薄的篾片和麦秆编成的凉帽。凉帽四周还垂挂着10多厘米长的折叠均匀的布,有蓝色的,有白色的。织一顶凉帽需33道工序,十分繁复、精细。客家凉帽于2011年被评为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深圳龙岗区的甘坑是深圳凉帽最大原产地。甘坑客家凉帽自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余年。

《家乡的味道》李安日 / 115cm×160cm / 布面油画 / 2016年


《远眺七娘山》/ 杨福徐 / 110.5cm×130cm / 布面油画 / 2010年


《秋语》/ 杨化喜 / 100cm×80cm / 布面油画 / 2012年


《酒/ 黄武孙 / 90cm×70cm / 布面油画 / 2016年


至今,客家文化仍然深深地影响着龙岗区乃至深圳市各地区。无论是遗留在深圳各地的客家围屋,或是人们饭桌上的客家美食、或是客家祠堂里永续的香火,亦或是在街边偶尔瞥见的带凉帽的少女,都是一个个文化符号烙印在了这片土地里。



大芬美术馆
大芬油画村管理办公室

唯一官方公众号


 - E N D -

欢迎转发至您的朋友圈



参观时间 | Visiting Hours

9:30-17:30


17:00 停止入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No entry after 17:00

closed on Mondays, excluding legal holidays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



-火热征稿-


(▲静观其变——静物创作展(第五季)征稿延期通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