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报告】“偷师”中国?近年来俄罗斯对华认知究竟发生哪些变化?

人大重阳 2019-12-1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5000字,读完共需7分钟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基建项目的推进,中俄两国进入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互帮互助、互学互鉴的案例越来越多。为此,人大重阳11月11日召开《“偷师”中国? 近年俄罗斯对华认知心态的新变化及其前景展望》报告发布会暨“中俄人文交流”研讨会,旨在探讨新时代下的中俄发展模式中的变化。以下为报告简版,作者王文、张婷婷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助理研究员



俄罗斯对华认知延续着多年友好合作的方向。近年来的事实表明,这一趋势则体现为进一步积极评价中国在政治、经济、金融等领域的治理经验,强调互信互鉴,深化与中国在多领域合作。

一、多样化是当代俄罗斯对华认知的主要特征

总体而言,目前俄罗斯对华认知呈现出较为积极而多样化特征,具体体现在不同方面:认知群体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知华型、本土型和亲西方型三类;认知方式较为多元化;地域分布呈现出欧洲部分与远东部分,以及城市与农村的差别。


二、近年俄罗斯对华心态的积极转变及其具体体现

虽然,当代俄罗斯对华主流认知是多样化的,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近年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甚至出现希望参考或借鉴中国发展经验的声音。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他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在政治、经济、金融等领域的治理经验和新动向。

(一)对中国政治治理经验的关注

关注中国发展经验。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俄罗斯政治精英越来越趋于反思西方模式,到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加速推进“转向东方”战略,强化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也使得俄方更多地关注中国的发展经验。

关注中国反腐经验。根据2017年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发布的全球清廉指数排名(虽然此机构数据的采集背景仍值得考察),俄罗斯仍位居 135 位。近两年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反腐运动,俄罗斯开始把目光投到邻国——中国的反腐经验上。


关注中国的网络治理方式。近几年来,以“夺命蓝鲸”等网络为工具教唆青少年自杀的事件频发,网络引发的犯罪活动已经成为俄罗斯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

 
(二)持续强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经验的关注

学界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兴趣正在扩展。不少俄罗斯经济学专家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得益于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式。

关注中国“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经济特区可以成为一个国家实现经济改革目标的试验场地。当代俄罗斯自由派的代表性人物伊诺泽姆采夫(В.Л. Иноземцев)就指出,俄罗斯当局推动远东发展的出发点应该是充分利用其作为沿岸领土的潜力,特别是与中国接壤的发展空间,在这方面,中国深圳经济特区的做法值得学习。
 

图1:俄罗斯经济特区分布状况

注重中国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经验。俄罗斯建有很多工业园区,如,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化学和机械工业园区、以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为中心的钢铁和机械重工业园区等。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一批绿色、环保、智能、物流便利的高技术园区逐渐被建立起来,传统的工业园区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要。近年来,中国园区建设经验开始进入俄罗斯,如,由中国央企直接投资运营的格林伍德商贸园区。
借鉴中国电子商务经验打造俄版“阿里巴巴”。俄罗斯拥有较大规模的电商市场,据2018年10月俄电商企业协会的预测,2019年俄罗斯人当中将近5000亿卢布花在国外电子商城购物上,其中超过50%消费额“流向”中国。俄负责邮政物流的专家伊戈尔·切布宁(Игорь Чебунин)透露:2018年前9个月比去年同期多出25%国际包裹,其中94%来自中国。


(三)重视中国的金融发展走向

经济圈精英开始注意到中国金融体系的优长。中国推动经济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绩,促使一些俄罗斯经济圈精英看到中国发展方式的独特性和影响力,主张参考中国经验。

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期盼。俄罗斯国内的主流媒体,如《塔斯社》《俄罗斯新闻社》《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等,也对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进行过多次报道。


三、以加强实践和深化研究推进俄对华认知的积极趋势


虽然,当前俄罗斯对华认知出现上述新的积极变化,但不得不指出的是,这些变化的态势远不意味着最终定型,且显示出一定的脆弱性特征。为此,有必要继续巩固这些积极变化,进一步充实当前和未来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与发展空间。

(一)需要以契合实际的扎实努力和深入研究,推动塑造更为健全、理性的俄罗斯对华认知。从国家层面来讲,需要积极回应俄罗斯心态调整,深化与俄合作,为两国进一步增进互信提供机会。从社会层面来讲,智库要发挥运用各种交往空间便利开展二轨外交,接触并培育俄罗斯对华友好力量,为两国加强沟通、深化各领域合作提供更多平台。

(二)以积极而慎重的态度借鉴俄罗斯相对优势,加强互信互鉴。长期在莫斯科生活的中国企业家谢林就指出,“中俄关系正在进入新时代。两国都要放下身段,超越历史,认真发掘对方的优点与长处。”

(三)俄希望提升中俄双方合作水平的一些公开评论,需要引起关注。俄专家斯科瑟列夫(Владимир Скосырев)最近在《独立报》撰文,提出:“‘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目前尚无一个项目落实”;“2013 年中国前往欧洲的铁路运输 99%从俄罗斯过境,而至 2017 年初,这一比例已至 15%”。

 

结语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给世界不少国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中国发展经验。俄罗斯也不例外,其国内越来越多地出现重视中国发展经验的声音,并在一些领域尝试参考或借鉴中国经验。但鉴于中国自身也存在着新的发展风险,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借助俄罗斯对华认知变化的积极态势,中国也需要务实并夯实发展内核动力,提炼中国经验,汲取俄罗斯现存优长,以双赢利益为动力,让俄罗斯更愿意与中国开展合作,推动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注:

本报告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婷婷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系列成果发表于:王文、张婷婷:《俄罗斯对华认知的新变化及前景展望》,《俄罗斯研究》2019 年第 2期,第 67-87页;王文、张婷婷:《俄罗斯对华认知发生更多积极变化》,载《参考消息》,2019年6月4日;王文:《俄罗斯悄然“偷师”中国》,载《环球时报》,2018年4月11日;感谢冯绍雷、万青松以及匿名审稿等学者对论文初稿提出的建议,文中错误由作者负责。




推荐阅读

【解局】大变局时代的中国经贸如何升级?这篇报告为您全景剖析

【独家报告】来华留学生有“渣”,但别否认70年来中国在培养全球栋梁之才

【重磅】美国前高官撰写高质量“一带一路”报告(附全文)

【聚焦】为何要推动“一带一路学”?实践对接学理已迫在眉睫!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