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咖】吴晓求:中国为什么必须发展资本市场?

人大重阳 2019-11-1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2200字,读完共需3分钟

作者吴晓求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本文刊于7月31日“中国经济大讲堂”微信公号。



刚刚过去的2018年上半年,A股主要股指从阶段新高到阶段新低上演了一波“蹦极”行情。上证指数在2018年1月29日涨至3587.03点,创下两年来新高,随后掉头向下,在6月份接连失守3000点、2900点甚至2800点关口。股指走低,投资者信心不足,A股市场负面情绪有所蔓延。市场波动, 中国资本市场未来走向如何?《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金融证券专家吴晓求为您深度解读。


嘉宾介绍


      吴晓求,金融证券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中国证券理论研究、证券教学和教材体系的知名学者,在宏观经济、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等领域有深入、独到研究,参与了我国资本市场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设计和政策制订。



吴晓求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时表示,虽然当前市场投资者的信心有些不足,情绪也比较低落,实际上最低落的时候也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不能因为市场的低落丧失了信心。无论是相对悲观还是相对乐观,一定是有它的原因的,如何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始终是一个重大的题目。



从融资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商业银行可以满足所有企业,包括个人的融资需求。而且资本市场充满了价格波动,充满了风险,那为什么还要发展资本市场?吴晓求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1为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牵线”




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经济发展到今天,市场的发展是一种必然,因为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之后,他希望把他的资产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增值机制,获得一个能够大大超过银行储蓄利息的这样一个收益。还有一些企业认为银行融资有很大的约束,比如说各种的报表,比如说受到货币政策周期的影响,比如说现在通货膨胀来了,我要收缩,银行经常会找上门来说要你还钱,可是他还不了,这个时候的企业家们就会想,要是有一种融资方式能够规避了这种周期性的影响,我一发发五年,甚至发更长时期的融资的凭证,我能够融到资。





金融本质上是一种供给,它必须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就会产生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在学术界称之为叫脱媒现象,或者说叫融资的去中间化,即可以把这个融资通过发行证券化的这样一个工具,从社会融资。这样一来的话,对融资者来说他会发现,第一个他的融资期限长了,他可以避开经济周期的影响,第二个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就资金的提供者来说,他发现了买的这些证券化的产品,它的收益率比商业银行的存款收益率要高不少。




这种凭证我们通常说了有两种,一个是债券,就是企业发行债券去融资,第二种就是企业通过必要的一个环节、程序和条件,发行股票。你会发现就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实际上内生出一种现象,就是说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两种金融工具它就会应运而生。应运而生以后马上二级市场就要建立起来,因为它要交易,因为它可能需要一个流动性的要求,如此等等,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就建起来了。

2满足百姓财富增长的愿望



在没有资本市场的时候,中国金融基本功能停留在融资功能上,主要通过商业银行,以及后来发展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来完成这个任务,第二是提供支付和清算,这两个是早期我们的金融体系所具有的基础功能。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之后,还是我刚才说的那个原理,他还是希望有一种金融机构能够帮助他理财,能够实现财富增长的这样一个愿望,这个财富增长的收益率,刚才我说了显而易见是要超过你把钱存到银行的那个收益率,所以金融的功能慢慢就开始升级了。




衡量一个国家金融是否发达,我们不是看它的商业银行有多大,甚至也不看它的金融资产规模有多大,主要是要看它的金融的功能,于是乎金融的财富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那么既然要有财富管理,就一定要有实现财富管理的工具和基础资产。第一是它要有很好的流动性,它可以进行组合和配置,第二个一定是有风险,如果没有风险的资产实际上它的收益率很低,同时它也难以实现一个最优的配置。所以中国的金融要完成从融资为主,到融资和财富管理并重的时代这样一个变革,这个变革靠什么来完成呢?只有靠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来完成。

3实现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


从全球来看,从历史的纵深来看,世界上没有一个全球性的大国它的金融不是开放的、它的市场不是国际金融中心。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中国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基于我们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也推动了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现在是全球进出口贸易最大的国家,外汇储备最大的国家,也是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推进中国金融的改革和开放。我们要构建一个国际化的金融体系,这其中非常重要的目标,那就是我们要构建一个国际化的金融中心,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或者说二十一世纪的国际金融中心。



吴晓求在演讲现场回答观众提问时强调,推进中国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最核心的指标就是要成为二十一世纪新的全球的金融中心,这个金融中心是人民币计价资产的配置中心,未来,人民币的计价资产应该成为全球投资者所必须配置的一部分资产,到这个时候,它才能成为全球金融中心。   


吴晓求指出,现在因为外部环境,国际的经济秩序和贸易规则会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这对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变量,新的不确定性。“现在的时间,显而易见比我以前的研究是要往后推了。但是我想应该相对乐观的,到2030年我希望我们中国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