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普京:面对世界乱局,俄罗斯的真实想法
本文大概5600字,读完共需7分钟
1.许多全球治理的方法常常失灵,新方法尚未制定出来
2.看看中东局势,一些同行在假装打击恐怖主义
3.“正当”独立自由斗士与不正当“分离主义者”,这种双重标准蕴含重大风险
4.当今世界,不能靠牺牲他人来赢得战略优势
5.科技因素正在具备多方面的政治意义
6.面对不平衡的加剧,建议以渐进方式改革来获得发展
7.在核裁军领域,俄罗斯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但美国没有
8.联合国仍应是国际体系的中心,没有替代选择
许多全球治理的方法常常失灵,新方法尚未制定出来
按照传统,这一论坛旨在探讨全球政治和经济中最迫切的问题。此次主办方提出了相当复杂的任务——展望未来,思考俄罗斯及整个国际社会今后几十年将会怎样。我们需要觉察和理解关键趋势,寻求问题的答案。各类事件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需要不断地迅速做出反应。
世界进入了瞬息万变的时代。前不久还被认为是幻想和无法实现的东西,如今正在成为现实和日常。全新的进程同时在各领域展开。各国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技术革命与国际舞台的变化交织在一起。对国际体系中地位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许多过去的全球治理以及消除冲突和矛盾的方法已不适用、常常失灵,而新的方法尚未制定出来。
当然,各国并非在各方面都利益一致,这是正常和自然的,且向来如此。主要国家有着不同的地缘政治战略和世界观。这是基于协作与竞争相互平衡的国际关系永恒不变的实质。
不过,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当公认的行为准则本身是否存在都成了问题,当一些国家不惜代价地维护自身利益时,矛盾正在变得不可预测和危险,并导致强烈的冲突。
同时,在这种形势下,任何实际的国际问题都无法解决,国家间关系日益倒退。世界上的安全正变得越来越少。不仅进步和民主没有得到推动,激进分子和极端主义集团还放开手脚,他们否定文明,谋求使其退回到古代、混乱和野蛮。
看看中东局势,一些同行在假装打击恐怖主义
近年来的历史清楚昭示了这一切。看看中东局势就够了,一些玩家企图根据自己的标准将其改头换面,通过外部操控的政变或直接用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加于该地区。我们的一些同行不去共同改善局势,不去切实、而是假装打击恐怖主义,竭尽所能使地区混乱长期化。直到现在都有人觉得这一混乱可控。
不过,当代实践中仍不乏正面例子,我指的是叙利亚经验。俄罗斯与叙利亚合法政府及其他地区国家并肩作战,共同抵御恐怖分子,并依据国际法行事。
另一个例子是朝鲜半岛的僵局。我们无疑谴责朝鲜核试验,同时忠实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框架下通过的一切对朝决议。但这一问题无疑要通过对话解决,而不是把朝鲜逼到角落、以使用武力相威胁或公然恶语相向。不管朝鲜政权是否讨人喜欢,都不应忘记,朝鲜是主权国家。
任何矛盾都应文明地解决。这正是俄罗斯向来主张的立场。我坚信,即便是最复杂的矛盾,如叙利亚、利比亚、朝鲜半岛或乌克兰危机,都要去缓和,而非激化。
“正当"独立自由斗士与不正当“分离主义者",这种双重标准蕴含重大风险
西班牙局势清楚表明,即使是在平安富裕的国家,稳定也可能如此脆弱。就在不久前,有谁能料到,由来已久的关于加泰罗尼亚地位的辩论会演变成尖锐的政治危机?!
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众所周知。当前发生的一切都是西班牙内政,应在西班牙法律框架下依照民主传统解决。我们知道,该国领导层正在朝此方向采取措施。
在加泰罗尼亚局势中,我们看到欧盟和一系列其他国家同声谴责独立拥护者。但当初,他们几乎是欢迎一系列欧洲国家解体,毫不掩饰对此的兴灾乐祸。为何要讨好华盛顿“老大哥",无条件支持科索沃分裂,在欧洲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引发类似进程?
当克里米亚也宣布独立,并于随后根据全民公投结果加入俄罗斯时,西方不知为何又不高兴了。现在是加泰罗尼亚,将来还有库尔德斯坦,这份清单还远未结束。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做,应如何对待这个问题?
可见,在一些人看来,世界上既有“正当的"独立与自由斗士,也有不正当的“分离主义者",后者即便借助民主机制,也不得捍卫自己的权益。
对欧洲及其他大洲的稳定发展,对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而言,这种双重标准——可以说是最突出的双标例子——都蕴含重大风险。
当今世界,不能靠牺牲他人来赢得战略优势
当初,全球化的辩护者曾说服我们相信,防止冲突和地缘政治竞争的保障将是普遍的经济相互依赖。但这并未发生,非但如此,对抗的特点更加复杂了,它们变成了多层次和非线性的。
是的,相互依赖是遏制和稳定因素。但同时,我们目睹了越来越多政治粗暴干预经济和市场关系的例子。一些人甚至毫不掩饰地打着政治的幌子推动商业利益。例如,美国国会不久前通过的一揽子制裁措施,就旨在将俄罗斯挤出欧洲能源市场,迫使欧洲转向更昂贵的美国液化气,尽管其规模还很有限。
西方还企图阻碍我们铺设新能源线路——南流和北流,尽管能源运输多元化是有经济效益的,有利于促进欧洲能源安全。
我再重申一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其他利益,问题在于以什么手段捍卫和推动。
在当今世界,不能靠牺牲他人来赢得战略优势。这种基于过度自信、利己主义、追求自身特殊性的政策,不会带来尊重和真正的强大,而必然会引起反感和抵触。结果是紧张和矛盾的进一步加剧,而非共同建立稳定的国际秩序,应对全人类今天遭遇的技术、生态、气候和人道主义挑战。
科技因素正在具备多方面的政治意义
科技进步、自动化和数字化已带来深刻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变迁。过去想象不到的前景和机遇在我们面前展开。但同时也需要找到众多问题的答案。人类在“人——技术——自然"三角关系中会占据怎样的位置?那些可能因气候和生态变化而失去正常生活条件的国家将如何自处?如何在自动化的同时保证就业率?人类会失去对人工智能的控制能力吗?人工智能是否会成为独立于我们的主体?
过去,在评估各国的作用和影响力时,参照的都是地缘政治地位、国土面积、军力和自然资源。这些在今天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如今毫无疑问的是,科技正在成为另一个重要因素,其意义将只增不减。
平心而论,科技向来重要,但今天它将具有突破性并迅速对政治和安全领域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科技因素正在具备多方面的政治意义。
显而易见,任何最现代化的技术本身都无法确保可持续发展。没有社会责任感、自由和公正,缺乏对传统伦理价值观和人的尊严的尊重,就不可能有和谐的未来。否则,“美妙新世界"非但不会带来幸福安康和每个人的未来,还可能导致极权主义、种姓社会、冲突和矛盾加剧。
面对不平衡的加剧,建议以渐进方式改革来获得发展
今天,日益加深的不平等,促使一些人走向激进,不择手段直至以暴力方式改变现状。许多国家包括俄罗斯的历史上已经出现过这种情况,即因为没有及时处理累积的社会矛盾,消除显著的时代错乱,紧随成功的技术和工业跃升而至的是剧烈的动荡和革命破坏。
今天,回顾100年前1917年俄国革命的教训,我们看到其结果是一言难尽,这一事件的负面和正面结果紧密交织。我们不禁要问:除了革命,难道就不能通过渐进方式——不破坏国家体制和残酷摧毁成千上万人的命运——来获得发展吗?
西方在20世纪的许多成果都是为应对来自苏联的挑战而取得的,包括提高生活水平、建立强大的中产阶级、改革劳动市场和社会领域、发展教育、保障人权、消除种族歧视等。
遗憾的是,西方伙伴在分享苏联的地缘政治遗产后,坚信自己的绝对正确性并以冷战胜利者自居,开始公开干涉主权国家内政、输出民主,就像当初苏联领导人试图向全世界输出社会主义革命一样。
我们遭遇了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和北约东扩。过度自信往往导致犯错。其结果是悲哀的,包括失落的25年、错失大量良机以及与西方互不信任的沉重包袱。同时,全球不平衡进一步加剧。
在核裁军领域,俄罗斯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但美国没有
是的,我们不断听到致力于解决全球问题的宣言,但看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利已主义。旨在调和利益和制定共同议程的国际机制遭到侵蚀,基本的多边国际条约和重要的双边协议正在失去意义。我刚听说,就在几小时前,美国总统在社交网站就俄美在核领域中的合作表态。这是俄美最重要的协作领域,作为两个核大国,双方对全世界负有特殊责任。但我还是想借此机会说说几十年来这一重要领域都发生了什么,以提供更全面的情况。
上世纪90年代,俄美签署了若干具有标志意义的双边协议。第一份是1992年6月17日的纳恩一卢格计划,第二份是1993年2月18日的高浓缩铀转低浓缩铀计划。
与首份协议有关的项目涉及改造监督、清算和保护核材料的系统、拆除和再利用核潜艇及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俄罗斯履行义务,让美国人620次核查俄罗斯神秘的核武器综合体:研发核弹、制造武器级钚和铀的企业。美国获准进入俄联邦的所有绝密设施。同时,协议实际上只具单边性质。
在第二份协议框架下,美国人170次造访我们的铀浓缩联合企业,而且是最秘密的区域:混合区和材料存放库。在世界上最大的核浓缩企业乌拉尔电化学厂甚至常设了美国观察室,直接在该厂车间设置工作岗位,美国专家每天过来上班。在这些地方,在俄罗斯的绝密设施内插上了美国国旗。此外,制定了来自10个美国机构的百位美国专家名单,他们可以随时不打招呼进行额外视察。这种情况持续了10年。
我可以充满自信地说,高浓缩铀转低浓缩铀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有效的裁军措施之一。俄方每一步都受到美国专家的严密监控,而美国自己对核武库的削减幅度却小得多。
我国专家也视察了美国的核武企业,但仅仅是在受到邀请的情况下,且都符合美方定出的条件。
正如你们所见,俄方展现出绝对前所未有的开放和信任。我们得到的也显而易见:完全无视我国利益,支持高加索地区的分裂主义,绕过联合国安理会采取军事行动,比如轰炸南斯拉夫和贝尔格莱德,向伊拉克派兵等。
21世纪头10年,我们与美国的合作进入平等伙伴关系的新阶段。其特征是签署了一系列和平核能领域的战略条约和协议,即美国所说的“123协议"。然而,美方在2014年单方面停止了协议框架内的工作。
再有,俄罗斯早在17年前就批准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美国至今仍未这么做。
布什宣布退出《反导条约》
众所周知,美国2002年退出了《反导条约》。作为《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和国际安全的倡导者,他们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时至今日,他们仍然是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唯一最大的拥有者。此外,美国把销毁化学武器的最后期限从2007年推迟到2023年。对于一个自封为不扩散和军控领域捍卫者的国家来说,这并不妥当。
俄罗斯则恰恰相反,在今年9月27日完成了这项进程。我们以此为巩固国际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西方主要媒体对此视而不见,只有某个加拿大媒体提了一下,随后便是一片沉默。然而,要知道,俄罗斯过去储存的苏联化学武器足以不止一次地毁灭地球上所有生命。
我相信,现在是时候抛弃过时的议事日程了。我们应该向前看,不要再回头。我说这些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当前局面是怎么来的。
联合国仍应是国际体系的中心,没有替代选择
开诚布公的时机早已成熟,参与讨论的不应只是那些貌似最合适、最进步的少数人,而应是整个国际社会,各大洲、各种文化历史传统和政治经济制度的代表。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我们必须变得灵活、开放,具备迅速准确反应的能力。我们应当团结起来,共同为未来负责,特别是在一切瞬息万变的当下。
人类从未像如今这般强大,对自然、空间、沟通和自身存在具有重大影响力。但这种力量是分散的:它们掌握在国家、公司、社会和宗教团体甚至每个人的手中。显然,把这些力量集中在一个统一、有效、可控的结构中并不容易,需要繁重而艰苦的工作。我想指出的是,俄罗斯愿与所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投身这项工作。
我们如何看待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比如,2045年联合国将庆祝成立100周年。它的诞生是人类能够制定并遵守共同行为准则的标志。只要这些准则不被遵守,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危机和不良后果。然而,近几十年来,已经多次有人企图贬低这个组织的作用,诋毁或者控制它。所有这些企图毫不意外地失败或走进了死胡同。我们认为,具有普遍合法性的联合国仍应是国际体系的中心,提升其权威和效率是所有人的共同任务。如今,联合国没有替代选择。
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权有时也受到挑战,我想提醒的是,设计和建立这一机制的目的是防止最强大的国家直接对抗,杜绝专横和鲁莽的行为,让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给自己的侵略行为披上合法外衣,哪怕是最有影响力的国家。
我们需要改革,需要完善联合国机制,但改革必须是逐步推进的,而且应得到组织内绝大多数国际进程参与者的支持,用外交术语来说,必须取得广泛一致。
代表性是联合国效率的保证。它代表了全世界绝大多数主权国家。联合国的基本原则应当在未来几十年里保持不变,因为再没有其他机构能够反映国际政治的全貌。如今,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力量中心和增长模式,文明联盟、政治和经济集团正在形成。这种多样化无助于统一。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协调合作。欧亚、美洲、非洲、亚太等地的区域组织应当在联合国的领导下开展行动和协调工作。同时,每个集团都有权根据符合其文化、历史、地理特点的想法和原则来运作。重要的是把全球相互依存和对各民族、各地区独特性的开放态度结合起来。必须在整个国际关系体系的基础上尊重主权。
不管技术达到何种令人震惊的高度,历史永远是人类创造的,是人类用优点和缺点、成就和错误造就的。我们只有一个共同未来,独立命运在当代世界是不存在的。所以,实现世界的安定与繁荣是整个国际社会的责任。
大家都知道,第十九届世界青年大学生联欢节近日正在索契举行。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同龄人交流探讨彼此关心的问题。他们不受文化、国家、政治分歧的影响,都怀着对未来的梦想,相信新生活会变得更好、更公平、更安全。今天,我们的责任是尽一切所能让这些希望成真。
推荐阅读:
长按右边二维码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官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