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何亚非:日本对华示好时机难得,莫做权宜之计

人大重阳 2019-11-1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3000字,读完共需4分钟

作者何亚非系前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本文刊于5月11日观察者网,原标题是《巴结不上美国,日本又开始转向中国示好?》。


最近,在中美就美对华战略定位疑虑加重、贸易战阴云不散的背景下,东亚地缘政治特别是中日、中韩、中朝、中日韩双边和多边关系都出现一些微妙而积极的变化,表现出东北亚主要国家希望防止地区地缘政治失控、不失时机地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包括核问题)、保持东亚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引擎的强烈“区域情怀”,也凸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大国外交的积极进取精神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

习近平主席4日与安倍通话,肯定了近期日方就对华关系释放积极信息并采取相应行动,强调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关系承前启后,时机难得。希望双方落实原则共识,管控矛盾分歧,确保两国关系重回正轨并有新进展。安倍呼应习主席讲话,做了积极表态。

接下来,李克强总理于8-11日赴日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正式访问日本。此访与上次中国总理访日时隔八年,而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也拖了两年半。中日关系近年来跌宕起伏,终于迎来破冰转圜,这不仅涉及中日关系的未来,还会对东亚、东北亚局势和大国地缘政治带来重大影响。

“中日和则东亚安”。这个“安”既是维护和平大局,也是确保经济安全。安倍在2014年达沃斯年会期间曾把当时日中关系比喻成一战前夕的英德关系,大谈“修昔底德陷阱”之危险。经过几年观察和交锋,相信安倍这次转变不仅有日本对现实区域政治经济的考虑,也表明日方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和实践,尤其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政策的决心,对中国的历史责任感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

中日作为东亚大国,对地区安全和经济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如果中日持续交恶,对东亚各国、对子孙后代都不好交待。这点日本方面应该十分明白,因为中日关系持续下滑事出有因,一是历史问题未决使然,二是日本对中国发展乃至经济超过日本产生的焦虑。选择合作还是对抗将决定两国关系的走向,也将决定东亚和平与繁荣的存续。日本只有站在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正确深刻认识历史和现实两大问题,中日关系和东亚局势才会阴云消散、阳光灿烂。

再则,美国对华政策历来合作与遏制两手并用,如今更是把中国定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遏制一手明显加强,无论是贸易战、军事高压,还是意识形态的抹黑,都出于打压新兴大国的战略目标。然而,中国不是前苏联,全球化的发展也今非昔比,靠冷战模式搞“亚太再平衡”,以米尔海默斯教授详细描述的“离岸平衡”政策,利用中国与周边个别国家的矛盾和主权争端,给中国挖各种各样的“坑”和陷阱,美国未必能如愿所偿。

日本明明知道,这是美国在挖坑、利用大国地缘政治分歧和矛盾搞“离岸平衡”,借手日本等中国的邻国制造麻烦,但是出于相互利用的目的,日本依然执意拉住美国这张“大大的虎皮”,希望藉此突破宪法限制,扩充武力,为对付中国增添筹码。其实从二战后日美关系看,美国就没有从根本上信任过日本,美日贸易战打得还少吗?美国为什么一直在日本驻军,除了对付中国、控制东亚,难道就没有紧紧控制日本的意图吗?日本充其量只会把自己变成美国的“小伙伴”,被人利用“还在帮他人数钱”,这样的不平等关系又能维持多久?

只有中国才是日本在东亚和整个亚洲的真实合作伙伴。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中日友好有两千多年,其中敌对只有几十年。“一衣带水”是中日友好历史长河最形象的描述。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纪念年叠加之际,两国关系转圜面临难得机遇。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关乎中国的发展,也是东亚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事,是中国与邻国以及世界各国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必然路径。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日本给予的支持,中国不会忘记。而中国改革开放给日本带来的广袤市场、发展机遇和财富积累,相信日本也不会忘记。习近平主席把中国改革开放比喻为“第二次革命”,可见其意义之重大。历史不会完全重复,但是历史创造的共赢机遇现在再次摆在中日的面前。

众所周知,日本国内长期以来对日中美三国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看法,争论不休。不少人认为中国是日本重要邻国,这是历史、文化和地理所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两国文明同源、经济互补,日本应该把对华关系放在外交首位,努力经营好,历史问题应该也是可以解决好的。还有一批人则认为,中国纠住日本的战争历史不放,中国强大就意味着日本的衰落,日本必须趁中国“将强未强”之际,利用美国对中国强大的焦虑和恐惧,拉住美国来对付中国,同时在军事上做大做强日本。我们希望,这次安倍政府对华关系的破冰与转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于针对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全球化进入新时期的现实,做出的正确判断和明智选择。

我们再做两点分析:

首先,中日关系走出谷底,逐步回归平行发展、相互受益的正确轨道,对两国既是现实需要,也是适应地区和国际形势变化的选择。不少专家认为,安倍这两年对华政策由“全面防范牵制”逐步转向“有条件的选择性合作”,也是出于这两个层面的考虑。

其中,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得到众多国家积极回应、且已经获得不少早期收获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很好的例子。亚投行最近批准巴新和肯尼亚两个新成员加入,其总数增至86个。“一带一路”倡议不断落地、亚投行继续扩容,反映出国际社会肯定和赞许中国的发展模式及其对全球治理的思想贡献。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就开始与中国发展相互深度依赖的经贸关系,可以说日本的经济复苏与中国的经贸关系长期稳定发展是密不可分。这次中国总理访日,结合中日各自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就节能环保、科技创新、高端制造、财政金融等领域加强合作达成共识,中方并同意给予日本20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支持日本进入经过投资中国资本市场。在这样的积极态势下,日本如果继续游离于“一带一路”之外不仅不符合日本的利益,只能说明日本继续被地缘政治的偏见所蒙蔽。2017年中日贸易额重回3000亿美元关口,日本对华投资回升,中国对日跨境电商、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发展模式投资增多,访日中国游客超过730万人次。这些数据说明的是,中日经济的互补性很强,而日本面对能源资源贫乏、高龄化严重、国内市场有限的现实,需冷静思考,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发展,不要“浮云遮眼”,被所谓地缘政治所“忽悠”乃至绑架。

第二,中日作为大国需要有区域和全球胸怀。中日关系回归正道,对东亚、东北亚局势以及整个亚太地区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都有积极、深远影响。

我们从日本对美外交政策的些微变化可见一斑,正由“亦步亦趋”开始转向“主动配合”;在遵守和制定国际秩序规则上,开始由“积极参与”转为“尝试引领”。不要小看字面上变化不大,其深层次反映的是,日本不会完全唯美国马首是瞻了。这倒不是说日本外交今天如何独立,要脱离美国设定的轨道。如果因此认为,美日同盟会改变,美日战略上相互利用会改变,那就太过天真了。日本对华政策的一些调整迹象表明,日本在地区事务中开始敢于亮出自己的想法,希望更多务实的考虑日本自身的利益。

最近,在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下,经过中国坚决、积极斡旋与调解,朝鲜半岛核问题“柳暗花明又一村”。金正恩委员长访华、习近平主席近日在大连再度会晤金正恩,都说明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进程在顺利推进,步伐加快。当然,美朝峰会结果如何尚难预料,但是东北亚局势出现转机是事实,中国在其中发挥的重要大国作用有目共睹。

就此而言,中日关系的破冰和转圜,有可能使日本更深入参与东北亚事务,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发挥正面的积极作用。这也是中日作为东亚和东北亚地区大国良性互动的平台。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日关系转圜不会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机遇与挑战并存,日本政坛极右翼势力的力量也不容小觑,美国的负面因素也要充分考虑到。这都需要两国和两国领导人有登高望远的胸怀、力挽狂澜的决心和排除艰险的战略定力。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