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热议】贾晋京: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之治有何奥妙

2017-08-14 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

4500

读完共需

6

分钟

贾晋京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宏观研究部主任、首席研究员,本文刊于8月11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编者按: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中国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安全稳定、改革卓有成效,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国际社会对中国之治给予极大关注,他们好奇:中国之治为什么成?中国治理有何良方?中国治理的独特优势在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本期思享者邀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来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贾晋京以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唐亚林教授进行探讨。


问:当前,世界局势可谓乱象丛生、暗流涌动。我们应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局势?


孙来斌:今天的世界格局看似扑朔迷离,背后其实有迹可循。首先,增长缓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在西方国家中较早出现经济复苏迹象,其经济增长率在2016年回升至1.6%,但仍处于历史低谷。在欧洲,失业、难民、安全等社会难题增多,而经济增长乏力又加剧了社会矛盾,欧盟前途充满不确定性。其次,改革乏力。美国几任总统在竞选时都打出改革大旗,但强大的资本逻辑、选票至上的政治游戏,让改革进展缓慢。欧盟内部许多有识之士意识到,欧盟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但是,改革必然要触动各方利益,这使政治家们只能把改革挂在口头上。再次,责任逃避。从近年来西方许多国家的治理实践来看,政府缺乏责任担当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滥用公投就是一种表现。当前,公投热已经蔓延至许多欧盟国家。而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大国却逃避自己应担负的国际责任,其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就招致一片非议。最后,价值观冲突。西方一些国家内部发展越来越不均衡,带来 34 31394 34 10694 0 0 3926 0 0:00:07 0:00:02 0:00:05 3925烈的价值观冲突,加之各种新型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西方社会的传统共识面临严峻挑战。在贸易、关税、移民等问题上,西方社会内部的态度出现严重分化。



问: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中,中国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实现了中国之治。中国治理有何良方?


贾晋京:考察现代国家,要实现良好治理,离不开四大要素,即发展方向正确、组织领导高效、公共供给不断扩大、体制机制不断优化,而中国在这几方面都做到了持之以恒。坚持自身发展道路。中国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并始终不渝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很多西方国家并没有一贯的政策方向,仅执行了数年的大政方针因选举周期而全盘改变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发展中国家则缺乏自主探索发展道路的能力,经常由于外部因素导致内部发展遇挫。拥有稳定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中国人民能够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在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供给公共产品。中国人口占全世界人口1/5多,没有快速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网络以及不断优化的公共服务,市场就无法有效运转。中国对公共产品的持续供给和升级,放在世界上来看,其规模之大是其他国家不可想象的。不断升级发展动力。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通过持续推进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让创新驱动增长,不断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升级。



孙来斌:攥紧发展这把钥匙。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历经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后发追赶的中国奇迹。这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面对重重挑战和道道难关,我们始终攥紧发展这把钥匙。这是因为,唯有发展,才能消除社会矛盾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动改革创新。在中国的前进之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高度制度自觉,充分认识到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向体制机制痼疾开刀。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勇于担当责任。决策效率不高、公共产品不足、施政眼光短浅,使当前西方国家政府屡遭诟病。后发国家的治理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有敢于担当责任的执政党和运转高效的政府。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于负责且善于负责的执政党。中国的政党制度能够有效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保证高效的治理能力。重视价值观整合。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遭遇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传统与现代等一系列文化冲突。面对这一情况,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凭着高度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觉,用中国梦描绘实现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这一共同愿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人的价值共识,从而能够有效动员起社会力量。


在中国具有的诸多治理优势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其中最根本的保证。那么,与西方国家的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的不同体现在哪?


唐亚林:作用不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通过政党治理引领国家治理的方式,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作用。而西方国家政党则是从国家政治中分化出的利益团体逐渐演变而来,主要起到对国家和社会的连接作用。角色不同。西方国家政党通常是社会多元体系中的一元,其基本角色是充当部分民众与政治团体的代表机构和表达工具,主要功能是代表功能和表达功能。而中国共产党则始终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具备西方国家政党所具有的代表和表达两大常规功能,而且还肩负着作为长期执政的政党所独具的整合、分配和引领三大功能。地位不同。西方国家政党的基层组织不选举时就隐没在社会之中,高层组织则内嵌于国家议会政治之中,其基本地位由在朝与在野决定,并通过平衡与牵制的方式展现两党政治或多党政治格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其强大组织体系、精干干部队伍体系、严密党内法规体系以及高度纪律性,使其居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地位。使命不同。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通过使政党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保持高度一致的方式,实现政党发展目标与国家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中华民族发展目标有机衔接和融合。而西方国家政党的使命则比较简单,要么作为在野时的反对党而存在,要么作为上台后的执政党而兑现竞选时的承诺,其使命不断变化,且具有明显的政党利益。责任不同。中国共产党所致力实现的政治目标是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世界和平发展。其责任包括对人民的责任、对民族的责任以及对国家的责任,并体现为一以贯之的担当精神。而西方国家政党在朝时,其责任就是努力实现竞选时所承诺的政策,在野时其责任则主要转变为制衡,且这种责任经常变化,缺乏基本的连贯性。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意识和责任体制,使其能够最广泛地凝聚广大党员和人民的意志和智慧,将自己的政治理想转化为国家、社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形成西方国家政治形态难以企及的决策与执行高效互动模式。这也是当今中国日渐成熟的制度体系所内含的强大生命力所在。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高效的组织执行能力、有效的组织问责能力,将科学战略规划一步步变为现实,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问:中国治理为中国带来发展红利,而中国亮眼的治理成绩,也使世界对中国寄予更多期待。中国应如何回应这种期待?


孙来斌:在冷静审视中保持战略定力。现在国际上流行着一些说法,认为美国将要从“世界领导席”上退出,如果中国不填补“权力真空”,世界将陷入没有领导者的“金德尔伯格陷阱”;如果中国发展挑战美国领导地位,又将与美国发生冲突,世界将陷入新老大国必有一战的“修昔底德陷阱”。对此,我们要冷静审视、理性对待,保持战略定力,不能受其左右。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体系,不意味着另起炉灶,而是要推动它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将继续本着平等互利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发挥与本国实力相当的作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不断探索中完善制度设计。内政是外交的基础,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应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着力完善制度设计。例如,针对资源环境这个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针对粗放发展这个影响中国发展质量的“惯性病”,针对各种复杂社会矛盾,必须增强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这就需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上比资本主义更有效率,最大限度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推动发展中贡献中国智慧。发展起来的中国,积极向国际社会贡献公共产品,为世界发展提供机遇。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G20杭州峰会召开时,南非内阁前特别顾问戴维德?蒙亚耶告诉中国记者,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关于互利共赢的讲话让大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对中国贡献充满了期待。《斐济太阳报》评价“一带一路”倡议时说,这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倡议者是中国,但受益的是整个国际社会。这些说法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中国也将砥砺前行,为世界贡献更多智慧。


贾晋京:当今世界传统经济全球化道路正面临危机。虽然总体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对比正在发生转变,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从危机前的超过六成降到五成以下,然而很多发展中国家依然贫穷,甚至陷入战乱或新的经济困境。这些状况与传统经济全球化的危机不无关联。近年来新增的地缘冲突热点,总是不乏西方挑起或参与因素;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起大落,也往往是由于自身经济体系不独立、过度依赖西方而受到西方经济波动影响所致。这些情况说明,以西方为中心的格局,很难再为世界提供繁荣稳定,反而成为不安全、不稳定的根源。如何变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如何弥合贫富差距鸿沟,使发展更加普惠平衡?这是今天摆在全人类面前的课题。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正在为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注入正能量,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2014年北京APEC会议,使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开始对接;2016年G20杭州峰会,让中国方案亮相世界;2017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倡议吸引世界。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和分量不断上升,中国治理正成为全球治理中十分重要和具有创造性的因素。


唐亚林: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今天,旧有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不公正、不合理、不平衡凸显,越来越难以适应世界快速变化的步伐。而人类迫切希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望,始终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根本动力所在。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社会合作共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所致力推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是一个尊重主权平等、共商全球事务、共享发展成果的合作共赢式全球治理方案。这一主张认为,各个主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各国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各类国际组织体系中,各国平等参与决策。对于各类国际事务的分歧,主张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不轻率地使用武力和战争的方式威胁他国安全以及地区安全和国际安全。各个国家、地区、组织和各国人民共享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共建共享发展成果。不因大国地位而心生傲慢,不因国家弱小而备受冷落乃至歧视,倡导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以共荣取代分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推荐阅读:


“一带一路”推动新开放世界,中国人准备好当“全球公民”了吗?


近十年中国社科学界综合学术水平排名:王利明列法学首位


张敬伟:不能把“特朗普行情”简单看作复苏信号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