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中非合作论坛走进2018,关乎世界1/3人口现代化(附高层研讨豪华阵容)

人大重阳 2019-11-1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6000字,读完共需7分钟

编者按:首创于2000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将于2018年9月初在北京迎来新一届峰会。这意味着该论坛迈向了代表成熟的“十八岁”。北京峰会的预热会“中非互助与人类命运的共同未来”中非关系研讨会暨系列研究成果发布会8月20日将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研究报告《走向成年,行以致远——中非合作论坛(FOCAC)十八年进展与前瞻》一文的精华版,该报告全文即将在此次会议上发布。本报告的主要执笔人程诚系人大重阳产业研究部副研究员。相关会议预告见文尾。




导言


2018年是公认的中非关系"大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三次峰会将于9月在北京召开。7月,习近平主席先后访问了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和毛里求斯,并参加了在约翰内斯堡举办的金砖国家首脑会议。中非双方数十年的友好合作成果不断,今年5月26日,中国与布基纳法索正式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增加至53个,非洲仅一国未与中国建交。


从2000年成立至今,中非合作论坛(Forum of China Africa Cooperation, FOCAC)已然走过18年的发展历程。知名非洲研究学者刘鸿武对此做出了系统的解读:"今年的北京峰会应该是对过去18年中非合作的一个系统总结。"诚然,中非关系也在步入18岁成年之际的中非合作论坛的助推之下日趋成熟,行以致远。


一、全球视野下的中非合作


(一)中非发展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迁同步


二战以后逐渐形成的以主要大国协商为基础的现行国际体系建立了大量的国际机制和制度。在这一国际体系经当中,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为贫弱的非洲国家,长期以来始终处于从属的国际生产分工边缘位置,缺乏增长和脱贫的途径,对国际问题没有发言权,甚至于本国问题也缺乏足够的控制力。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就开始为非洲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始中国开始兴建坦桑尼亚友谊纺织厂和坦赞铁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企业依靠原本援建非洲积累下来的经验,选择了非洲作为"走出去"目的地。进入21世纪,中非之间的经济活动开始了爆发式增长。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是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到新世纪结出的丰硕果实,标志着中非合作发展到了新阶段。


图表一显示了撒南非洲各国的GDP变动与世界上几个重要经济体(地区)GDP变动的"同步"程度。事实上,早在2009年,中国就已经取代美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2年至2016年,中国连续五年蝉联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非经贸合作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中非合作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全球典范


中非合作论坛已经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和国际对非合作的旗帜。中非合作论坛推动南南合作从象征性合作转向实质性合作,带动了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上升;论坛引领着发展中国家国际机制的构建,为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提供了制度经验;论坛的另一个特殊贡献在于其促使西方国家开始反思和改进传统的对非合作,从而推动一个更加公平、合理、完整的国际对非合作框架的形成。


与非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合作方式相比,中非合作体现了独特的优越性。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与非洲的合作平台纷纷建立。和大多数其他国家与非洲的合作论坛相比,中非合作论坛体现了良好的延续性,每三年召开一次,未曾中断,合作不断拓展加深。中非在发展合作中强调双边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机构和公司大多,致力于帮助合作伙伴提高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中非关系是"一带一路"合作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最佳实践地


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加强中非合作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非洲联盟的"2063年愿景"都在2013年提出,这一机缘巧合暗示着两者之间的内在契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海洋局关于《"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的文件中,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是三条重点建设的蓝色经济通道之一。


中非合作的重点与"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基础设施与产能合作。未来的中非合作也必须置于"一带一路"的全球合作大背景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活力。


二、中非合作论坛的进展与现状


(一)中非合作论坛是中非之间开展集体对话的最高端机制


中非合作机制已经形成了横跨多个领域的多层次交流机制。经过18年的发展,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已经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展集体对话、进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一系列分论坛相继成立,中非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


依据中国外交部网站信息整理,http://www.fmprc.gov.cn/web/wjb_673085/zzjg_673183/fzs_673445/dqzzhzjz_673449/zfhzlt_673563/zfhzltgk_673565/,最近更新时间2018年4月。


(二)中非合作论坛是中非之间推动务实合作的最主要平台


中非经贸领域的突出表现却成为中非合作最大的亮点之一。自论坛成立以来,中非经贸实现了爆发式的高速增长,详见图四: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问题研究院中非研究倡议数据库,http://www.sais-cari.org/data-chinese-and-american-fdi-to-africa.


中非经贸合作对于非洲伙伴国的积极影响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增长以及产能合作深化三个方面。


自第二次中非合作论坛以来,历次论坛都会制定"行动计划"(Action Plan),之后,中方论坛后续委员会都会系统地推进《行动计划》,并在下一次论坛上向各国领导人汇报成果。除此以外,在第二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期间,首次"中非企业家大会"召开。作为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的平行活动,中非合作论坛企业家大会已经成为了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务实前进的重要动力。


(三)中非合作论坛是促进中国与世界互动最有效的改革动力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对非洲发展提供提供各类援助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对非援助已经成为中国整体对外援助当中比例最高的部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不仅仅以对外援助的形式进行,更多是寻求与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组建,大大拓展了国际发展合作的内涵,通过这一专门平台,将为解决国际发展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通过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常态化和机制化,中方将与各方一道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为世界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增长创造更多机遇。


三、中非发展论坛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带来的中非关系发展动力转换


中非合作论坛启动18年以来,通过政府间合作引领企业和民间合作,为中非贸易的增长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图表五可见,2000年至2008年,中非贸易呈现爆发式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81.3亿美元上升到1052.1亿美元。2009年至2014年为中非贸易结构调整时期。的确,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给中非经贸关系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但是随着中国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也给中非经贸关系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


图表五中非双边贸易额变动图


数据来源: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问题研究院中非研究倡议数据库,http://www.sais-cari.org/data-china-africa-trade),更新时间为2018年1月。


自2015年起,"供给侧改革"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领域改革的方向,无疑会在进出口两方面都改变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进口方面来看,中国正处在从"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市场"的长期过程,制造业的比重正在下降,因而对于工业原料的需求也会随之疲软。而目前来看,非洲对华出口的大头还是各类金属和化石燃料。中国制造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升级。广州"小非洲"的风光不再正体现了这一新的变化。因此,保持中非互惠贸易的可持续性,已然成为了中非合作的新挑战。


更深层次上来看,中国的高速增长可能会给作为中非合作基础的"南南合作"理念造成挑战。IMF统计显示,截止到2017年末,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8640美元;并将于2021年突破12700美元大关,继而加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届时,作为经济上的"北方国家",中国该如何应对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和不发达地区"南南合作"合理性的质疑;如何积极主动地重新定义"南南合作"以把握国际发展的话语权,将成为中国外交当中的重中之重。


(二)中非合作论坛对接机制的效率差异


在每三年一次的中非合作论坛会议上,中国都会确认落实后续合作《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坚持在下一届论坛上检验成果。自2000年至今,中国推进和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的国内机制已经相对健全和完善。2000年第一次论坛之后,由当时外经贸部和外交部牵头,成立了由21个部门组成的"中非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为后来合作论坛成果的落实建立了组织保证。中国除了在国家层面开展与非洲的合作机制,同时在地方层面、省部级单位层面、甚至市级层面开展了高效的合作对接机制。


然而多年以来,中非合作论坛过多依赖中方的推进,在非洲方面缺乏对应的应对机制,以此导致多次论坛的计划没有得到充分实现。这其中当然有着很多的现实困难,毕竟50多个非洲国家作为合作一方的国际协调远比中国作为主导方的国内协调要困难得多。


(三)中国在非企业公共关系问题


经历数十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已经取代了欧美国家成为非洲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资金供应国和基础设施建设者。登记在册的在非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3000家,长期在非工作的中国人保守估计已经超过了百万。如今,来自中国的传音手机、思达时代、海信电视和华为电信设备已经成为了非洲举足轻重的四大"超级品牌"。


然而,在中非之间热烈的经济交往中,却偶有不和谐的事件发生,而且发生频率呈现上升态势。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试图阻碍中国企业的在非发展从而阻止中国在非影响力的提升。近年来,在非中企频频遭遇公关危机。对这类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既有一些西方媒体的恶意中伤,也有中企在当地经营过程中确实存在不规范、不合法的现象。


(四)潜在的债务可持续性风险


基础设施建设是非洲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为此中国提供了巨大的资金保障,而这些资金当中相当的一部分是以各种形式的贷款发放的。据统计,从2011至2016年期间来看,中国平均每年在非洲基础设施领域投资120亿美元,已经成为了非洲基础设施最大的投资来源国。截至2013年底,中国企业在非洲累计签订的承包工程合同总额已接近4000亿美元,累计为非洲铺设铁路超过2200公里,修筑公路超过3500公里。


这些贷款无疑具备较高的优惠属性,其偿还期往往长达15到20年。随着中非合作论坛走向第18年,近年来,这些贷款的偿还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图六显示,自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建立以来,中国为非洲提供的官方融资额度迅速上升,在2010年超过了100亿美元,在2013年达到高点的约170亿美元,而后出现迅速下滑。


图表六中国对非洲官方融资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问题研究院中非研究倡议数据库,http://www.sais-cari.org/data-chinese-loans-and-aid-to-africa,更新时间为2017年5月。


事实上,非洲的债务问题由来已久,绝非是中国造成的,而是西方援助类贷款的原罪。


四、对中非合作论坛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非洲一体化潮流的支持


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殖民历史的影响,非洲的"国家"概念形成较晚,而且意义特殊。非洲一体化进程对于非洲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来看,非洲一体化已经取得了长期的进步,政治上的非洲联盟和经济上的"非洲大陆自贸区"就是代表。在未来的中非合作论坛议程中,中国应该持续加强支持非洲一体化进程,特别是在跨国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问题上,尤其需要建立对此问题的关注和利用其加以宣传的长期意识。这一点将会为中非之间建立更为深入和长久的政治互信打下坚固的基础。


(二)进一步强化中非合作论坛的发展导向。


"共同发展"是中非合作论坛长期坚持的历史使命。中非友谊,是中非人民在双方老一辈领导人的带领下共同建立起来的,是坦赞铁路和友谊纺织厂中一代代的中非工友奋斗下来的,更是一代代中国援建工人的汗水浇灌起来的。


为此,中方在中非合作论坛工作当中应该适当调整策略,合理调整非洲伙伴的预期;同时更多的强调技术合作与产能合作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保持共同发展作为论坛一以贯之的主要议题。


(三)开拓农业合作新领域,支持非洲伙伴的发展诉求


中非发展论坛18年以来,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作为重要的推动引擎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主客观因素的变化,中非之间还应该进一步开发新的合作领域。目前来看,中非双方在农业领域互补性极高,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中国在农业生产领域,特别是耕种管理和育种方面经验丰富,已经形成了一些具备国际水平的特大型企业;而非洲可耕地面积领先全球,多数国家动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极其优越,具备快速实现高产供应本国和国际市场的潜能。为此,建议中非合作论坛可以探索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中非农业合作,建立"中非农业联合开发工作小组",吸纳有意愿参与的非洲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


(四)探索在论坛框架下建立联合债务问题协调机制的可能


非洲的债务问题目前尚处于可控阶段,而且也绝非是中国贷款造成的。相反,中非经贸合作通过加强非洲国家经济增长而在根本上加强了非洲国家的偿债能力。但是,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了非洲最大的融资国和基建建设者,另一方面以美联储加息而引发的国际宏观金融风险在进入2018年以后快速累积,因此我们必须要密切注意,防范部分非洲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问题从潜在变为现实,从而影响非洲的宏观经济稳定、破坏中非合作大局,甚至造成中国资金的损失。中非合作论坛作为中非之间最为重要的合作平台,应该积极探索在该框架下建立多边债务问题协调机制的可能性。


中非合作论坛下的联合债务问题协调机制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在中国、非洲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巴黎俱乐部等国际债务控制机制之间搭建桥梁。通过建立这一机制,首先,各有关方面可以定期会议,通报重点国家债务状况,分享彼此对于债务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其次,中国在不加入OECD和巴黎俱乐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利用这些国际机制来保障中国资金的安全;最后,中国和各国际机构还可以为非洲国家的财政部门提供技术能力支持和培训,帮助他们建立起更为有效的管理能力,妥善处理债务问题,助力中非合作长期可持续发展。


(五)进一步加强中非智库交往和青年就业等民心合作


由于西方媒体和政客的蓄意抹黑,以及一些中国涉非企业与个人的不检点,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存在与公共存在之间出现了较大的"赤字",导致了中非双方的民众对于中非合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理解。中非双方应该利用合作论坛的契机,进一步加强中非智库合作,加强青年就业等民心沟通合作。


中非经贸合作水平高,但是一方面是非洲多数国家普遍面临较高的失业率,特别是青年失业率;而另一方面是广大在非企业却苦恼于找不到既懂语言又懂地方民情的非洲员工。对此,刘鸿武提出:"中非合作能不能持续就是要看能不能解决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因此,建议在中非合作论坛下建立"中非青年就业和创业联合工作小组"。联合工作小组可以充分利用大批非洲在华留学生,为他们安排就业培训,为广大在非中企非洲项目输送"中国培养、非洲成才"的留学生员工大军。中非合作论坛可以通过民心沟通来向世界展现中非合作的本质,为论坛的永续发展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


结语:为了世界的三分之一


从历史维度看,中非合作论坛标识着21世纪的南南合作,超越了发展中国家间"抱团取暖",而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光发热",建立起全新的自主合作机制。


从世界维度看,中非合作论坛关乎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现代化。中国与非洲人口总数相加,2017年已超过26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5%。而从地理上看,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就是3980万平方公里之间的合作,面积约占除南极洲外世界陆地总面积30%。因此,在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下的中非关系前进,就是世界的三分之一在不断前进。


从文明维度看,中非合作论坛缔造着"梦想互助共同体"。中国有着"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与中国梦,非洲也有着"2063愿景"与非洲梦,中非合作论坛为中国梦和非洲梦提供了方向与平台,带动了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上升,引领着发展中国家国际机制的构建,为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提供了制度经验。


会议预告


“中非互助与人类命运的共同未来”

中非关系研讨会暨系列研究成果发布会

 

2018年8月20日 中国·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逸夫楼一楼第一报告厅,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会议语言:中文、英文

 

首创于2000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将于2018年9月初在北京迎来新一届峰会。这意味着该论坛迈向了代表成熟的“十八岁”。中非合作论坛是中非合作共同打造的重大国际公共产品,也是中非双方的共同智慧和财富,更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实践平台。为夯实18年来的共同成果,促进文明互鉴,增进中非友谊,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中心承办的“中非互助与人类命运的共同未来”中非关系研讨会暨系列研究成果发布会将于2018年8月20日在北京举行。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

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

8月20日(星期一)上午

07:30 - 08:30    注册签到



08:30 - 10:50    开幕式


主持人: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全球治理研究中心执行理事、丝路学院副院长

开幕致辞(08:35 - 08:55)


致辞: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

           胡正跃,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代会长   

主旨演讲(08:55 - 10:50):



演讲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魏建国,商务部前副部长,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何亚非,外交部前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艾哈桑•布哈利法(Ahcene Boukhelfa),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


金   鑫,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


马   骏,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委会主任、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尤瑟夫•哈桑•易卜拉辛(Yusuf Hassan Ibrahim ) ,索马里驻华大使


其他非洲国家驻华大使等


成果发布会(10:50 - 11:10):

主持人:胡海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兼信息中心总编辑

系列成果包括:



《走向成年,行以致远—中非合作论坛(FOCAC)十八年进展与前瞻》研究报告(发布人:人大重阳院委兼宏观部主任 贾晋京


《“一带一路”中非发展合作新模式——“造血金融”如何改变非洲?》专著(发布人:人大重阳副研究员 程   诚


首部中非命运共同体题材电视剧《莫语者》发布(发布人:著名演员 黎   明

会间休息(11:10 - 11:20)


11:20 - 12:30 大会讨论: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非互动与人类命运的共同未来

主持人:杨清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兼学术合作部主任,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嘉宾讨论(排名不分先后):


刘鸿武,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


林恒宇,“一带一路”投资基金董事长


阿莱娜·帕基奥尼(Alena Pachion)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伙伴关系小组政策顾问


徐伟忠,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所长


贺文萍,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主任


卢   迪(Khaled M.Atallah),埃及驻华大使馆领事


纳赛尔丁·阿普杜拉(Nasreldin Abdalla M.A.)苏丹驻华使馆一等秘书

报名方式

1.电话报名:010-62516025-8039(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7:00)


2.邮件报名:发送“中非关系研讨会-姓名-单位-职务-手机号”至rdcy-baoming@ruc.edu.cn,请务必将个人信息填写完整方可认为是有效报名。

3.关注人大重阳微信号(ID:rdcy2013),留言“中非关系研讨会-姓名-单位-职务-手机号”报名,请务必将个人信息填写完整方可认为是有效报名。

推荐阅读

【预告】今秋最大主场外交中非合作论坛预热会,你会惊喜发现……

【聚焦】习总5年4访非洲,为何如此重视?中非合作面临三大变化

【深度】程诚等:美国“电力非洲倡议”用意深远,中国千万别轻视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