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阳投资裘国根罕见发声:最容易亏大钱的投资者往往认为自己“很知道”

人大重阳 2022-04-2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大概8000字,读完共需20分钟



裘国根系重阳投资创始人、首席投资官,本文系其为重阳投资合伙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舒泰峰著书《财富是认知的变现》所作序,及其2011年的公开交流内容。本文转自1月2日“投资人记事”微信公众号。


       重阳投资合伙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舒泰峰著书《财富是认知的变现》即将上市,重阳投资创始人、首席投资官裘国根在书中写了一段1300字的序言,是多年来罕见的公开发声。

       舒泰峰于2014年加入重阳投资,此前在一线媒体拥有十年工作经验,曾任职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笔,《财经》杂志资深记者等职,著有政经畅销书《中国大趋势3》、《村治之变》等。

       作为媒体和投资界的跨界从业者,舒泰峰有自洽的逻辑和流畅的文笔,把投资常识解剖的清晰而生动,《财富是认知的变现》是作者在大量阅读后的沉淀,也是对投资实践和人性近距离的观察,还有活泼趣味的文笔。

       以下是裘国根专为《财富是认知的变现》写的序言原文,中国最老牌私募机构掌门人近30年投资实践的凝练。


裘国根

点击播放键听全文↓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投资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价值投资、行为金融和金融工程

金融工程以历史数据的系统归纳为基础,在逐步迈向成熟的中国资本市场将有越来越大的施展空间。不过,金融工程以未来会重复历史为基础,而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有其局限所在。

行为金融则以分析人性心理为基础,传统意义上的投资大师,无论是巴菲特这样的价值投资者,还是像索罗斯这样的狙击高手,本质上都是行为金融的成功实践者。

金融工程和行为金融各有其优势,但也都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所以价值投资(基本面投资)还是投资的基础方法。

我有一种感觉,未来在投资界取得类似今天巴菲特和索罗斯量级成就的人,可能属于价值投资、行为金融、金融工程的跨界立体化实践者。

《易经·系辞》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如果说金融工程更偏向纯粹的科学,那么价值投资、行为金融则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只是从投资实践来看,投资者往往更重视科学的部分,而对艺术的部分重视不足。投资的艺术部分是什么呢?归根结底在于人性。市场周期背后是人性周期,市场由人组成,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在恐惧和贪婪之间来回摆动,所以市场也在熊市和牛市之间来回波动。

人性的弱点还有很多,比如过度自信和一知半解。历史证明,最容易亏大钱的投资者往往认为自己“很知道”,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过度自信和一知半解是投资大忌。

再比如“急于求成”和“鸵鸟思维”。急于求成,追求一夜暴富是人性使然,却是长期投资成功的大敌。急于求成的人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难免导致决策草率。一个好的投资决策需要全方位对公司进行调研,这需要时间,切不可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很多时候,慢就是快。

与急于求成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是鸵鸟思维,对问题采取回避或消极拖延的态度。做投资,不该急的时候不能急,但该急的时候一定要急,比如学习、调研,要抱着迫切的态度将问题和疑点搞透。

所以,投资和决策需慎重,谋定而后动;研究和学习要积极,避免鸵鸟思维。

人性的弱点决定了做投资需要理性,重视概率思维,“遍历性”十分重要。

遍历性理论是说:若有一个随机过程,其过往的历史概率不能适用于其未来的情景,那么这个随机过程就不具有遍历性。

这一理论告诉我们,随着条件的变化,过往的成功经验并不必然适用于当下和未来。投资方法一定要尽量具备“遍历性”,否则就存在爆仓或出局的可能。所以投资要因时因势而变,切忌路径依赖。

舒泰峰及其新书《财富是认知的变现》

那么,决定人性周期的是什么呢?人性周期背后是生物周期。人的生物学构造决定了人类神经的承受极限,驱动人的心理在理性和癫狂之间摇摆。所以,只有了解人性和生物周期,才不会被大众情绪所左右,在投资中保持理性。

投资最好的杠杆是知识,财富复利背后是知识和思想的复利。我的同事舒泰峰认真梳理了财富认知方面的12个缺陷并探究了其背后的生物学根源,同时也给出了12个建设性的化解方案,虽未能全面覆盖,但不失为一部投资认知方面很好的普及读物。

作者具有一定的人文学科背景和多年媒体传播经验,又在重阳投资工作多年,使得这本书具有一种特别的跨界特色,文风生动好读,穿插的12章“老子对话巴菲特”使得投资学变得更具人文性,趣味盎然,令人耳目一新。


附:2011年裘国根的一次“敞开交流”:

总结投研12大误区

我在这一行干了将近二十年,有过很多教训,也得到了很多经验,今天来跟大家敞开交流一下。

首先跟大家谈一下一个优秀的研究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涉及到很多方面,今天没法系统地讲,简单地谈几个重要的方面。

第一,一个优秀的分析师应该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做投资核心要看对未来的认知能力,看谁更具有前瞻性。这就要求你不可能不学习,无论是多么厉害的投资大师,都应当持续学习。所以我认为学习能力是投研人员基本素质里面很重要的一面。

不仅仅是你读了多少书,学历背景怎么样,这只是一个方面。学习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调研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行动也很重要,要多看,多了解,把视野打开。

国庆是我本科毕业20周年,我是87级,1991年毕业。回到人大,新闻界的方汉奇老先生,85岁高龄了,送给我们做学生的三句话:

第一,身体最重要,第二要终身学习,第三要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包括团队内部的关系,亲人的关系,社会的关系。

所以,我们要保持一个学习的心态,阅读量也很重要,要多看书。

第二个很重要的是抗压能力。比如我最近压力很大,搞得筋疲力尽。干这一行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我们这一行需要积累,如何让自己顶住压力,应对各种各样的状态十分重要。

我很多朋友也做这行,最近身体一塌糊涂。我相信研究员也是一样,总归有各种各样的压力。抗压能力一部分是天生的,一部分是抗压的方法。把压力及时的化解,才能活得久,才能积累,才能成为资深人士。

下面主要跟大家交流一下我认为的研究和投资中常见的误区。

研究和投资中常见的误区

1. 一鸣惊人。很多人都想一鸣惊人,其实这一点很难。时间是我们这一行最好的朋友。例如巴菲特,现在已经80多岁了,如果之前去世,那就比较难成为里程碑式的人物。我们应保持平常心态,一步一步的积累。

一鸣惊人很难长久,时间会检验一切。我们这行有过很多点石成金的人物,但最终大多死掉了,所以投资最终还是看结果的。

一个做投资的人,你敢说自己成功,起码要符合下面两点的其中一点,一个是你已经死了,死前是成功的,第二个是你退出这个行业了,退出之前是成功的。

所以很多东西还是需要积累的。跟别的行业不一样,有时候,短期的成功很可能成为你长期成功的敌人。

2. 对波动做简单的线性分析。比如今天这样行情,很多人问什么原因。这也是人性使然。我自己也思考,股市是很多变量的函数,最重要的是经济基本面。

其实这远远不够。除了基本面,还有社会收益率水平、地缘政治、自然灾害、人的情绪等等,最终决定因素还是通过人的情绪,但人的情绪的认识太难了。

对波动不要做简单的线性分析。长期看股市的决定因素还是估值水平和供求关系。最重要的是这两个。短期看,多种因素造成了市场的波动。所以看待市场,还是要多维的视角来看,不要给股市波动找简单的理由。

3. 风险和收益分析的绝对化。投资学基本原理,风险和收益是孪生的。好的投资人要做相对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我们投资人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比如现在很多人看到的大多是风险。很多卖方的分析报告,提示的风险,大多一笔带过,我觉得还是应该对风险和收益做系统的分析。

对风险的分析分三个层次,第一是概率层次,第二个是期望值的计算,第三个层次是对黑天鹅和小概率事件的预防。好的投资人活下来,用比较小的风险博取较多的收益,肯定会成功。

4. 先尖端后基础。我们这一行门槛太低了,干我们这一行的人,他们在研究的都是尖端问题,但对财务、行业的ABC可能都不太懂,基本功不扎实。

我也这么告诫自己,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没有系统的教材,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其实我还在补课,我还在学习。我觉得还是把基础打好,在往尖端发展,肯定是有用的。

5. 无意中对自己和别人的苛求。你可能无意中会对自己和别人苛求,但这是违背常理的。比如经常会抱怨,我为什么不空仓呢,我为什么没有规避这个陷阱呢。但如果你总能规避的话,你就是神仙啊。

有时候我对研究员也是这样,这个机会你怎么没有发现呢。其实呢这是苛求了。有十个机会,抓住一两个就可以了,大的机会尽量抓住就可以了。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干我们这一行,要反过来说,是“机可失,时再来”。你要是都抓住了,你会发现,整个社会的财富都到你的腰包里了。

不要对自己和团队太苛求,否则整天后悔莫及,会死的很快,成不了巴菲特。首先让自己健康地活着,有积累,然后才能成为高端人才。

6. 片面强调投资的科学性或艺术性。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很多人,我也有很多朋友总是想把投资量化。

像美国上世纪90年代之前,据我所知,将投资的科学性发挥到极致,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B-S公式,已经发挥到极致。

但这也有反面的案例,如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过分强调投资的科学性,以为可以用模型数据解决一切,这是不可能的。量化,金融工程,可以作为重要的工具,但是不能作为全部的依据。

很多人认为用金融工程解决一切问题,我认为是不可能的。美国也从对金融工程的过度研究转到行为金融学上。行为金融学更多的在强调人性,投资的艺术性。

但也不能过度强调艺术性。否则同样也是很危险的。做投资做研究最好还是两者结合。平常工作中,既看到硬的一面(科学),也看到软的一面(艺术)。

7. 演绎和归纳、分析和综合的割裂。有些研究员,沉浸在自己的演绎中,一点归纳也没有,看看经济史,其实会觉得很可笑。

片面的归纳也是错的,最好是两者结合,犯错的概率会小一些。整体做拆分叫局部,局部到整体叫综合。局部的数据可能较为领先,也可能引导你进入误区。

比如有时草根调研得出的结论就很可笑。所以要尽可能全面的考虑。正如股市的波动是若干变量的函数一样,不要一成不变。

8. 研究和投资定位的错误。个人觉得研究和投资是两项工作,定位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是很好的分析者,但不一定是很好的投资者。有的是很好的投资者,不一定是很好的分析者。

研究和投资是两个活,研究是很细致的工作,需要将经济的情况、行业的情况,过去现在未来的情况,还有行业的潜力公司等等,都搞的很清楚。

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他性格中反人性的因素要多一些。比如巴菲特,我感觉他性格中就有很多反人性的东西。比方说暴跌的时候,他会去买,不买会睡不着觉。

一个人他如果能反人性,投资成功的概率就会多些。比如我这两天压力大,说明我反人性的地方还不够。

9. 对不同性质的资金或者投资者制定同质的投资策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投资方法,每个人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长期可持续的投资策略。

不可能一个投资策略适用所有的投资者,适用所有的资金。对不同的客户,要有细分的策略。

10. 大资金管理者或者服务者将宏观和微观分析割裂。比如,投资报告里面,所谓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长期看,我觉得,宏观、中观、微观其实很难割裂的。

如果你只看微观,你的视野是很狭窄的,未来很难管大钱。你看巴菲特,对宏观、行业、公司的分析都是很全面的。一定要有宏观视野,没有宏观视野的话,很多陷阱可能躲不开。

11. 大资金管理者忽视,投资组合估值安全边际和流动性的兼顾。大资金一定要关注流动性。好的组合一定是将两者结合的,一方面组合有流动性,一方面要有成长性。安东尼伯顿今年在香港亏了40%,就是这一点没做好。保持流动性使你有重来的机会。

12. 价值投资机械化。价值投资是比较确定的长期获得超额收益的方法,也是最有逻辑的方法,但也不要机械化。

有些人认为价值投资好像就是长期持有,然后伴随公司的成长。我觉得,价值投资,如果你觉得涨到位了,或者有更好的标的,或者你发现自己错了,就应该做一个调整。

价值投资要用一个接力法。不要喜欢几个公司,长期就在这几个公司里面兜圈子。我们刚才也提到了要保持学习。

很多人说我持股比较集中,其实我也很无奈,我内心希望组合搞得更宽泛,协方差更低一些,但前提是不降低投资标的的品质。长期看这样是抗风险最强的。

问答环节

Q1:您做过交易员,这对您投资哲学的形成有何帮助?我们这些以研究起步的新人要形成一定的投资哲学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裘国根:我个人属于风险偏好类型的人。当年我们毕业去深圳的人很多有这种偏好。

深圳后来出现了很多很多厉害的企业,有人说是因为深圳这种土壤,我觉得土壤是很虚的词,其实主要是因为这帮人的创业精神。学生包括很多已经毕业工作了的人,他们是有风险偏好的,不安于现状。

那段经历,只是让我很早了解到,这一行,你是可以赚到大钱的,也对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当时股票交易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一行里曾经很多人有过钱,透支一波下来,后来分文不剩。

再者就是这一行很多高人,关键还是要学到别人的长处。杰克·韦尔奇前段时间在中国交流,他讲的很好,谁是最厉害的CEO,某个人能把几个人的优点看到并学习,他就是最厉害的。

我们这一行也一样,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如果适合自己的话,学过来。所以从一开始,如果处在一个相对高端的团队里面,学到的东西会更多。

Q2:刚才您提到您的投资历史,您的很多重仓个股都是符合经济波动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从现在看,展望未来十年,怎样看大的经济波动和产业发展方向?

一个投资大师除了时间这个维度之外,可能还有一个投资风格,您自己投资的特点怎样概括?

裘国根:第一个问题现在说的比较多的是中国经济面临转型,转型并非一个概念,还是依靠内需带动。从很多数据可以看出来,很多外需导向的企业损失很大。我个人是很看中内需方向的企业,因为中国13亿人,是个很大的市场。

我是浙江人,回老家的时候跟商人探讨中国经济的未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有三个东西在过去:靠胆大赚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高负债经营就能够成功的时代已经过去、盲目多元化的时代在过去。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我们的策略提的比较多的是护城河在加深加宽、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里的龙头企业,不一定是大盘股,也无论强周期或弱周期。

我们看五六年以前,无论三一、海螺还是格力,从销售、盈利能力和股价,毫无疑问是成长公司,而且都有高速的成长能力。按照我们的观点,它们肯定是强周期行业。另外一些弱周期行业,包括最近在香港跌得很惨的李宁、苏宁环球,酒类,很多企业都没了。

真正的看公司,不能简单的以强周期和弱周期一概而论,弱周期行业里当然有成长公司,但强周期行业里也会有。

还是要放在大的宏观背景下去看行业、看公司。现在比较看好已经经历行业洗牌、没有被市场预期的、有核心竞争力的这些公司。

第二个问题关于投资风格:我本人是典型的基本面投资者,也曾经尝试timing,发现timing很难,但是明显被高估或者被低估时可以做择时。

你说2600是底,还是2200是底,这个很难判断。我们说6000点时泡沫很大,1000点时被低估,大部分时候都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所以我的风格还是基本面导向,尽可能发现市场上估值安全性较高的投资标的。

因为你觉得它便宜,为什么便宜呢,不被别人认可。所以可以相对来说逆向投资。当然逆向投资有时候是对的,有时候是错的;错的要去改正,正确的要有勇气坚持。

Q3:就您的观察和对未来的判断,一个研究员有多少可能的成长路径和职业生涯?

裘国根:如果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投资人,性格方面需要有一定的特质。中国证券市场会越来越成熟,短期看分析师的薪水和地位不如基金经理,这将会成为历史,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的存在条件。

我的看法是早定位,看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你觉得自己适合做投资,应该去买方。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好的投资者应当具备哪些素质,好的心态和很好的抗压能力非常重要。

Q4:您一直劝导我们多学习,组合要分散。多去看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一个矛盾的问题是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关于分散和集中的度,您是如何把握的?

您提到反对把价值投资机械化,能否阐述一下价值投资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裘国根:第一个问题,我觉得组合可以说除了一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做投资最好有强大的团队,或者是很好的利用卖方的力量。但是需要有一定的甄别能力,哪些分析师的观点是有前瞻性的、是已经分析了公司的本质的。

但是有时候组合要分散肯定是很难的,因为看过去可能没有特别多的标的。而且一条投资主线,比如刚才说的内需导向、有核心竞争力的、护城河变宽变深的企业可能都有相关性,要把它们的协方差降低的话可能是另外一条主线。

但往往某个阶段可能投资的主线不会有很多条,经济发展决定了不会有很多条,这也是很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但对于自己的投资逻辑有充分信心的话,不妨沿着一条线去做,在这条线上尽可能的找组合,分散化。

价值投资其实还是要回归本质,买股票本身还是买公司;长期看,这是最能积累的。现在的炒进炒出,对于自己的成长并不大。

如果对于基本面的分析不断积累,不断学习,我相信假以时日,厚度会越来越厚。这也是最可以积累经验的方法。

Q5:根据资产定价理论,一定的收益对应相对的风险,您是否认同?在熊市和牛市中可能不成立,您如何把握好收益和风险的控制?

刚才您谈到您的投资经历涉及到行业的配置,基本上是地产金融(当时的成长股),不知您是否有投资科技股(现在的成长股)的实例?您以后的行业配置是否会有转换?

裘国根:资产定价理论(CAPM)的公式是:E(Rj)-Rf=α+βj[E(Rm-Rf)]

无论是买高β还是低β的股票也好,投资是要发现阿尔法,发现α是核心。即使做对冲也是一样,如果能够发现阿尔法,能够发现估值明显低于市场的公司,其成长性一定很好,抗风险能力会大很多。

如果按照基本面投资的话,股价是投票器,股价涨不代表公司的基本面真的发生变化。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一只股票,如果你抛掉之后不跌或者涨的更多,这样才是有成就感的。因为你发现了公司的价值。所以价值投资真正还是要把未来看清楚。

对于每个投资人来说,擅长的领域是不一样的,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行业都搞清。总是有限的,应当要依靠团队的力量,依靠信任的分析师。

巴菲特说分析师只有两句话之内引起他的兴趣,这样他才会继续听下去。对于别的行业,我也是这样的态度。

首先对我来说,能够了解的十分透彻的行业肯定是有限的。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他要有研究员,因为他不可能对所有行业都很清楚,所以要依靠团队的力量。

第二,产业在不同的国家还是有比较优势的,不能以行业论公司的成长性。现阶段很多行业还是停留在粗浅的概念阶段,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现金流上,讲故事长期来说没有意义。

Q6:您投资十几倍的收益,技术分析占比重多少?听您的投资经历,感觉您挺能忍的,您是否擅长左侧交易?是否可以集中精力研究几家公司,重仓持有,忍很长时间,吃鱼就吃鱼头,后面的丢给其他人?

券商研究员要求一两年成才,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您觉得有没有方法可以让分析师比较轻松的提供好的投资品种?现在是熊市,您觉得现在这些新入行的分析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怎样跟您交流?

裘国根:技术分析的前提,未来会重复历史,市场是强有效的。我觉得这两点都是不扎实的。时代在变化,技术分析用历史的数据揭示未来。

如果投资有层次的话,我觉得是,最低层次见风使舵,第二层次技术分析,第三是基本面分析,最高层次是投资哲学化、洞悉人性。

基本面在变化,人性没有变。还是找到适合自己人性的方法。历史表明像巴菲特这样能赚钱,但巴菲特只有一个。

我觉得左侧和右侧是个伪命题。左侧和右侧只有事后才知道,顶和底也是一样,这种都是不确定的。确定的是依据宏观分析等各种分析,得出他的未来成长性等结论,不论是左侧还是右侧,都可以去买。

关键是在公司深刻的理解,而这离不开对公司团队、核心竞争力、行业、竞争对手、上下游的理解。研究是不可割裂的,我不相信对宏观、中观没有丝毫研究的人,能对公司研究的很深。

一个人的成才,其实也可以建立函数关系,智商、情商、勤奋程度、聚焦程度等。首先要专业化,然后多元化。情商、沟通能力,很重要。IQ很重要,EQ更重要。

Q7:成功的投资大师都有简单的投资逻辑,您的逻辑是什么?取得比较好的投资效果,理论上有两点,一是要抓住大趋势,二是找到护城河的公司,能否举例?

裘国根:如果我到八十岁,还活着,成绩还不错,可能还能总结。现在没能力。

第二个不敢说,涉及到公司,还在探索。两三年后,可以来回顾比较好。

Q8:理论家要归纳,实战家要演绎。演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是什么?

裘国根:杨振宁写过一篇文章,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探究,中国人重归纳,轻演绎。如果没有演绎,很难取得突破性的发明。

真正的大师,像牛顿、爱因斯坦,没有推理的在里面,但最终证明是对的。我们的演绎有一定的推理在里面,归纳后再演绎的话,犯错的概率会降低。

我强调先有些投资逻辑,看了很多报告和数据,先有逻辑,有了投资逻辑再去做实证。实证后证明你的投资思路是站得住脚的,再去跟踪行业公司,犯错的概率会降低。一点逻辑都没有,到处调研,效率会很低。


推荐阅读

【招生】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当代中国研究”硕士项目2022年招生简章


新年伊始话局势:舆论战是西方压制中国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放弃幻想!为什么说拜登对华经贸政策就是打压和规锁?

12张台历看懂人大重阳2021年工作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