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多远?听智库学者为您解读

人大重阳 2019-09-17
点击↑↑↑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4800字,读完共需7分钟

编者按:今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前启后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央视四套(CCTV-4)《中国新闻》栏目专门开辟“中国新时代”特别报道,第二期(3月6日)继续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与主持人周瑛锋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等话题展开精彩问答。@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与读者一起分享这期视频和视频的文字内容。


点击查看视频


周瑛锋: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实现全面小康是亿万人民的梦想和期许,也是党和政府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今日做客演播室的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先生。王老师,您好。首先请王老师讲讲您所理解的“全面小康”的“全”体现在哪里?

王文:小康社会并不仅仅指的是GDP层面上的增长,它更体现出了综合、全面式的发展状况,比如:社会是否更加平稳,环境是否更加生态,经济增长是否更加可持续,民心是否更加团结等等,从这些层面上表达着社会全面的、均衡的、综合的、包容的发展状态和未来。

周瑛锋: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王老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其实我们现在离百年奋斗目标越来越近了,因为我们可以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生活当中的很多变化,而且受惠于这样的变化。


王文:是这样的。我们作为研究者,过去一些年,坚持透过脚底板做学问,今天我带来了一份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是春节期间,我与30多个同事走访15省25市,发出去了1000多份问卷,看看到底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透过问卷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这个现象表明着全面小康社会正在来临。为什么这么说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77%受访者认为我们的收入水平正在增长;72%受访者认为我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提高;89%受访者不愿意出国或者移民,只有百分之十几的人想出国留学,说明出国的诱惑在不断下降,大家认为国内的机会更多;20%受访者有出国旅游的经历,过去出国是非常罕见的现象,而现在是越来越多了。所以,衣食住行以及环境、财产、投资理念等方面的迹象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2020年的目标,是一个高概率的事件。


周瑛锋:刚才您谈到海外留学生的出国诉求和学习目的,我特别有感触,对于“出国潮”的问题,我记得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先生在回国之初就写到,现在国内正在全面推进改革和发展,我的同龄人都在推动国家的进步,我不愿做一个大洋彼岸的旁观者。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文:是的。从去年开始,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归国人员的数目超过了出国人员,也就是出国人员的逆差,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出国人员回国效力了,中国的诱惑力吸引力越来越大。

周瑛锋:这个变化表现了“从祖国需要我,到我需要祖国”。祖国的发展本身也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周瑛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十八大以来,我们在精准扶贫的工作上取得的成就应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毕竟我们还有3000多万人口要脱贫,还有800多个贫困县要摘帽,您觉得我们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哪些挑战和困难?

王文:3000多万贫困人口虽然只占中国人口的3%左右,但在欧洲就是中等强国的人口水平。从学术的角度来讲,任何一门学科还没有发明出这样的思想论方法论,能够让如此庞大的国家全面消除贫困,所以如果说我们在2020年比联合国的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前十年全面摆脱贫困消除贫困,将会开创出世界历史上的宏大现象,将是人类从来未有过的创举。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我们的扶贫攻坚已经到达了一个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最后三年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


过去一些年,我去了中国很多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前几年我去了甘肃南部,离天水有8公里的农村调研,100多户人口只靠一口井生活,那口井只有在凌晨四五点钟的时候有一点清泉,大家都在排队捞水喝,真是穷。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减贫减困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最后三年,贫困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了,比如说:有些地方将扶贫的政策当作自己致富的手段,甚至有人说我就不想脱贫,因为政府可以帮助我可以给我钱,有少数这样的人存在。因此我觉得扶贫关键在于精准,让那些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真正需要扶贫的人,感受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小康社会的状态,这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们有信心去完成它。


周瑛锋:的确,未来三年可能“精准”是最重要的法则:我们为谁扶?谁来扶?如何扶?如何退?而且每个环节必须做到精准,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们要花绣花的工夫。


周瑛锋:今年两会“全面小康”热度爆表,三年决战奔小康,冲锋号已经吹响,出彩不出彩,终点见分晓,这实际上是一个时代命题,老实说难度不小。刚才我们提到扶贫攻坚战,实际上我们还有两大攻坚战——防范风险难和防治污染难,打赢这三大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意义?



王文:实际上“小康”这个词来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籍《诗经》,《诗经》中讲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老百姓安定下来的社会就是小康社会,1979年12月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讲到:“中国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不是你们所提倡的仅仅是经济增长的现代化,我们实现的现代化是小康社会”,这是最早有了小康社会的说法。


这种小康社会是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各个区域的人都能享受比较安定的生活。对于低收入者来讲,要彻底的脱离贫困;对于中产阶层来讲,他们要防范风险,不能来了一场风险就一夜回到解放前,财产都蒸发掉了;对于富裕起来的群体来讲,他们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他们更关注的是生态环境,因此,三大攻坚战实际上回应着每一个阶层的关切点。打赢这三大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我们知道小康的实现是历朝历代帝王将相的追求目标,但是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只有现在具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性条件,这是我们非常骄傲和自豪的时刻。


周瑛锋:这三大攻坚战每一场都攸关人民幸福,每一场都攸关改革成败。而且,每一场都是硬战,每一场我们都必须打赢。


王文:对于小康社会来讲,每一场攻坚战都是支柱的作用。就像房屋的四梁八柱,每一个支柱的损失都会有损房屋的构造。

周瑛锋:其实这些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在一定意义上都来自于改革开放,我看到英国《金融时报》有一篇评论说,中国未来会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主要是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那您觉得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路上,“改革”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王文:几个月前,我去了一趟日本,一位朋友在日本居住了大概三十年,他说了一句话让我非常震撼,他说“过去三十年我在日本居住,我的收入没增长,房价没增长,物价也没增长。”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着社会发展的平稳,但在另外的层面来讲,日本1985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但是在过去的30多年,他们在不停地走下坡路,为什么?就是因为日本改革开始止步了,由于改革的停滞没有使日本再往前走。而对于中国来讲,改革是进一步往前走的根本动力,没有改革,社会、国家就无法迈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不停地在改革中寻找我们发展的动力,才能使我们的社会进一步发展。接下来的改革将会是一场硬仗,因为我们很多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涉及到我们的个人利益,这就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看大局,是否能够融入到改革中。对于年轻人来讲,也要投身到改革的大局中,这一场改革实际上是给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制造了大量的机会,过去的这些年,互联网的大潮使许多人创业获得了成功,给予了年轻人前所未有的历史大机遇,这恰恰是改革带给全民的福利。


周瑛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就需要我们拿出更大的勇气和决心融入到全面深化改革中,而且要久久为功,让改革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的人。



本文由人大重阳独家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