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龙江甘南记者被打事件舆情分析

2016-12-19 猫眼看天下


12月17日凌晨,凤凰新闻转发新京报新闻《两记者黑龙江暗访营养午餐被打,当地称正在调查》,报道了12月16日下午,中国教育报记者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镇中学就营养午餐进行暗访时被打伤,引发舆情。


舆情

发生及发酵情况


凤凰、新京报道此新闻后,网易、腾讯、中国之声、澎湃、中青在线、财经网、人民网等一百余家媒体先后发布新闻,均称系暗访记者被当地警察打伤。中国教育报更是动用头版四条新闻稿对此事进行炒作式报道,其中一篇《舆论监督权不容侵犯》引发网民极大关注。据观察,到目前为止,微博相关帖文300余条,微信公众号相关帖文60余篇。


12月17日,事发所在地甘南县政府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记者采访被打”事件调查处理意见的情况通报》,对此事件中出警处置警情的甘南县兴十四镇派出所副所长李英东予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撤职,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县公安局主管副局长候本河进行诫勉谈话。中国教育报记者提出包括对副所长追究刑事责任在内的六条要求;同日时媒体报道,黑龙江启动营养餐大检查。


12月18日,甘南县委书记王书伟就此事向社会及被打记者致歉,称将进一步调查营养餐问题。


12月19日,微信公众号新增相关帖文20余篇,微博新增相关帖文一百余篇,多数针对此事件中记者身份、警察有无打人、视频为何不公布、对民警处分是否合适、县委书记道歉原因何在等焦点问题进行评论,舆情再次发酵。




舆情

媒体及网民主要观点


舆情发酵时,正值双休日。大量网民围观、评论,主要观点泾渭分明。





绝大多数媒体及记者表示出对“警察打人”的强烈不满,部分网民认为公安机关滥用公权打伤记者是与黑心营养午餐的利益关系,有媒体直言:对打人警察有保护处理之嫌;甚至少数网民提出要“枪毙那个副所长”。


当事人中国教育报的记者将其在宾馆房间里用衣柜、桌椅顶住大门的照片晒上网,暗示他们人身受到了威胁,随时可能被警察再次抓走。不少网民对记者表示支持和同情,不过也有网民评论:这种摆拍只不过是新闻渲染的一种技巧。










多数网民包括警察身份的网民认为,记者暗访时隐瞒身份、尤其是警察出警后居然冒充国家教育部工作人员,并与警察发生冲突后被警察带走,这种行为是不理智的。部分网民认为,网络舆论中媒体抱团取暖、制造不实舆论,属于典型的帮亲不帮理的护犊子行为,应该予以批评。而且经网上查询,中国教育报的所谓记者刘盾,确实未发现其记者证登记信息。


背锅侠记者采访“被打”,警察背锅,黑龙江你几时雄起?


椒江叶Sir:刘盾碰瓷千里外,中教中青来站台!


麒麟观察今天,一个警察,一个被当地群众称作老黄牛、活地图的58岁老警察,在赶到校园对


打奥特曼de小怪兽: 应该把视频拿出来,既然要公开就没什么好遮掩的,让公众评判。警察可能有错,不代表记者的行为就正确。


瓜尔佳:让舆情的子弹再飞一会儿




草根君:我想问的是,为什么记者去暗访当地学校营养午餐问题,结果是老师没事,校长没事,教育局局长没事,最后却把派出所所长撤职了?WHY?我难以理解!


水母侦探社:三点质疑:一,擅自进入非公共区域进行采访。二、遇到危急情况 没有第一时间亮明身份。三、这两个所谓的“记者”,很可能压根不是记者。


小孙警官:这个事儿处理得过于草率,让舆情的子弹再飞一会儿,真的没啥了不起。如果先把李英东同志停止执行职务,根据深入调查的结果做出处理或者不处理的决定,那就进退自如了。




在此起舆情事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一个名为清博舆情朋友圈里有位网友因为在评论此事时用了SB字眼,结果被公司警告处分,并扣除三个月工资奖金。公司为此也向社会公开道歉。贫猫认为,在微信朋友圈里的发言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立场很正常,私下场合聊天议论不必如此上纲上线。一些自媒体以此借题发挥大做文章实不足取。





猫眼点评




综观此起舆情,从16日该事件发生,到17日对当事民警处分,18日县委书记公开道歉,应该说,处置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但为何在处置过程中引发次生舆情并持续升温,政府及公安机关的形象进一步受到损害,分析原因主要有几点:


一是该起事件的现场视频一直没有完全公开,网民们质疑的焦点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复,导致网民们在得不到可信的证据前,围绕几大焦点问题进行争论甚至在网上相互攻击。其中包括记者有无记者证、记者冒充国家教育部工作人员等细节,是中国教育报一直回避的问题。民警有没有动手打人,如果动手的话是什么情况下动手,合法与否,相关部门也未有充分的说明。


二是警媒关系持续恶化,媒体记者大老远跑到东北暗访,应该是事先得到有价值的线索。而在这场舆情暴风雨中,学校、教育部门甚至被怀疑有问题的营养餐供应商始终没有被淋湿,这与警媒关系长期以来恶化是有关系的。近年来,只要是涉及到记者的舆情,媒体几乎无一例外抱团造势,如广东娃娃鱼事件、新快报两根骨头事件、21世纪沈颢事件、主流媒体抱团指责警察自媒体帮亲不帮理等舆情事件等,都暴露出这种陋习。


三是在处置类似的突发舆情事件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快表态、缓原因、慎定性的九字原则,即先调查取证,充分掌握一手资料,及时作出相关的处理,并通过发声平台主动公布信息。对于媒体记者在暗访中引发的冲突,如果确实存在处置方面的瑕疵如执法不规范等则应该坦承,如果确实是记者的行为不符合规定也应该加以说明。处置舆情工作环节上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


本文只对事件本身进行评论和分析,不针对任何群体。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在留言中提出批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