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概4000字,读完共需5分钟
演讲者胡锡进系环球时报总编辑,本文为12月17日“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上的闭幕主旨演讲实录,全文为独家首发。
谢谢王文,谢谢大家!在过去,我对智库不太了解,是通过王文来了解智库的。而我了解的智库,首先是特别能发掘人才,王文就是这样被人大重阳发掘的。其次,各个智库研究经费比报纸的经费充裕很多,所以智库是代表着未来。
今天开的是国际影响力论坛,而且是智库的国际影响力,这是一件大事:首先,讲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先得中国有影响力。中国影响力越大,中国软实力越高,中国智库的影响力都会都跟着水涨船高。这些年在国际上逐渐出现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文化现象,比如在外网走红的李子柒。李子柒能火,很大原因是因为整个中国的影响力大了,世界开始关注中国了。所以突然出现这样的女孩,以这种方式拍中国,就一下能抓住很多人的眼球。各位老师都很清楚,大格局会带动很多细节的活跃。现在,中国的硬实力是一下子崛起的,所以对于相对落后一点的软实力,咱们别太着急。打个比方,富人俱乐部成员都是很有钱的,眼看着一直都很穷的人突然变得特别富,他们心里总会不舒服,觉得是暴发户,所以不带中国玩了,并且什么事儿都挑中国的毛病,相信一定会有这样的阶段。中国一发展起来,就到处盖楼、修桥,那都是好事,但英国报纸说中国飞速发展用的钢特别多,导致伦敦的井盖纷纷丢失,说伦敦井盖丢失是中国基建造成的!又比如,加拿大人说中国的食品丰富,中国人什么都吃,说中国人的胃正在改变加拿大沿岸海龟的生活习性,导致海龟不敢爬上岸。这都是在找中国茬儿,实际上,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一个阶段,如果我们明白了怎么样突破这个阶段,我们就会往前走,就会越来越有影响力,而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各行各业的人都往前奔。
比如智库,我们往前走,怎么走?从旁观者角度看智库,我仰视智库,仰望智库,并且是断脖式仰望。因此,也从旁观者角度给智库提点建议:智库的研究需要大胆,需要充分解放思想,充分说实话,这点特别重要!现在热战打不起来,美国不敢发动核战争。美国能毁中国100回,中国只能摧毁美国1回。但1回和100回是一样的,中美有相互的威慑,大的战争打不起来,打小战争也不是那么容易,要打的只可能是贸易战、舆论战,尤其是舆论战。舆论战天天在打,那中国是不是舆论力量应该强?然而,恰恰我们舆论力量有点弱,我们的舆论力量一到关键时刻,就无法起作用。这不行,我们舆论要增加影响力。我们要多说话,多说对舆论斗争有利的话,咱们智库也应该多说,多搞扎实的研究,我觉得大学里有的学者研究不够深,研究应该充分扎实,这是一个基础。另外,多实事求是地来撰写报告,实事求是有两个方向:第一,智库的报告得实事求是。舆论能不能真实,舆论对国家的判断,对世界的判断能不能实事求是,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智库的成果,我们的舆论需要靠智库来承担这份责任。如果智库发布的报告很实事求是,发出的声音非常真实、客观,那么我想舆论的实事求是就能够坚持住,就不会走样。第二,智库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千万不要随西方的舆论跑。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中国人看很多事情的眼光无形中就是西方社会看中国的眼光,实际上不能这样。中国好多事情哪能让西方舆论指导我们?中国社会这么大,这么复杂。比如媒体都是西方发明的,电视、广播、互联网都是西方发明的。而中国政治体制跟西方不一样,媒体来到中国后就必须进行中国化的改造。媒体可以说是政治体制的一个外壳,跟政治体制是量体裁衣的关系,西方媒体方式中国不可能完全照搬。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就要做中国的媒体,既要传播信息,做到尽量开放,同时要发挥建设性的作用,这是中国媒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做总编辑比西方媒体总编辑难度要大多了,我说什么话要传播信息,确实要考虑信息传播出去,做这个评论是不是对我们的社会有建设性,这我一定要考虑。不考虑是不行的,我觉得我们智库也是这样,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心骨,因为社会体制的不一样,我们要在取西方之所长的同时,探索我们自己的道路,这两者都要坚持。做智库很不容易,其实在中国做什么都不容易。媒体跟智库是联动的关系,希望智库能拿出越来越多的干货,我们媒体愿意做智库的传声筒,我们既是党的喉舌,也是智库的传声筒。你们在很高的高位,我们媒体经常断头式仰望你们,给大家服务好,报道好。
大会闭幕环节,主持人王文(左),演讲嘉宾胡锡进(中)、刘欣(右)
提问1:您对智库提出的建议里有个很好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实事求是和揣摩上意。《环球时报》其实也在这个漩涡当中,那么《环球时报》和您本人是如何处理好这两者关系的,如何把好这个度的问题?
胡锡进:我们是在公开的舆论场上的一个媒体,智库很多东西是写报告,写报告跟我们的传播面不一样。我觉得,说心里话,我没有在揣摩上意,我在承担我的责任。比如一个报道出来,报道需要有建设性的效用,这是我的责任。别人老问我你到底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外国人、中国人都这么问,其实你跟我的问题是一样的。《人民日报》任命了我,一张纸把我调走,那是能控制我的,但同时我们又是市场化的媒体,在市场上生存,老百姓不读我们的报纸,不读我们的广告,我们也得死。所以宣传部门和人民群众,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都是我的老板,这边一鞭子,那边一鞭子,我跟陀螺似的在转,我得能转得动!因为我的最深刻体会是我的“两个老板”:党和政府和人民群众他们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要做的是每个敏感时刻尽量都发出声音,而且我要做的是把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起来,而不是把它们对立起来,这就是我的工作。我会按照我的思路、初衷去工作就不存在您刚才说的问题了,做我该做的事情。我做得对,会有人表扬;我做错,会有人批评我。批评就批评,年轻人会被批评,子女会被批评,我们谁不会被批评呢?为什么那么在意被领导表扬和批评?我们把报纸的任务做好,智库把智库的角色担当好了,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在意受不受到批评。提问2:您做了这么多年社评,怎么能够保持鲜活的状态,怎么老能有思想往上写?在座年轻同志比较多,您也给大家传授下经验。
胡锡进:我一年大约写500-600篇社评,还做很多音频、视频,工作量很大,挺累的,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乐此不疲,就不觉得累了。另外,我会给自己的工作确立一点挑战性,那种挑战会让你变得兴奋,所以有的时候遇到困难会不那么抱怨。一定要爱自己的工作,新闻工作,你喜欢它,就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就不会觉得累,有一点挑战性,做得就会更兴奋。提问3:我的问题是在我们后30年中国崛起,实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面临第一个拦路虎是美国,我们怎么样把这个问题扫除?我们国家过了中美关系的坎,中国强国之路就会非常宽广。
胡锡进:美国实力摆在那儿,美国旁边还有整个西方,中国别琢磨着怎么迈过它这道坎,应该去思考怎么样跟它一起共生、共存。对于中国的崛起,我们自己心里不要想着零和关系,好像一定要超越它,把它给压住。中国的消费,汽车、电力所有消费都达到美国西方的标准,如果不另辟蹊径的话,这个世界承受不了。所以首先中国不要去琢磨怎么迈过美国这道坎,怎么想着跟它共生共存,这点很重要。美国现在现实给我们很多压力,对这种压力,建议中国非常理性、冷静地面对。一是不能跟美国真的搞冷战。我们不能跟它迎头对撞,中国懂太极,美国人不懂,中国人懂周旋,不能跟他对撞,所以我们要跟美国周旋。二是不能躲起来,缩进碉堡里死守。面对美国的压力怎么办?中国人民要唱着歌、跳着舞、玩着抖音、上着淘宝、拼多多,用一波又一波释放出来的活力来瓦解美国的冲击波,这是中国应有的策略。具体的做法需要全社会都参与,并不是都要参与跟美国去对撞,而是把美国拉进来、拖住,他就打不了了。比如这次达成的协议,我们多买美国一点农产品,没坏处,多买一点就把美国给套住了。特朗普跟农民说,你们买更大的拖拉机,等到美国农民都买了更大的拖拉机、更多的土地,农场更加扩大了,哪天中国人突然不买他们的农产品了,美国农民就会强烈反弹,反对白宫。中国过去买美国的产品太少了,中国赚了钱给美国人当国债去花,何必呢?多买点美国的产品,让它多给咱们生产点产品没坏处。提问4:作为在外留学的学生,既作为学者,也作为一名中国人,您对留学生在外面从民间角度打好舆论战有什么建议吗?
胡锡进:我劝留学生朋友们,首先好好学习,感谢留学生朋友们、年轻人们都有一种家国情怀,在国外还惦记着舆论战,这个情怀很高、境界很高,但劝大家首先好好学习,好好做人,让周围的人都看到中国留学生是非常优秀的中国孩子,中国留学生是非常讲礼的,跟周围人能相处非常和谐的。留学生把这件事情做好了,是最重要的。请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报道
12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光明日报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网、《智库理论与实践》杂志社联合承办的“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作为行业内以“智库国际影响力”为主题的最大盛会,邀请了多位中央部委领导及智库、媒体界近百位专家和学者参与讨论,共有500多位各界人士出席,为中国智库更好地提升国际影响力打下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