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捡便宜,加群免费听节目?高晓松辟谣!这个骗局套路深

2017-10-23 中国好网民
导  读

这几天

微信朋友圈被一张

“高晓松音频节目”的图片刷屏!

扫一扫图上的二维码

就能免费收听到

原价200元的热门音频节目

真有这么好的“免费午餐”? 


记者核实后发现,这就是个骗取微信粉丝的套路,而高晓松本人已在微博中证实该图片是假的;这类打着名人旗号的推广,其实是营销号们快速获取用户的过程,他们的核心套路就是通过微信群“裂变”来滚雪球般地“吸粉”!


记者体验:加群并分享,不然就被踢


按照图片内容的指引,记者扫描了其中的二维码后,随即跳出来另一张二维码图片,要求再次扫描加个一个名为“C1**5重读中国古代史”的群,“仅剩8个名额”。高晓松音频节目为何又变成重读古代史?带着疑问记者加入了此群。

音频节目为何又变成重读古代史?


记者发现,群里已有多个名为“古代史—李老师”“古代史—艾老师”的人,不断地催促“喜欢古代史的同学,抓紧时间完成报名哦”。“老师”要求群友将一段推广文字连同一张带二维码的图片发到自己的朋友圈:“我已加入『中国古代史』学习群。由清到秦,倒叙中国帝制历史;历史热剧扒皮,野史传说正名;每天10分钟,一个月通读中国古代史。点开海报,长按扫码试听趣味历史。立即报名!【仅限前70名免费】。”群友必须将自己的朋友圈截图发到群里,证明已经帮此群推广,才能获得所谓的学习资格。


“老师”要求群友将一段推广文字连同一张带二维码的图片发到自己的朋友圈


“老师”在群中不断提醒:“24小时内请勿删除朋友圈,否则报名无效”。为防止有群友发朋友圈时设置“仅为自己可见”的权限,“老师”要求必须连同发送的时间和可见权限一同截图。群友如果不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报名,就会被踢出群。


不报名会被踢群


随着新的网友通过扫描二维码不断加入此群,几位“老师”也一直在卖力吆喝这个流程:发朋友圈——朋友圈截图发群里审核。当群人数已接近百人,并有群友问起什么时候上课时,“老师”往群里丢了三个微信公众号,让群友关注,“这就是课程”,随后“老师”就不再说话。记者关注后发现,这几个微信公众号的账号主体是一些不知名的文化公司,公众号里既没有高晓松音频节目,也没有古代史音频节目,只有一些从网络上拼凑的历史常识、鬼故事和言情小说,剩下的就是各类丰胸术、风水学营销号的推广。


至此,骗局的真相浮出水面,所谓的音频节目也好,重读古代史也好,都是为了吸引网友入群。据记者推断,“老师”们完成任务后就已转战其他的新微信群,继续这个套路。


营销号套路深:微信群“裂变”来吸粉


对于“加群免费听节目”推广图的真实性,10月15日,高晓松本人在微博中予以了否认:“除了蜻蜓,其余都是假的。朋友圈这个尤其恶劣,以免费为名要求入群者发广告语和二维码,截图传回才能入群,然后并没有真的节目或者只有零星不全的几期(他们怕被蜻蜓起诉盗版),良心大大地坏了。”


高晓松微博截图


记者发现,这类骗局近期已成为网络上的一个套路,此前蒋勋等多位名人也曾被这些营销号冒名推广。在今年6月份,有一个名为“跟着复旦大学历史系吴教授每天学习一个历史典故”的类似骗局也曾在网上流传,复旦大学历史系随后对此辟谣:“没有教授或相关老师参与此事,提请各位网友注意,以免上当受骗”。除此之外,还有小学奥数网课和初中高中网课等名头被利用。对于这种推广方式,有网友将其称之为微信群“裂变”。


“蒋勋细说红楼梦”推广图。原图来源刺猬公社


记者发现,这类骗局近期已成为网络上的一个套路,此前蒋勋等多位名人也曾被这些营销号冒名推广。在今年6月份,有一个名为“跟着复旦大学历史系吴教授每天学习一个历史典故”的类似骗局也曾在网上流传,复旦大学历史系随后对此辟谣:“没有教授或相关老师参与此事,提请各位网友注意,以免上当受骗”。除此之外,还有小学奥数网课和初中高中网课等名头被利用。对于这种推广方式,有网友将其称之为微信群“裂变”。


复旦大学历史系辟谣


所谓微信群“裂变”,就是一个快速获取用户的过程。它本身只是一种网络推广方式而已,但是当它被一些营销号利用,就可能变成骗局。


它行骗的过程如下:网友为得到内容而加群,随后被要求分享二维码;网友一旦分享二维码并且保留24小时以上,营销公司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微信群“裂变”的核心机制就是反复循环的过程:人进群,发朋友圈,朋友圈的人看到扫码进来,再发朋友圈。但是,这个过程一般不会涉及收费机制,盗版内容收费或以欺诈方式收费,其性质就会发生变化,营销公司一般不愿意冒这个险。等一个项目“裂变”不动了,就给另一个项目当种子用户,或者往群里丢广告。这种推广不用花费一分钱推广费用,可谓“方便快捷”。


面对这种骗局,除部分网友会通过微信官方进行举报以外,大多数网友由于损失并不大可能会选择吃“哑巴亏”。作为营销号来说,它隔一阵换个“马甲”还是可以继续这一套路,防不胜防。对此,小编提醒:切勿轻易扫描朋友圈和微博中流传的二维码,以免上当受骗。




本文来源:上海网络辟谣

本期编辑:刘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