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吴晓求:中国经济奇迹的四大奥秘,金融体系是其中之一

人大重阳 2019-11-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3000字,读完共需4分钟

编者按:“第二十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于2018年11月14日-16日在深圳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出席“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并演讲。他认为改革开放所创造的奇迹离不开金融体系发挥的巨大作用,40年的发展使得中国金融在金融结构、金融功能、金融业态、风险结构、监管架构等方面发生了巨变。本文根据演讲速录整理而成,吴晓求教授授权@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发布。



吴晓求:非常荣幸参加一年一度的深圳高交会的论坛。我讲的主题是《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金融的发展》。


中国从1978年开始启动了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40年来中国经济创造了奇迹,我们从一个贫穷、落后、封闭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小康、自信、开放、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规模从1978年的2400亿人民币到2017年接近83万亿。人均GDP从1978年不到100美元,到现在接近9000美元。很多人都在总结中国经济奇迹的奥秘。


我认为,首先是解放思想,我们进行了深刻的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由原来僵化的低效率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得益于我们的开放。开放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开放使中国的经济改革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改革开放,开放非常重要。开放是改革的核心,因为只有开放,我们的改革才能找到正确方向。我们和什么对接非常重要。因为每个人对改革的含义和内涵理解是不一样的。只有基于开放的改革才是真正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规则体系与国际上先进的规则体系相对接,我们就会构建一个与现代经济体系相匹配的规则体系。开放使我们的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现在外汇储备仍在3万亿美元以上,197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6700万美元。开放给了中国人信心。我们可以在同等规则下和任何人竞争。所以,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


第三是人才。40年来,我们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人才,这些人才都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没有思想的束缚,他们中的中间力量经历了80年代、9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没有思想束缚,焕发了他们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想的进步,思想的解放是一个民族进步不竭的动力,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有担当,才能洞察未来。我刚才在台下听了深圳高交会论坛专家的发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展望未来。只有洞察未来才能把握未来。40年培养了一些中华民族的精英,他们都能够洞察未来,把握趋势,顺势而为。


第四是金融体系。改革开放40年伴随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金融有了巨大的进步。很多人不理解金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贡献。中国走了一条很多人难以理解经济与金融的发展道路,形成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独特关系,这种关系是一般经济学范式上难以解释的,但在中国实现了。


比如,40年来中国金融资产的膨胀速度大概是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以上,无论从金融资产的规模还是从M2的规模都在2倍以上。1978年中国经济的金融化率大概是0.3,就是GDP和M2之比,到了今天是2.1,M2有172万亿以上,金融资产规模达到360万亿。1978年全社会金融资产规模在2000亿左右,现在是360万亿。对这种现象学者们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这是严重的货币超发。我也在思考,从数据来看似乎能够得岀这样的结论。也有一些奇怪的结论,通过这个比例来测算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这样的结论扰乱了人们的预期。


我们货币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是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更没有岀现恶性通货膨胀。在一般国家,如果货币增长速度如此之快,一般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但在中国没有出现,我们的CPI长期稳定在2%左右,这种低通胀,有利于经济增长。当然我们的代价是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出现了暴涨。这里面要正确地看待金融的作用。我把这个指标的变化更多地看成中国经济金融深化的指标,我不太把它看成是金融泡沫化的指标。


这是中国经济能够长达稳定40年增长而没有出现大危机的原因。其间虽然也有一些波动,但趋势是增长的。同时,金融市场也没有出现大的危机,虽然2015年出现了股市接近危机的状态,但是并没有出现人们想象的全面的金融危机。刚才我接受了一家香港媒体的采访,他们总问中国会不会出现金融危机,我说至少到目前不会,未来我不知道。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金融发生了五大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金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结构变化主要朝着市场化方向调整,其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证券化金融资产在这40年中规模和比重都有很大的提高和增长。证券化金融资产现在已经达到110万亿左右,股票+债券,按照最宽的金融资产口径大概也占到1/3,按比较窄的口径接近50%。这种结构的变化预示着中国的金融功能在发生调整。在过去银行类资产占绝对主导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功能主要是融资功能,财富管理功能非常弱。证券化金融资产比重的提升,提升了中国金融财富管理的功能,这和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当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的时候,社会对金融财富管理功能的要求求是非常高的,要求金融体系必须提供大量的资产管理的基础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刚好满足了这个需求。中国金融结构这40年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个变化符合金融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第二,中国金融功能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正在由单一的融资功能为主,走向融资和财富管理并重的时代,我们顺应这种趋势。我们的监管政策也应该顺应这个趋势,而不是逆趋势。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政策是逆趋势而为的。


第三,中国金融业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是单一的金融业态,主要是银行和类银行金融机构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金融业态,现在慢慢过渡到多元金融业态,也就是科技金融业态正在很快发展起来,这是中国金融变化的显著特征。多元化的金融业态提高了中国金融的效率,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基本动力。第三方支付,数字技术对金融的渗透,使金融的功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中国是金融业态最为丰富的国家,特别是第三金融业态。


第四,风险结构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也在提醒金融监管和金融规则要做调整,中国金融风险由过去单一的风险,机构风险为主正在走向市场风险和机构风险并存的时代。这里面市场风险变得非常重要,因为证券化金融资产主要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的核心是透明度风险,这就是我们过去金融监管主要是监管金融机构,对金融机构监管的重点在于资本充足率。我们正在从资本金监管为主过渡到资本充足监管和透明度监管并存的时代,所以监管的规则要做调整。


第五,监管架构也做了调整,从过去单一监管走向分业监管,从今年开始正在走向新的发监管模式,即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模式,这和风险结构发生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40年来中国金融取得的成效是主要的,在中国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两种力量在推动,一种是市场脱媒的力量在推动中国金融的变革,市场脱媒力量的结果就是资本市场的发展,最近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大家非常关注。这里面我特别强调市场波动是正常的,当市场波动对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威胁的时候,宏观经济部门做一些必要的提示,稳定市场的预期是必要的。同时监管是不能放松的,我们必须要依法监管,依规监管,合规监管,我不太赞成所谓的强监管、严监管,监管就是依规监管。我们监管的力度不能因为市场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不要市场上涨了就加强监管,市场下跌了就放松监管,这个不是正确的思路,任何时候都要依规监管,即使到今天,只要有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行为也要依法依规监管,监管是市场预期形成的重要保障。只有依法依规监管,合规监管,才能形成正常的市场预期机制。我们过去的市场预期被打破了,是因为监管并没有严格按照依法依规监管。


第二个是科技的力量,科技的力量加快了市场脱媒的进度。我认为,这40年来中国金融的成就是非常巨大的,另一方面我也特别强调监管必须依法监管、合规监管,不要推行超过合规监管的其他监管,我们的监管更不能因为市场的周期而发生任何变化。我要讲的就这些。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深度】吴晓求:改革开放40年,中国金融的变革与发展

【聚焦】吴晓求: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及与金融的关系

【独家】吴晓求:新全球化时代渐行渐近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