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陈甬军:用开放合作获得“一带一路”红利

2017-07-06 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

2300

读完共需

3

分钟


作者陈甬军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文章刊于5月15日光明网。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主旨演讲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这就指出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一带一路”倡议内在的经济本质是互利共赢,其特征为开放合作,这都将给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获取红利以信心和动力。

供需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基础坚实

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以中西亚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市场广阔。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未来6-8年,亚洲每年的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亚洲每年基础设施资金需求约为8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两个最大的金融机构每年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总和只有300亿美元左右。因此,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投资缺口。资金欠缺制约了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制约了以中西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层面的需求面。中国由于结构转型而形成的生产能力富裕、拥有竞争力的中高端技术和庞大的外汇储备,又构成了“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层面的供给面。把这个供需两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经济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在这样背景下提出来的。

互利共赢:理解“一带一路”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对外是和平发展倡议,对内是对外开放战略,同时也是一个国际技术合作项目。对项目实施的主体企业来说的,可以从微观层面分析“一带一路”这个内在的赢利机制。


>>>>基本路线:中国—亚洲国家的互动双赢



中国有扩展市场的内在需求,企业需要“走出去”寻求稳健的投资项目与机会,而以中西亚国家为代表的亚洲其他国家具有广阔市场且缺乏基础设施投资。这个供需经济态势,就可形成以“软贷款”为“引导”,带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合作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并以其收益归还项目建设贷款的经济循环路线。


>>>>扩展路线:亚欧非各国参与的“多边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诞生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互动中,从双方市场基础供给与需求出发,满足双边利益。这个倡议实施的区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在这个区域里的欧洲工业强国近年来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压力,希望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以获取发展中国家广阔市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倡导国,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欧洲工业强国联合投资建设发展中国家,可以为率先“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学习先进技术和营销经验的平台,有助于中国制造业技术的不断升级。欧洲国家企业也可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获得相应的利润。于是,欧洲国家作为第三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国际产能合作的“第三方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非洲国家与亚洲许多国家一样需要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非洲各国将成为下一阶段受益国家。一方面,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非洲一些国家将成为“资金—技术”的输入市场,直接受惠于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下一阶段,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区域经济发展将惠及非洲各发展中国家,通过区域要素流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近年来,欧洲主要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在总体上持正面态度,很大程度上证明了“一带一路”对欧洲国家的吸引力,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一带一路”构想的逻辑自洽。欧洲国家和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加,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这样,就可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路线进行延伸和扩展。


>>>>综合路线:北美等国家参与的“多边共赢”



由于“一带一路”内在的这样一种实现多边共赢的机制,今后北美国家很有可能加入。这样就可形成“一带一路”内在互利共赢机制的综合路线。最近,加拿大总理访问中国时要求加入亚投行和美国代表参加这次高峰论坛的事实,也一定程度从经验事实上支持了这个综合路线反映的内在经济逻辑。这样,所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都可以获得利益。由于这部分利益是由“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所产生的,可把它称之为“一带一路”红利。

开放合作:获取“一带一路”内在红利


“一带一路”的理论路线源于对中国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国际经济宏观背景的分析,它是在抽象的层次上将提出倡议的中国和参与合作的各国简化为市场主体,从供给和需求的视角出发,分析参与各方的行为和利益,旨在证明“一带一路”存在自洽的经济逻辑和赢利机制,从而就为各个国家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实践,获取红利提供了动力来源。


那么怎么样才能获得“一带一路”内在的红利呢?习近平主席在这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把两段话联接起来就是合作开放。所以首先要通过各个国家的合作开放,来获得“一带一路”倡议内在的红利。


当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和实践更为具体丰富。它不仅着眼于实现互利共赢的商业合作模式,实现道路、贸易和货币的“互联互通”,还强调政策沟通和人心相通。而首先树立合作开放的理念,拿出合作开放的具体行动,“五通”将更加顺利,“一带一路”的建设也会更快。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