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 客家·印象——大芬美术馆典藏客家题材美术精品展精彩亮相
Hakka Impression
Exhibition of Hakka Artworks Collected by Dafen Art Museum
展览时间|2020年5月9日—8月16日
Exhibition Time|May 9th—Aug 16th, 2020
展览地点|深圳市龙岗区大芬美术馆二楼4、5号展厅
Venue|Exhibition Hall 4 & 5, Second Floor, Dafen Art Museum
主办单位|深圳市大芬美术馆
Organizer|Dafen Art Museum, Shenzhen
——
1
前
言
深圳客家是清初形成的新客家地区的代表,是客家“第四次大迁徙运动”中的一个典型。深圳市龙岗区不仅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也是深圳客家文化最典型的区域。大芬美术馆立足深圳市龙岗区,对本土客家文化和历史有着深厚的情感关切与当代使命。
自建馆以来,大芬美术馆逐步形成了以客家美术题材为学术研究方向之一,专注梳理深圳本土客家文化脉络。近年来,大芬美术馆更是举办了“客家风情油画作品展”、“岁月如歌——第二届客家风情油画展”和“山海相融·全国名家绘客家美术作品展”等多个客家题材美术作品展并邀请众多全国美术名家来到深圳对客家文化进行了解和艺术创作。伴随着相关的研究和展览的推进,大芬美术馆对客家题材绘画作品已形成了定向性的收藏。
在以往探索客家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大芬美术馆将梳理研究馆藏的客家题材美术作品,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出,以精炼的文化解读和丰富的绘画表现方式来呈现深圳客家文化,从而进一步推动客家文化和深圳本土文化的研究与思考。在对历史的认知和思考上,我们才能更好的让龙岗区的文化建设与发展,置于历史的文脉里,扎实并有深度的进入一个发展的新纪元。为龙岗区的文化建设,为深圳的文化建设,做出更有力的贡献。
- 展厅现场 -
第一版块
聚族于斯 · 客家样貌
——
客家民系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南迁汉族移民群体中的一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现目前为中国广东、福建、江西等省本地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闽、粤、赣地区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外来的客家人为寻求安定的生存之地,只好走进山地丘陵,大量开荒垦地。山多地少,为了少占耕地,客家人依山建屋。又为了防山野猛兽、盗贼侵扰,客家人便营建围龙屋、走马楼等聚居式建筑,也渐渐形成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
围屋是广东客家民居中数量最多,规模宏伟,集传统礼制、伦理观念、哲学思想、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居建筑。客家围屋大多坐北朝南,屋后靠山,屋前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
聚族于斯
徐 里 / 60cm×8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深圳东站
梁 宇 / 60cm×8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客家小院
贺 丹 / 60cm×8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横岗写意
范 勃 / 72cm×54.5cm / 布面油画 / 2008年
枇杷树
张立平 / 80cm×6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土楼遗迹
钟 曦 / 140cm×160cm / 布面油画 / 2016年
追忆历史
张 元 / 80cm×6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横岗茂盛世居
陈向兵 / 80cm×100cm / 布面油画 / 2016年
客家博物馆一角
黎楚池 / 100cm×120cm / 布面油画 / 2012年
历史的痕迹·老深圳
邓家杰 / 146cm×186cm / 布面油画 / 2015年
往事如烟
杨达明 / 60cm×8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第二版块
脉脉相传 · 客家风尚
——
客家人“情系中原,根在河洛”,尽管在迁徙途中已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但儒家思想文化已深植于最深处。“崇祖先,重教育”,就是客家人文化的体现。
客家人在居住的村落里,大都建有祖公堂即祠堂,作为陈放祖宗公牌和祭祀祖宗的地方,并且一定设在上堂屋。客家祠堂设有木雕神龛,里面按祖先的备份自上而下陈列祖公排位。逢年过节,客家人到宗庙或祠堂祭祖,仪式十分隆重,整个祭拜过程都显示了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和敬仰。在围屋的后围中间多建有龙厅或高于堂屋和碉楼的望楼,在全围楼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实际上是大家族的议事厅和学校,让本姓宗族子弟在这里接受儒家的思想文化教育。
每逢重大节庆的日子,客家人都喜欢舞麒麟以示庆贺,祈求平安大吉,国泰民安。舞麒麟前有三项准备工作:采青、点睛和拜祖,这三项仪式过后才可进行舞麒麟活动。
客家这支民系在生活环境和习惯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客家菜就此诞生。客家菜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客家招牌菜是:客家盐焗鸡、客家酿豆腐和红烧肉。
百年期待
陈宏新 / 180cmx200cm / 布面油画 / 2006年
客家龙舞
张 闯 / 100cm×80cm / 布面油画 / 2016年
客来香味浓
王同行 / 100cm×120cm / 布面油画 / 2009年
青春
王 琨 / 80cm×6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祭祖
赵伟东 / 180cm×140cm / 布面油画 / 2010年
客家老妇人
殷 雄 / 72cm×55cm / 布面油画 / 2008年
白色的墙
卢伟旋 / 90cm×70cm / 布面油画 / 2016年
龙腾盛世
李铁香 / 100cm×100cm / 布面油画 / 2016年
家乡的味道
李安日 / 115cm×160cm / 布面油画 / 2016年
耕系列之2
蔡小文 / 120cm×100cm / 布面油画 / 2016年
龙岗舞狮
孙继宗 / 120cm×150cm / 布面油画 / 2012年
客家农具
史 飞 / 100cm×12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第三版块
与时俱进 · 滨海客家
——
深圳客家是清初形成的新客家地区的代表,是客家“第四次大迁徙运动”中的一个典型。深圳市龙岗区不仅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也是深圳客家文化最典型的区域。
客家文化有着对文化的坚守和传承,有着突出的族群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出相对内向的山居文化特点。深圳客家的生存条件既靠山又面海,在长期生活中与当地原住民交融,形成了渔农结合的生活方式,经济上亦农亦商,文化上具有开放、重商、包容、进取的思想观念。就这样,深圳客家在原有的山居文化基础上融合了重商务实和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的特质,逐渐形成滨海特色的深圳客家文化特色。
随着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深圳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新移民,在短短的四十年的发展中一跃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当我们审读历史,并充分探究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核时,就会发现深圳的发展离不开滨海客家文化的支撑和贡献。也正是滨海客家文化的积淀,为深圳附上了开拓创新、广纳贤士、开放包容的城市底色,造就“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大包容大气象。
南澳风光之二
郭绍纲 / 110.5cm×130cm / 布面油画 / 2008年
龙岗清风
林永康 / 80cm×6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骆文冠
东江三月 / 180cm×96cm / 纸本水墨 / 2016年
先锋都市
梁 剑 / 120cm×150cm / 布面油画 / 2008年
荒山新城
陈和西 / 72cm×60cm / 布面油画 / 2008年
港湾夕照之三
丁一林 / 60cm×72cm / 2008年
平湖远眺
雷 波 / 60cm×72cm / 布面油画 / 2008年
源
文祯非 / 80cm×100cm / 布面油画 / 2017年
龙城广场的黎明
玉锡珏 / 80cm×100cm / 布面油画 / 2012年
大鹏古城
谢 非 / 75cm×92cm / 布面油画 / 2009年
龙城广场
许丹斌 / 182cm×123cm / 纸本水墨 / 2011年
龙岗葵涌美
张华清 / 65cm×80cm / 布面油画 / 2008年
- E N D -欢迎转发至您的朋友圈
参观时间 | Visiting Hours9:30-17:30
17:00 停止入场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No entry after 17:00closed on Mondays, excluding legal holidays
-当前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