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中国改革开放40年,要怎么把“一带一路”故事讲好?

2018-01-27 人大重阳
点击↑↑↑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4400字,读完共需5分钟

作者刘伟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刊于2017年12月下期《人民论坛》杂志。原标题为《新时代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核心提示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我国全面开放的理念,通过“一带一路”,中国与沿线各国共享现实的发展利益、承担共同的社会责任,合力打造政治互信、经济互惠、文化包容、生态文明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社会责任共同体和生态环境共同体,最终塑造休戚与共、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对外开放由“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向“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新时代。


“一带一路”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时代


自2013年秋季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在四年时间里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从理念转化成了行动,从愿景转化成了现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与进展。


一是逐步完善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和合作重点等重要内容。此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各部委又相继出台了《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等政策文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逐渐完善的制度框架,为合作的开展与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不断扩大的合作机制与合作平台。


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国已与7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涵盖基础设施、产能、投资、经贸、金融、科技、社会等合作领域。从官方层面到民间层面,高层引领战略对接、多层次的多边和双边合作、民间对话与交流等“一带一路”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沿线国家合作平台的搭建。正在推进的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欧盟“容克计划”等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对接,将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平台。



三是持续推进的项目建设与相关合作。


过去四年,中国规划和参与实施了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建设蓝图不断展开。正在推进的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匈塞铁路、中俄高铁、比雷埃夫斯港、汉班托塔港、瓜达尔港等项目建设,推动了连接亚欧非的巨大、复合基础设施网络的形成与扩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以及人民币加入SDR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为国际贸易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资金融通便利和贸易结算便利。能源、农业、生态环保、教育、文化合作等相关方面的合作也已经逐步启动。


四是充分巩固的民意基础与世界认同。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的人文交流活动,创造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机会。文明的沟通跨越冲突与隔阂,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而“一带一路”所传递的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展现了中国包容普惠发展的全新理念,更使得中国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得到更多的世界认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打开国门搞建设,推动自由贸易,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近年来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进一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等稳居世界前列,开放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开放规模逐步提升。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作为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者、倡议者,积极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举办G20峰会、举行金砖会晤等,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践行合作共赢理念。


在“逆全球化”的潮流下,中国作为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一员,应继续开放大门,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十九大报告在对外贸易、外商投资、推进“一带一路”、区域开放布局、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对外投资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促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我国全面开放的理念,其过往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坚持“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重点方向,推动双向开放,有助于推动形成与经济发展新形势相适应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扩大各国利益交汇点,以开放促进共同发展。


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从十八大的“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到十九大的“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我国对外开放在地理格局上将呈现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趋势,这一局面顺应全球经济发展大势,统筹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捍卫者,当前世界经济的循环越来越从传统的“中心—外围”式单一循环,演变为以中国为枢纽点的“双环流”体系。其中一个环流位于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以贸易和直接投资为主要载体;另一环流存在于中国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以贸易、直接投资为载体。中国成为连接发达经济体与亚非拉欠发达经济体之间的主要中间节点或枢纽点。在新型“双环流”价值循环链下,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共建大区域治理平台,为世界各国创造了发展机遇。


中国这一“枢纽”,对沿线许多国家的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改造升级”发挥着巨大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更新”与技术对接的“软件输送”,真正致力于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所形成的系列产业链会产生巨大的外溢效应,使得沿线国家迎来走上工业化道路、调整战略布局、赶超发达国家的新机遇。


产业链的牵线,促成了新型价值链的构建,开启了发展中国家依赖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进而拓展市场范围和需求,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的全球价值体系。这一合作方式未来充满活力与前景:“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好地对接了多个沿线国家的顶层战略规划,如俄罗斯复兴梦、印尼海洋强国梦等与中国梦息息相通,融汇各方利益。如今通过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沿线地区已形成六大经济走廊的欣荣景象,说明了“一带一路”作为互利惠普而非赢者通吃大平台的魅力。


“一带一路”除了开展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贸易投资等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也重视推动沿线国家之间多种形式的人文交流,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加强教育文化、科技合作、旅游卫生、救灾援助、青年教育、党政、智库等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这一利益环流从根本上建立了中国与新兴经济地区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致力于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当然,这一“双环流”体系对发达国家同样开放。


“一带一路”倡议始终贯穿协同发展、共同繁荣、互利互惠的价值理念。不同于上世纪60年代日本为从经济上渗透东南亚而提出的“雁阵模式”,“一带一路”倡议最初就是针对当下全球面临的“治理赤字”“发展赤字”问题,通过战略对接和项目的互联互通,推动沿线各国发展的对接与耦合,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近年来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多年来中国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而中华文明所提倡的价值兼具物质和精神力量的思想,以及当今中国所倡导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与当今世界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追求相符合。在“一带一路”大区域治理平台下,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更好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区域和全球性公共产品。


以“一带一路”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在全球化深入推进的今天,国家发展不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需要全球各个国家共同努力。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全球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区域相互融合、共同繁荣、休戚与共的价值取向,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其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范式,不仅在实践中体现了人类文明互鉴相向而行的现实场景,而且从根本上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指向。


“一带一路”倡议升华了中国传统的义利之辨,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姿态,也显示了中国主动为世界发展提供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能力。中国在促进自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深入开展国家和地区合作,与别国共享发展成果与利益,推动形成国家之间利益对接和利益相融的新格局,构建新时期政治互信、经济互惠、文化包容、生态文明的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为精神核心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同时推进大国协调合作。中国充分发挥自身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对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带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了一个全球性平台,使各国经济发展战略在平台上形成协调和对话,力求最大限度实现互利共赢。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交往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构建起经济利益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坚持新安全观、新发展观,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积极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互利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国际局势稳定与繁荣。“一带一路”促使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承担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构建社会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沿线各国家和地区承担起生态治理责任,履行环境保护义务,通过加强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共同体。


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和建设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经济为纽带关联起不同国家和文明,通过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及世界各国形成从官方到民间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交流机制,构建起在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开放交流与深度合作上的新认同,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


“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关于增长、减贫、创新、环境、稳定、开放等一系列全新选择;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在经济全球化中争取更多话语权,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改变过去发展中国家长期被边缘化的经济全球化不合理局面提供了新助力。


中国与沿线各国通过共享现实的发展利益、承担共同的社会责任,合力打造政治互信、经济互惠、文化包容、生态文明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社会责任共同体和生态环境共同体,最终塑造休戚与共、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荐阅读:

【预告】特朗普行为逻辑、心腹们的家产?请关注这场报告与新书发布会(附议程)

【争辩】顶尖外媒刊文:美国or中国,王牌在谁手里? (附中英文)

【观点】“一带一路”建设,绿色保险帮大忙(附绿金研讨议程)

长按右边二维码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官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