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特朗普首访中国,主动权已不在美国手中
本文大概2200字,读完共需3分钟
本文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姚乐对此文有贡献,本文刊于11月5日观察者网。
特朗普总统将于11月8至10日访问中国。这是自其上任以来首次以总统身份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是他本人第一次来中国大陆。
此前有传闻,特朗普多年前曾来过中国香港,但据一位香港朋友透露,当年在极其精细的生意谈判中,特朗普未占到便宜,初尝中国企业家的商业智慧;今年4月份,他与习近平主席在佛罗里达长达7小时的会面,也领略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这些经历对中国人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特朗普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当地时间2017年4月7日,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及女儿伊万卡合影。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历次美国总统访华,都是中国主场外交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由于中美关系在中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中方对美国总统来访一直给予特别重视。但相比于以往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总统访华,此次特朗普访华背景的重大差异就在于,中美相对社会心理发生了重大的交错变化。
新时代下的中国外交,在看待美国总统访华的问题上,无疑多了一些自信和底气。尽管美国仍是综合实力第一的全球强国,在近年来在诸多双边、多边问题上,中国对两国关系走向的塑造力、主导力并不亚于美国,甚至在个别议题上优于美国。对美国主动发难议题的承受力,如人权、台海议题等,也远远高于过往。
类似中国的底气,首先来源于中国人对中美关系大局趋稳的基本战略判断。
目前,中美已在各领域建立起成熟的双边合作格局,100多个渠道的对话机制,近6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600万人的人员往来,构筑了夯实两国关系"大厦"的经贸与人文基座。
近一二十年来的中美博弈已深刻地教育中国人,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的铁律。尽管两国仍有类似"修昔底德陷阱"的隐喻与假设,但各种体系性、结构性因素决定了中美关系竞合并存、总体稳定、曲折前行的基本方向,不会因某一次总统来访而发生本质性的提升、或颠覆性下降。
其次,国际社会对两国的好感度发生了微妙的位移,在基础设施建设、气候变化、自由贸易、国际改革、扶贫援助、支持联合国事务等领域,中国变得更加"得道多助"。
中国是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第三大军事国,近年来在G20、一带一路、金砖等多边场合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国际影响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了许多中国智慧和方案。
相比之下,特朗普上任以来,先后退出TPP、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谈"美国第一",一改过往美国自由主义外交政策的惯性。
笔者近年来访问与调研数十个国家,与数百位政要学者社会人士深谈,大家谈起特朗普与美国近年来软实力的下降,无不摇头,或叹息,或批判,或责备。尤其是今年特朗普上台以来,大多美国学者、媒体都会加入"吐嘈"美国的阵营中。两相比较,高下自见。对此,中国仍须以平和的心态与任何一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双边关系。但对美国,应有更多底气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
第三,近年来日益坚定的"道路自信"使得中国人更有底气地认识美国现状。笔者近年来常与海外朋友分享一个简明的观点,即"中国在路上,世界在路口",即中国已经越来越明晰地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内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且越来越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提供了新的选项。
相比之下,包括西方传统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多数国家,仍陷于国内治理困境,社会撕裂严重,政治共识难聚的窘境。美国同样如此。
世界对中国治理能力、方式及理念的看法正在发生了不同以往的转变,西方在自我反思中也逐渐认识并重新发现中国优势,甚至有的心向往之。即使特朗普本人,近一年来频频"怼"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传统盟国的领导人,但对中国和习近平主席却多次表达钦佩与尊敬之情。
基于更强大的自信和底气,中国应以平常心看待此次特朗普访华,不必搞特殊性。或可借此机会,真诚平等地与美国交流分享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对特朗普访华后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影响,既要避免非理性的过高期待,也不应对可能出现的摩擦曲折过分担忧。
"知己知彼"策略,在此次特朗普访会前,显得很有必要。自2016年11月胜选以来,特朗普不断陷入美国国内政治乱局中,两党政治斗争并未因选举结束而平息,其重要政策的推行遇到不小阻力;内阁人选如走马灯般更换,不时流出诸如国务卿此类内阁核心成员辞职的传闻。
诚如拙著《美国的焦虑》中所言,在执政根基不稳的情况下,特朗普内心渴求得到中国在各方面的支持。甚至可以说,此次特朗普访华,美方对中国的期待和诉求远远大于中方。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可供美国借鉴。去除特朗普言论抓人眼球的"推特政令",可以看到他实际上强调美国应关注自身发展,把更多精力用于强大自身经济。
与民主党多数政客价值观先行、教条坚持所谓"政治正确"不同,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更务实,也更注重实践和结果。他的理念从哲学层面来看,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的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特朗普任内美国摒弃意识形态偏见,从而使中美两国从理论层面实现相互尊重的可能性有所提升。
半年多来,不少中国学者对特朗普的判断是有道理的,即以务实为先的中国人更适应特朗普的套路,中国可以在能源、基建、太空、互联网、产能、工业化等各个领域给予美国更多实质的帮助,并在帮助美国的同时塑造新时代下的美国对华政策,进而实现中美关系新时期的双赢。
总之,中美之间相对实力和国际地位接近状态,与往昔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新时代的中美关系,或许更有必要坚定地重拾"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原则来指导,中国要积极主动地学会塑造美国对华政策,努力掌握更多主动权。
推荐阅读:
【解析十九大】个别词的变动,折射党对反腐的决心(附央视视频)
【预告】研究报告发布:特朗普访华在即,中美能源与气候合作将如何发展?
长按右边二维码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官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