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央视:为什么政府工作报告提了30次“人民”?

人大重阳 2019-09-17
点击↑↑↑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2800字,读完共需3分钟

编者按:今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前启后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央视四套(CCTV-4)《中国新闻》栏目两会期间专门开辟"中国新时代"特别报道,第一期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与主持人周瑛锋聚焦"两会"与十九大精神,为我们详细解读中国发展。


 

周瑛锋:今天上午第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胜利召开,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是信息量极大,所以请您为我们梳理一下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些关键词。

 

王文:的确,在2个小时2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现场代表和委员有几十次掌声,而这几十次掌声在过去是极少见的,原因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大量的讲述到与人民生活相关的内容,例如取消全国漫游费用、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等。据统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30次提到了人民一词,比如"人民政府要不负人民重托"、"要为人民干实事就是天职,不干是失职"等。所以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典,也为未来一年提升人民的生活指引了方向。


 

 

点击查看视频

 

周瑛锋:所以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是一份成绩单,也是一份任务书,必须要给人民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当然也要为国家未来发展制定落地生根的政策。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永远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成为党的奋斗目标,初步统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美好生活有十几次之多,并且一些外媒对此也是非常关注,甚至直接翻译成英文"beautiful life"。不知道"beautiful life"在外国人的思维中是如何理解的?所以想请教您为什么在党的重要文件中鲜有出现的词汇,在如今却成为一个高频词汇?

 

王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生活"这个词是非常有意义的,虽然平时也会经常提到这个词,但在过去党的报告中是很少见的。在过去的报告中提到更多的词汇是生存,那么从生存到生活就标志着中国发展有很大的提升,大概统计得知,全世界的国家发展状态大体可分为三个状态:第一个是生死状态,即生死攸关;第二个是生存抉择,从生死到生存;第三个是对生活追求。

 

目前,中国已经到了生活追求阶段,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能力讲生活的,目前中国的衣食住行都有很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党的十九大报告包括今天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回应了新时代下老百姓对生活的追求,而更重要是回应新时代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民对未来生活的一种需求。

 

我们从过去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今天的强起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过衣食住行四个指标来看:衣,全世界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在中国;食,老百姓花的钱占个人支出的比例是越来越小;住,中国在全世界自有住房的比例是最高的;行,中国是全世界汽车消费和占有量最大的国家。所以从衣食住行都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跨越了生死、生存阶段,现在进入到生活追寻的阶段,这本身就是国家发展的大变化。

 

周瑛锋:通过网络热词榜可以看出大家对美好生活关注的点都在工资、就医、教育均衡和老龄化等等。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对美好生活的词汇,比如说二胎、惠民、稳定、幸福感、获得感等,其实美好生活囊括了方方面面。以上每个热词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问您是怎么看这些热词在数据上的变化的?

 

 

 

王文:确实在过去5年内每一年都感受到这些数据的变化和提升,无论是医保、社保,还是教育问题。而这些数据也在反复提醒我们,中国的幸福感是实实在在的提升的。

 

周瑛锋:您过去不停地在50多个国家及地区调研和讲学。那么,通过您的观察和研究,我们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满意度到底处在怎样的水平?还有哪些先进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王文:幸福感是因人而异的。不过,美国公布过一组调查数据,根据各国人民对未来的预期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每年都有80%以上的民众认为未来会比现在更好。当调查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时,只有20%-30%左右的民众会认为未来会比现在更好,可见中国人对未来是非常乐观的,而这种乐观的精神恰恰就构成了现在的幸福感。

 

欧美国家的民众每天都在谈论的话题如校园枪击案、如何防范恐怖主义等,而中国人每天在谈论的话题是今天吃什么、看什么电影等,相比较我们中国人对未来更充满希望。所以对未来有期许、有期望,才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动力,并且为美好生活奋斗其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周瑛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为全党和人民奋斗的目标,所以在今年两会,美好生活仍然成为了热词。这充分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初心和使命,要让每个中国人对未来都充满信心和力量,我们也注意到去年十九大报告中有很多新提法和新概念,比如在阐述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时,提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应该说这种矛盾是中国发展起来的新矛盾,那么该如何理解和面对这种新的矛盾呢?

 

王文:在过去党的报告中是这样表述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物质的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现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原因在于现在老百姓要求变高了,不只是物质方面,还有精神、文化、生态、安全和环保等方面,这样的需求增多也自然形成了对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美好生活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但要实现这个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恐怕还需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党中央在报告中讲到要阶段性实现这些目标,用两个百年计划来实现整体目标。并且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们也要调试自己的预期,这可以发现我们在一步步实现美好生活目标以后,就回到原来讲的"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路径。

 

所以事情还要一件件的办,问题要一个个的解决,我们需要付出更大的耐力和定力,而且有一个更加科学、理性、客观的预期会让我们的幸福感倍增。一方面社会预期比较高,这是国家、时代给予了我们的幸福感,另一方面要自我反省,我们时常与欧美发达国家去比,自然会有些差距,一些我们会比欧美发达国家更好,另一些可能还要靠更多的奋斗去逐步实现,正所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周瑛锋:中国这些年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中国的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工作理念乃至是生活理念,都被世界各国的人民所熟悉、了解和接受。看来,中国的发展成就世界有目共睹,刚才反复出现一个词语就是人民,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真谛,所以在通向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哪些挑战和困难?

 

王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未来仍将面临艰难的改革,所以改革同样要以人民为中心。在很多报告和决定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方案的改革,例如像税收是否更合理,审批是否更快捷,教育资源是否更平衡等等。


在我看来,未来的困难和挑战实际在于改革如何具有更强的执行力,不能让改革政策空转打滑,不能让改革的政策方案落空,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此次两会报告是给下一轮改革开启了更好的起点,为推进下一轮改革如何走、如何做提供了指引。重新定位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既是对时代变迁的回应,也是对人民向往的回应。所以有了新矛盾,我们就要有新办法、新举措,将改革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

【新论】人民日报:六大“全面小康”社会迹象正悄然到来

【独家解读】洞悉十大改革趋势,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重磅·预告】对话五位人大名教授,两会解读系列讲座3月举行




本文由人大重阳独家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