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产业链断裂和停摆的可能性加大,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冲击?

王文 人大重阳 2020-09-04

点击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2300字,读完共需3分钟


受访专家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本文刊于4月7日《时代周报》,原标题为《外贸企业供应链掌控力需提升》

国际疫情影响下,我国外贸企业正在经受考验。

4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外需拉动持续放缓,货物流通严重受阻。这期间不少国家都封国封城,导致了人员和物流的阻隔,冲击外贸行业发展。
“疫情冲击欧美多国经济,导致需求锐减,订单减少。我国1-2月份进出口的速度分别下滑17%和4%,尽管不是首次,但还是出现了外贸逆差。”王文表示。
外贸企业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影响外贸企业存活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国际疫情会引发外贸行业的哪些变化?采访中,王文对外贸行业在国际疫情影响下的危与机发表了看法。

本文在《时代周报》的版面截图
王文认为,全球产业链的细分工一定程度上助涨了国际疫情对外贸行业的影响。他表示,全球产业链分工越细,涉及的国家越多,产业链断裂和停摆的可能性加大,产业链的恢复也就更不容易。

“为此,不仅需要我国更多掌控产业链核心环节,增强产业链的稳健性、柔韧性和抗压性。也需要将产业链核心环节抓在手上,控制在国内生产,疫情期间,如国外无法恢复生产,可以考虑收回国内本土来生产。”王文说到。

加强抗风险能力


时代周报:疫情发生前,我国的外贸整体形势如何,呈现着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起着多大的作用?

王文:疫情发生前,我国外贸整体形势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我国是13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起到核心的关键作用。
首先是贸易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都迈上了新台阶。据商务部统计,2019年全年进出口实现了31.5万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17.2万亿元,增长5%,进口14.3万亿元,增长1.6%,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其次,无论贸易方式、贸易结构,还是创新能力均有提升。
一是贸易方式持续优化,中国七年开行中欧班列1万多趟,有效弥补了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海外营销能力不足等问题,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贸易结构继续完善,2019年国际市场布局明显优化,与“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10.8%,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至29.4%。对欧盟、东盟、拉美、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8%、14.1%、8%和6.8%。国内区域布局更合理,中西部地区出口占比18.3%。
三是贸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不断强化,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比如,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增长新亮点。
时代周报:疫情的冲击下,是否显现了我国外贸行业历来存在的一些问题?你认为未来外贸企业发展趋势会有什么变化?


王文: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暴露出我国外贸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外贸企业对全球供应链的掌控力和抗风险能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外贸企业整合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
二是外贸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问题,我国外贸企业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足,大部分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虽然在硬件设备上实现了数据化,但是在市场调查、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还没有使用信息技术,阻碍了发展效率的提高,加之疫情冲击,这种缺陷更加显现出来了。
所以外贸企业要转变思维,用新技术创新企业发展模式,才能迎接疫情大考,这是未来趋势之一。
第三,未来外贸企业可能会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供应链稳定上。由于受到疫情冲击,如今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和开放受到了重大影响,这或将导致企业采购来源多样化,企业将调整其在全球的布局,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把产业聚集在一个国家。

长期来说,外贸企业将完善进出口所涉及的各环节联通,加大物流渠道和海外仓建设,强化跨境电商业务,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危中带机


时代周报:从企业的角度,如何应对疫情对外贸的冲击和影响?国际疫情的冲击预计何时会有所缓解?


王文:要管理、利用好流动资金,尤其是中小企业,要用好供应链金融来加强资金管理;收缩远期投入,慎接远期订单;不要盲目地扩张,要管理好应收帐款。
此外,还需要适时并购重组。有实力的外贸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进行并购重组,对于掌握全球供应链、技术、市场的企业,利用欧美股市的下跌时机,适时出手并购重组。
事实上,疫情不缓解,其对外贸的冲击也不会缓解,但疫情缓解的具体时间要看疫情发展和各国对疫情控制,外贸受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疫情持续的时间和影响范围。
时代周报:危机之下,外贸企业是否还会有机遇显现?

王文:有危必有机。在全球率先控制疫情,复工复产将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占得先机,也为我们带来机遇。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为我们提供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会。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激发外贸供给侧改革中蕴藏的新动能、新模式,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换为创新驱动,更加强调技术进步,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发展战略,具有更为灵活有效的应对能力。
其次,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也为中日韩“新三国时代”带来机遇。
从2018年数据看,中日韩三国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3.1%,略低于美国的24%高于欧盟的21.4%。三国携手抗疫,互帮互助,均在疫情全球大暴发的初期有效控制了。
中日韩三国贸易结构互补,产业链深度融合,因此,三国可密切加强合作,加速中日韩自贸区签署和建设,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促进彼此间贸易交流。
最后,坚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经济复苏。
此次疫情中,我国不仅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医疗物资,而且也未停止共建“一带一路”的脚步。正是由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联防联控,不仅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而且也使得“一带一路”国家间的风险应对和政策配合更加完善。

(记者 陈婷)



《数字中国:区块链、智能革命与国家治理的未来》(王文 刘玉书 著) 中信出版社(请点击购买)

推荐阅读

中央提“做好长时间外部变化的准备”,怎样变?怎么办?(附直播预告)

【专访】帮美国抗疫,也等于帮中国自己,不怕美国忘恩负义

中国90后智库人眼中的《方.方.日记》

顶级金融学家谈房价下降,关键让老百姓有别处花钱(附视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码关注我们

人大重阳

微信号 : 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