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官校合作,推进中国首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报告》出版问世(附代序言)
本文大概4100字,读完共需5分钟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了世界很多国家的高度认可和欢迎。为了总结民心相通领域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及成就,并探索未来工作的推进方式,秉着“传承丝绸之路精神、共筑民心相通之基”的原则,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处牵头,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宋涛部长作序、郭业洲副部长任主编,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担任执行主编的中国首部集官方报告和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权威著作——《“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报告》,近日由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助力。
本书由官方机构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联合打造,是中国首部系统梳理和总结民心相通领域建设成果的权威报告。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以来,围绕增进民心相通这一目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与合作。本书收录了文化部、科技部、环保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国家宗教局、国家汉办、中国法学会等国家相关部委机构与福建、新疆、云南、黑龙江、陕西等省区推进民心相通工作的进展综述,以及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广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的数十位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多角度、多维度、多层面、多环节,环环相扣,对民心相通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未来走向进行了详细描述。
本书的体例设置也体现了内容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在体例上,本书从“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政策推进篇及学术研究篇两大部分入手。政策推进篇中“政策先行、促进交流”部分介绍了相关机构在促进民心相通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果、特色优势、主要挑战以及未来工作的思路;“地方政府、务实推进”部分阐述了地方政府利用地缘优势,在务实推进方面取得的成果。学术研究篇将专家学者的专题研究成果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民心相通与人文交流,对外传播与公共外交以及机制和组织,汇集了专家学者的前沿性专题研究成果。本书收录的相关报告均以事实和数据为核心,对策建议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沿袭古丝绸之路留下的文明交流互鉴的精神财富,推进民心相通建设,切实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可以更有力地引导社会力量开展相互交流,更平衡地维护好各方利益,推动沿线国家在文化、教育、科技、体育、人才、环境、旅游、智库、民间组织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并借此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为各国经济合作夯实社会根基,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注入动力,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平台,并为构建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积聚条件。本书作为中国首部民心相通领域的研究报告,编写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力图打造民心相通领域的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和研究展示窗口,对“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本书代序言
同筑民心之桥 共建“一带一路”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上的主旨讲话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
2017年5月14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谨代表“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的主办方——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在各方热切期待和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年上午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对过去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在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明确了下一阶段合作的方向和领域。一些外国元首、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也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期许和建议。从他们的讲话中不难看出,“一带一路”要行稳致远,离不开“民心相通”的支撑和保障,需要实施好“增进民心相通”这项基础性工程。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围绕增进民心相通这一目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与合作。通过一系列项目和活动的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增进了相互了解、深化了相互友谊,也更加理解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此次平行主题会议,为推动民心相通这项大事业进入新阶段、迈上新台阶提供了重要契机。大家从五洲四海汇聚这里,我们期待各位的真知灼见,也感谢各位为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遭遇许多新挑战、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把握“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有句古话,“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发展倡议,更是民心相通倡议。我们所要实现的互联互通,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领域齐头并进。搞好“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各国民众的支持,只有各国民众交往多了、感情深了,心与心才能贴得更近,各种务实合作才能开展得更加顺畅,各国友好的基础才能更加坚实。可以说,民心相通建设既承担增进友谊、加深了解的重任,又发挥助推经济合作的功能。民心相通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我们需要齐心协力,不断强化“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纽带,更加主动地顺应民愿、汲取民智、动员民力,不断优化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让“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更好地惠及相关国家民众,为各方务实合作构筑强有力的社会环境和民意基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面临挑战,很多国家都面临增长乏力、贫富不均、发展失衡、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应对这些挑战,不仅需要每个国家做出努力,也需要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时至今日,全球治理是攸关各国利益和普通民众福祉的一件大事,需要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发展之道,也是推动新型全球化、完善全球治理的创新性探索。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全球治理变革的方向。通过“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各国民众的发展诉求,更及时地回应各国民众的变革意愿,更有力地引导社会力量开展相关合作,更平衡地维护好各方利益,进而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凝聚共识、寻求对策。
文明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积淀,文明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在“一带一路”沿线,不同民族和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文化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景观。“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物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更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我们需要倡导多元多样、平等相待的文明观,尊重差异、求同存异、聚同化异;需要倡导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明观,相逢相知、相互欣赏、互信互敬;需要倡导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的文明观,礼敬传统、包容创新、与时俱进;需要倡导以文化交融化解对抗冲突的文明观,多沟通、多对话、多协商,增进民心相通,用“文明和谐”摈弃“文明冲突”。
当今世界,各国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民为本,倡导合作共赢,力促联动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探索和实践。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希望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一道,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把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作为民心相通事业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大力促进地缘相联、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命运与共,让各国民众在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好朋友、好伙伴,逐步构建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事业,需要充分发挥各方的“主人翁”精神,把握机遇、齐心协力,将美好愿景转化为实际行动。要更加有效地开展好下一阶段的民心相通合作,我有以下四点建议与大家分享。
各国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同做好民心相通合作的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和项目规划,共同构建双边、多边交流平台。要加强协调、通力合作,强化共同担当意识,履行好各自的责任义务,提升相关民心相通项目的落地效率,促进民心相通建设的常态化、机制化。
要带着感情做好民心相通事业,让相关项目能够真正深入各国民众的内心。多开展可以拨动人们心弦的活动,注重厚植情谊、以情动人,提升各国民众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同感、支持度。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一带一路”的“心通”工程。
要把民心相通事业与各方务实合作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围绕建设绿色、健康、智力、和平丝绸之路,实施好一批指向明确、重点明晰、效果明显的民心相通项目。要注重增进民心相通项目的普惠性,提升沿线国家不同群体、不同阶层民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民心相通合作要秉承包容开放原则,不断完善多元主体合作模式,带动更多国家、更多国际组织、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要倡导文化包容意识,培育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促进各国民众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正确对待观念分歧,妥善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追求共同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相通则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建设的所有成果,归根结底是要造福各国人民,让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民众得到实惠。“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济合作,更需要真情交流和民心共振。让我们携起手来,在丝绸之路精神的指引下,坚持以民为本、深化文明互鉴,架起民心相通之桥,铺就心灵丝绸之路,增进理解、扩大认同、加深友谊,为促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长按右边二维码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官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