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黄震:金融科技防控风险应成核心竞争力

人大重阳 2019-12-17

以下文章来源于黄震互联网金融 ,作者黄震互联网金融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1400字,读完共需2分钟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震教授接受“新华访谈”视频专访,为各位网友解读金融科技的安全和风险问题,并展望了金融科技行业的未来,本文转自9月4日“黄震互联网金融”微信公众号。



视频来源:新华访谈


主持人:金融科技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核心技术的支持,安全问题一直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伴随的问题,您觉得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是如何恪守安全红线的?

黄震:在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发展中,安全是发展的底线,用户的个人数据、财产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是不敢使用的。在这些新技术支持下,当前安全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们的安全不仅仅只是资金安全,以前由于金融是涉及资金的行业,资金财产安全是首要的。而今天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支持下的金融科技,首先要考虑的是技术的安全,技术投入使用是否稳定、是否可靠、是否安全,要让用户放心使用这些工具、APP等。如果用户使用APP时导致数据泄露,那怎么敢继续使用这个APP?因此,技术安全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第二,因为新技术背后是技术终端设备,会采集、存储和使用个人数据,所以金融数据管理和使用是安全的又一道防线。金融行业是一个数据处理的行业,保障数据安全才能保障金融安全。
第三,资金的安全。要让我们用户的资金安全在资金流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保障。金融安全不仅涉及到用户终端,也涉及到用户连着的每个环节的网络、基础设施,这些都应该得到金融安全的保障。
主持人:在防范化解金融业重大风险等方面,您觉得金融科技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黄震:第一,早些时候金融科技主要帮助金融机构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更好的服务客户。但是随着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国家提出将防控金融风险作为主战场,金融科技也逐渐转型转向防控风险方面,以防控风险为主战场的金融科技有合规科技、内控科技、征信科技以及当前一些政策平台都是用来帮助我们完善金融科技转向风控的技术应用。在防控金融风险过程中,技术是中立的,监管者如果能够用好科技,就可以将技术作为监管科技来防控风险。
第二,科技不能关起门来搞,要在互联网、万物互联的背景下,连接各个用户、各个终端,跟监管进行合作协同,才能更好的防控风险。同时,对于风险要用大数据作为风控手段,运用大数据进行及早监测、及早预防、及早处置,不至于使风险成为隐患集聚或者进一步扩大转移。
第三,金融行业本身是一个驾驭风险和管理风险的行业,要运用技术对风险进行隔离、分散。如今技术恰恰可以起到作用,比如用区块链分布式的交易结构和分布式的存储,使资金风险进行分布式的离散的分配状态,不会形成风险的集聚和进一步扩散。
因此,金融领域应用新技术,不仅可以做营销,也可以做风险防控,这种尝试越来越多,特别是把技术放到交易场景中间,嵌入交易场景,进行实时动态进行监测和处置。
主持人:您对金融科技行业未来有什么期盼吗?
黄震:金融科技在这十年期间极其迅速的出现了由“+互联网”到“互联网+”,“+区块链”到“区块链+”,“+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我们一般把“金融+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称之为上半场,中国金融科技上半场也在不断的扩展它的战场。而“互联网+金融”或者“区块链+金融”、“人工智能+金融”被称之为金融科技下半场,正在波澜壮阔拓展之中。我认为这里面大有可为,只不过对于金融科技应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要以驾驭管理风险作为金融本质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来建设,这是前提。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