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大趋势3】加紧金融强国的战略布局正当其时
本文大概4600字,读完共需6分钟
本文摘自刘伟校长所主编的《中国改革大趋势》(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第二章第四节,标题是《走向金融强国之路》,主要论述了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必要性和战略布局。此书为人大重阳系列丛书之一,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将陆续与读者分享书中内容。文后附有相关阅读链接。
《中国改革大趋势》,刘伟主编,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
建设金融强国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11万亿美元,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是世界上两个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之一。相对于经济总量,我国的金融行业却没有取得相匹配的地位:金融结构虽然资产庞大,但是也存在人员臃肿、创新活力低的情况;人民币国际化取得巨大进展,但是国际影响力仍然排在五名以外,还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也存在短板,这些问题也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稳定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讲话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强大的金融是“强国梦”的重要支撑,因此,我国一定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金融,发展金融。
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回顾世界近现代史,建设金融强国是成为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要实现经济由大而强的转变,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作支撑。我国已经是金融大国,在通往金融强国的道路上仍然面临严峻挑战——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够成熟、金融乱象和金融腐败时有发生,特别是经济下行环境下,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压力增大。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人民币国际化取得进展,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倡议获得国际社会普遍响应,中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加紧金融强国的战略布局正当其时。
第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金融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制定金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将建设金融强国尽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引起全党全社会对金融发展和稳定的重视。应当在准确把握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客观情况的基础上,从战略角度和国家层面对金融强国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推进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出台,包括目标和重点任务、相关指标体系的设计、实施步骤和时间表等,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加强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强抵御经济波动和外部冲击的能力。充分发挥现有国内国际监管协调机制例如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金融稳定委员会等的作用,统筹协调跨境与国内监管、“一委一行两会”监管、中央与地方监管,还要与网信办协调金融信息的监管,以及与财政部协调地方债监测等;坚决治理金融市场乱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和腐败行为,有效地识别金融风险的滋生部位,实时监测及时预警,阻断风险的发生和传导扩散;加强对金融舆情的监测和把控能力,发挥智库的功能,发挥意见领袖在金融舆情中的引导和纠偏作用,防止负面、不实信息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二,做强实体经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实现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伴随实体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投融资需求是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反之金融通过资金的优化配置决定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结构,二者相互促进,互为表里。
我国应当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打牢金融发展的根基。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淘汰落后产能;稳妥推进去杠杆,减少企业负债率,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杠杆约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国家制造战略的实施。继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科学筹备规划雄安新区的建设,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将支持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打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通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市场化改革等,推进国企改革,打破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兜底行为。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多元化的融资需求;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的比例,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市场。防止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的自体循环,规范银行同业业务和资管业务的发展;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防止资金过多地流入房地产市场,保证住房的居住属性。
第三,从硬件设施和软环境建设两方面,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
在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硬件设施和软环境建设要双管齐下,完善金融产业链条,推动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高度重视金融基础设施在经济增长、制度变革、应对风险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其作为金融改革的配套体系协调推进。不仅要加强硬件设施诸如支付清算系统、征信系统等建设,还要完善金融法制环境、社会信用环境、金融监管、定价机制等软环境。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同时理顺体制机制,打破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加强不同部门、不同市场、不同区域间的协调配合。
既要借鉴国际发展经验、对接国际标准,也要积极建立“中国”标准,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影响力。具体而言,在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上,要与时俱进,适应支付需求的变化,积极发展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终端技术;运用信息科技和智能技术,打造先进、稳健的支付体系;在共享国内资源的基础上与国际支付清算系统形成对接,实现内外标准统一和互联互通。在社会信用环境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建立统一的金融信息大数据平台,发挥其在金融信息获取分析和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扩大金融信息披露范围,强化金融信息披露标准,提高金融信息透明度;培养出一批专业性强、特色鲜明、拥有自身优势的本土金融信息服务企业,并推动其“走出去”,逐步提升中国金融信息服务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第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跨越式发展,解决金融领域的核心问题,加快互联网对传统金融部门的改造。
发挥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核心生产力的作用,替代日渐式微的人口红利。加大金融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优化资金配置效率、强化金融风险管理、保障金融系统安全,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保持我国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领先地位。例如利用云计算技术处理电商交易平台的大数据信息,精准获取用户的投融资需求并且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投资智能化,大大节约人力成本;发展生物识别技术、验证技术、数字签名技术以简化支付清算过程,逐渐实现完全电子化交易;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互联网交易的信任和安全问题,积极开拓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空间。
发挥“互联网+”的乘数效应,加快传统金融部门的转型升级,提高金融行业的整体运行效率。除了要继续稳妥推进互联网支付和投融资业务例如第三方支付、电商网络信贷、类余额宝、众筹融资、P2P网络借贷等的发展,还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部门的网上金融业务进行改造,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的网络化。传统金融部门要加快向互联网方向的转型速度,通过提升管理、优化服务、创新产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新兴互联网金融行业要发挥小额、大众、公开的特点,在普惠金融方面例如小微、“三农”等领域重点发力。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实现优势互补,细分金融市场,重塑金融格局,打造高效便利普惠的金融生态系统。
第五,推动国际金融合作,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提升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
提高人民币的自治力和影响力,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拓展离岸人民币交易市场平台,提高经常项目下人民币的结算比例,扩大货币互换国的数量和规模,更多地在境外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金融债和企业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促进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合作,逐渐改变牙买加货币体系(美元本位)之下世界金融格局,弱化美元霸权地位。
积极谋取金融和资本市场定价权,建成国际性的金融中心。为此,要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开放,放松金融管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自由兑换;在汇率、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领域,要积极搭建国际性的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加大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进行有深度的市场交易;形成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增加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参与;加快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如大型国际投行、信用评级机构等。
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成为国际金融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继续推进现有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改革,联合广大非话语霸权国开展与话语霸权国的对话、沟通和博弈,在决策机制、治理结构、贷款职能和资源分配等方面取得突破;充分利用区域性的金融合作机制,如“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央行的合作机制等,通过积极参与、增加出资比例或援助等方式,提升金融话语权的微观空间;倡议建立新的多边合作机制,如亚投行、“一带一路”等,增加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提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