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惊叹】这家智库为“一带一路”做的事:42国宣讲、4场大论坛、10本专著、数次双边对话、N场讲座与调研报告

2017-04-30 人大重阳

环球网4月29日(记者高望)报道,原标题是《王文:在42国宣讲“一带一路”后的“三个没想到”》。


2017年4月最后一周,四场关于“一带一路”宣讲会分别在奥地利维也纳、萨尔茨堡和科威特、印度新德里举行,主讲者王文、吴思科、相均泳、陈晨晨均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而这家智库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共计在全球42个国家进行了宣讲工作,为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做出了重要的智库贡献,也涌现出了一批知名的“一带一路”研究学者:王文、王义桅、贾晋京、陈晓晨、陈晨晨、相均泳、刘英、卞永祖……,一批资深的国内外高官受聘为高级研究员,也发挥了重要的国内外影响力,如前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张燕玲、前中东特使吴思科、前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魏本华、前伦敦市商业与政策署署长罗思义(John Ross)……


在人大重阳院内,有一堵墙上贴着一张硕大的世界地图,标识着该院研究员受到三四十个国家总统或总理会见,包括法国总统奥朗德、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印度总理莫迪、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等。当然,在全院看来,最重要的,肯定是2016年5月17日执行院长王文教授受邀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发言,并当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在墙的边上,是院内的公告栏与来院讲学的主要政要名流照片,包括美国前总统卡特、德国前总统科勒、西班牙前首相萨帕特罗等及十多国驻华大使。在院墙上还展示着关于“一带一路”,先后编撰出版的10余部著作,包括《“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一带一路”蓝皮书》(中英文)、《“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研究》(中英文)、《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等以及关于中巴经济走廊、中非合作等数份报告。在这些照片中,还有就“一带一路”主题的中美、中尼、中土、中国-伊朗、中国-哈萨克斯坦等数次双边对话以及在北京、义乌、西安等地举行数场大论坛的场景。


此前最重要的一场论坛承办,莫过于2016年9月26-27日在西安举行的“‘一带一路’:共同的记忆和共赢的发展”国际研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全球50多个国家代表与会。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会议开幕式上发布了《坚持规划引领 有序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三周年进展报告》,该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组织研究。报告既是对三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梳理和总结,也是为稳步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行动参考。这是国内唯一一个“一带一路”建设三周年进展的报告。在这个基础上,人大重阳承担了“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重大课题,还编辑出版“一带一路故事”系列图书(七本,分中、英、法、俄、阿拉伯、韩6个语种)将在5月的高峰论坛展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一带一路’:共同的记忆和共赢的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发布《“一带一路”建设三周年进展报告》


我们惊叹于这家智库为“一带一路”做的工作。为此,我们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教授,请他谈谈相关过去三年的调研感受:


环球网:您和您的同事们这些年调研了40多个国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文:院里有不少同事如王义桅教授、陈晓晨研究员等都出访了许多国家,我也去了一些国家宣讲、调研,在亚洲,我们去了伊朗、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印度、黎巴嫩、马来西亚、新加坡、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泰国、缅甸、日本、韩国、科威特;欧洲,我们去了俄罗斯、英国、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芬兰、挪威、瑞典、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非洲,我们则调研了埃及、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南非、毛里求斯;在美洲,我们则去了厄瓜多尔、秘鲁、智利、美国等,下半年准备去巴西和阿根廷。


2017年4月25日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教授在中国驻奥地利使馆论坛首讲,为数十位奥地利政要名流宣讲“一带一路”


每次回国后,大家会有交流心得,总的来说,有三个“没想到”:


  • 第一个“没想到”是,我们确实没有想到那么多国家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会如此的支持。这些国家感觉到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提出了一个全球性的倡议,并且让这些国家的的确确能够在这一倡议中受益,至少是相当大一部分国家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当我们出去的时候,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这些国家给我们的高规格礼遇、待遇,并且对中国发展模式有很大的认同。比如上月王义桅、陈晓晨两位同事出访尼泊尔,临时受到尼泊尔总理的约见。


  • 第二个“没想到”是,“一带一路”的推进比我们想象中要来得更加顺利,速度也更加快。我们看到,在德黑兰,目前修的五条地铁都是中国公司承建的;在肯尼亚,中国人给肯尼亚修了100年以来第一条铁路——蒙内铁路,这条铁路经过两三年的修建,今年6月1号就会开通了。我们企业“走出去”不只是说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和利润,更重要的是为当地解决了实际发展的问题,这种过程是超过我们想象的。


  • 第三个“没想到”是,“一带一路”在整个世界的深远影响是我们所没有想到的。现在随着“一带一路”进程的推进,很多国家都在反思他们过去的发展模式,尤其是非洲国家,中东欧的国家也在反思,甚至中东一些国家像伊朗和土耳其也在反思自己的发展模式,觉得过去过于学习西方,而对中国的这种模式是过于低估的。而随着“一带一路”的政策沟通,把咱们的一些发展经验也带出去了,有些发展经验让这些国家深受触动。


这种触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国影响世界的过程。这个没想到,说明过去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和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存在着巨大的认识失衡或者说差距,也表明实际上连中国人自己都低估了我们正在为世界做出这样巨大的贡献。换句话说,我们都应该重新认识中国的崛起,重新认识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重新发现中国自己的优势。


2016中国(义乌)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前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前坦桑尼亚总统姆卡帕、前吉尔吉斯斯坦总理奥托巴耶夫、前波兰副总理科勒德克等在义乌论坛开幕式做主旨演讲

环球网:在深入调研之后,您认为,5月份即将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到底有怎样的意义?


王文:近几个月来,我接连到欧洲、非洲和美洲数国参加多轮高级别研讨会,经常遇到对方问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报名参会细节,可以说,峰会筹备一直处在“一票难求”状态。


就规模而言,本次高峰论坛的规模,在国际会议史上是罕见的。更重要的是,高峰论坛不是务虚会,不是空谈馆,而是旨在打造高效的国际合作平台,希望在战略对接、互联互通、经贸、投融资、民心和智库等方面,扎实探讨合作方向,寻求落实的可行路径。


  • 对世界发展而言,高峰论坛将确立一种新型的全球治理方案探讨模式。峰会参会代表遍及全球各大洲,参会领导人以欧亚大陆为主,涵盖世界各个区域的重要国家,且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这使得峰会更聚焦在新兴经济体、后发国家真正关切的议题上,针对困扰发展中国家的真正痛点。“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合作共识、经验总结,将使“富国仍是富国,穷国仍是穷国”的国际发展消极状态,找到得以扭转的契机。


  • 对跨国关系而言,高峰论坛将创造一种新型的国家互动共赢合作模式。建立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之上的跨国关系,往往呈现零和博弈,或者大国霸权主导的规律。而高峰论坛则倡导共建、共商、共享的合作模式:不追求独赢,而讲求多赢;不推行一强独霸主导,而是友好多边协商;不好高骛远,设立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脚踏实地将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项目的行动力。


  • 对大国贡献而言,高峰论坛将开辟一种新型的大国崛起责任模式。高峰论坛有别于中国曾主办过的G20、APEC等国际轮值峰会,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自主召集、自设议题、在国内召开的全球性会议。它代表着一个崛起大国向世界做贡献的心愿。中国将通过办一场真正有意义的全球论坛,分享发展经验,将相对充裕的本国资金、产能、基建与他国需求对接,通过协商互助,凝聚合作共识。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善意、真诚与奉献,将使西方教科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大国兴衰”相关章节的逻辑重写。


环球网:您觉得,智库可以在“一带一路”进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文:三年多来,人大重阳学者可以说,是用脚步丈量“一带一路”,脚底板走出来的学问。我们高度重视智库外交实践,认为只有走出去,才能深入当地,帮助沿线国家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当地的合作。


事实上,我去年出版过一本专著《伐谋:中国智库影响世界之道》(人民出版社出版),曾大篇幅谈及到这个问题。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可以概括为:


  • 一、配合高层访问,展开智库外交。习主席2015年访美、2016年初访问伊朗、2017年与特朗普会面等,我们都在智库层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合作领域。


  • 二、宣讲,传播中国声音。201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巴黎总部,曾有1300多位欧美人士听我们宣讲;2017年初在莫斯科经济论坛,台下有600多名俄罗斯精英听讲,一两百位的外国听众是经常的事。除了在国外宣讲,我们在国内也举行了数次大型的论坛,如2014年6月27日,“‘一带一路’12国智库论坛”;2015年18日-19日,“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2015”;2015年12月1日,“‘一带一路’各国的看法”国际高层对话会;2016年11月14日,“2016中国(义乌)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每场会议都有数十个国家的政要名流及数百位与会者。


  • 三、智库对话:助力政策沟通。我们参与了大量的双边对话,把得到的信息做为重要内容上报;


  • 四、在外国媒体上发声,讲好中国故事。


  • 五、当然也是最重要的是,即扎实研究,为咨政建言献策。作为国内智库“一带一路”研究的先行者,早在2014年6月,人大重阳就发布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报告,提出“一带一路”可实施“三步走”战略,最终在2049年建成。2015年6月,人大重阳发布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报告》,创设了“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概念及评价标准。2016年9月,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周年之际,人大重阳又发布了《“一带一路”建设三周年进展报告》,对三年来的“一带一路”建设进行梳理与评估,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应坚持规划引领,有序务实推进”的重要论断。


三年多,人大重阳在学校、院理事会的领导下,一直“走在带路上”,将“一带一路”传播到他们脚步所及之处,将中国故事讲给沿线各国各界,促进了“一带一路”的政策沟通与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了中国智库的力量。


相关阅读:


迎“一带一路”峰会,五场权威讲座邀请您(何亚非、赵磊、王义桅、王文、柯银斌)


1000个字读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意义


英国《金融时报》连续刊发中国学者文章疾呼,别被“逆全球化”蒙蔽了(中英文)


“一带一路”打造全球化新标准


往来多次密集调研,智库研究揭示中巴经济走廊最新状况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