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路”回应专栏3】王鹏:“一带一路”意在填补美国霸权真空?

人大重阳 2019-11-1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2600字,读完共需3分钟

编者按: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举行。目前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看法不一。不少消极的认知需要及时回应。人大重阳近年来调研数十国,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关切做出了有力的回应。“人大重阳”近期推出“带·路”回应专栏。本期作者王鹏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刊于2月19日海外网。



在国际舆论场里有关“一带一路”的众多困惑中,美国对它的认知以及中美关系是一个重要因素。“一带一路”倡议自从提出以来,正在全球不断赢得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认知、观感也逐渐从最初的不理解、不参与、甚至怀疑恐惧,逐步向理解、认同、参与、内化转变。


然而,在总体可喜的形势下,我们仍然需要看到一些问题。譬如,一些西方国家的智库在他们的调研报告中,仍然或有意、或无意地对“一带一路”的进行曲解。在众多的误读、扭曲中,有一种观点非常有代表性——“填补(美国)权力真空”说。


正如吴文成等学者所观察到的,在一些西方智库人士看来,特别是当特朗普政府采取保护主义政策时,美国经济霸主地位“行将终结”,只有中国才能填补美国经济霸主退位后的“空缺”,而“一带一路”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还有学者认定“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旨在“替代日益衰退的美国的国际主义”,意在填补美国领导力衰退留下的“领导力真空”[1]这种心态偏执地认定“一带一路”旨在“东半球取代美国的影响力”,孤立其他崛起大国,错误地认定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向欧洲和美国发送一个信号,表明自己希望在亚洲被视为一个超级大国,理应得到欧洲发达国家一样的受尊重地位。”[2]


作为当前国际体系中“唯一霸权国”的美国,对于中国的崛起高度焦虑,对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中国倡议、中国方案高度警觉在这一背景下,部分美国智库、政策人士倾向于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解读“一带一路”,认为“这些倡议的真正目的是安全”,旨在“填补(美国留下来的)权力真空”。尤其是当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外采取保护主义政策,这使得美国在全球(尤其是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经济霸主地位岌岌可危。而这时,全球也只有中国既有能力有存在一定意愿去“填补”美国经济霸主退位后的“空缺”——而“一带一路”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战略”。


在这一思路下,有部分美国学者进一步认定“一带一路”就是“有中国特色的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旨在“替代日益衰退的美国的国际主义”,意在填补美国领导力衰退留下的“领导力真空”吴文成、宋瑞琛等学者据此判断:上述心态偏执地认定“一带一路”旨在“东半球取代美国的影响力”,孤立其他崛起大国,错误地认定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向欧洲和美国发送一个信号,表明自己希望在亚洲被视为一个超级大国,理应得到欧洲发达国家一样的受尊重地位。”[3]


如果按照将“一带一路”等同于“马歇尔计划”的思路进一步推演,美国部分学者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填补美国权力真空”的“大战略”,也就不奇怪了。因此,在他们眼里,“一带一路”不仅直接对美国的安全与利益构成了威胁,而且挑战了当前的地区与全国国际秩序。他们担心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展,21世纪的中国将如20世纪的美国形塑战后欧洲一样形塑整个世界。他们还认为,“一带一路”构成了中国再平衡美国主导下世界秩序的部分努力。它可能会在由近代西方国家所建立“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内,将亚洲等“非欧洲文明国家”历史上第一次推向“全球秩序的中心位置”,并改变这一秩序的内在结构。


然而遗憾的是,上述所有观察与后续的推理,其实都是建立在对“臆想事实”的错误认知基础之上,同时也伴以一定的逻辑谬误,故而得出了最后的错误结论。


首先,所谓“美国霸权真空”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美国(在东亚-西太地区)“护持霸权”的行为从来没有停止过。至今,美国依然在亚太地区保有质量和数量超过所属地区任何一个国家的海空军事力量,以及大量的军事基地。从日本的佐世保到印度洋上的迭戈加西亚,从驻阿富汗的美军官兵到“寄存”于美国本土的新加坡国防军战机群,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美国和美军正在从亚太地区撤离。相反,在“印太”的新旗帜下,特朗普内阁正不动声色地继续奉行其前任奥巴马时期提出的“重返亚太”战略——尽管事实上美国从未“离开”亚太,又何来“重返”呢?


不仅如此,美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长期并继续保持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印太地区的国家施加影响,从普通老百姓手里的可口可乐、观赏的好莱坞大片,到每个手机、电脑硬件中的芯片,再到骑车、飞机发动机,“美国制造”无处不在,“美国价值”也随着“美国产品”、“美国文化”的强势输出而占领全球。


由此可见,所谓“美国权力真空”这个命题本身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那么进一步追问:美国部分智库、学者和政策人士为何要炮制出这一“伪概念”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该话语烘托出“一带一路”版的新型中国威胁论。只不过传统“中国威胁论”主要是指涉中国的发展对其(弱小)邻国构成所谓“威胁”,而这次则把矛头对准了世界头号强国自身。另一方面,熟知美国政治与商业运作模式的人都知道一个叫“军工复合体”的概念。它是说在美国,军工产业、国会议员、五角大楼以及一系列智库、高校研究人员,已经结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需要不断渲染“外国威胁”来为不断加码的美国军费提供“事实依据”,从而实现本集团的利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所谓“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填补美国权力真空”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首先它是建立在“美国已经撤离,亚太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这样一个完全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主观臆想之上。其次,该说法也曲解了“一带一路”的本意,并且对六年来它的实际推行过程与所得效果选择性无视,而主观认定其就是专门针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而设置的某种地缘战略,甚至以种种并不贴切的类比(如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等),牵强附会,强行把主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互说利共赢的“一带一路”说成是争夺地缘战略利益、组建相互敌对的阵营和意识形态对抗。这些对“一带一路”无心的误会和有心的曲解,不仅无意于该倡议的建设,同时也不利于那些误听谣言、轻信讹传的国家的自身利益。对此,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应该正本清源,讲好“一带一路”的合作故事,为所有参与国家的人民增添福祉。


注:

[1] Arun K. Singh,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Marshall Plan Speech”, The 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 June 6, 2017, http://www.gmfus.org/blog/2017/06/06/70th-anniversary-marshall-plan-speech.

[2] 吴文成:《美国著名智库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分歧与美国对华多重身份定位》,载《国际论坛》,2018年第4期,第1-9页。

[3] 吴文成:《美国著名智库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分歧与美国对华多重身份定位》,载《国际论坛》,2018年第4期,第1-9页。宋瑞琛:《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及中国的策略选择——基于对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和外交关系委员会学者观点的分析》,载《国际展望》,2017年第6期,第57-74页。



推荐阅读

【“带·路”回应专栏2】董希淼:“一带一路”投资不是“无底洞”,风险可控!

【“带·路”回应专栏1】中国人对西方抹黑说“不”,要斩钉截铁,亦要讲求技巧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