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元春:“情绪性判断”可能会夸大战争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人大重阳 2022-04-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Author 刘元春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大概3650字,读完共需6分钟



作者刘元春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理事。本文刊于3月21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微信公众号,原标题为《刘元春:超越“情绪性判断”,用战争经济学分析框架研判俄罗斯经济变化走势》。



通过对俄罗斯经济变化走势的审慎研判,中国应抓住此次插曲所带来的战略新机会,明确未来的战略定位和所面临的战略挑战。

对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经济的基本判断

俄乌战争在经济、政治、军事、信息、心理、舆论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对于将和平视为理所当然的假设前提的现代学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研究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对这些领域的跟踪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布局,各个团队将把俄乌战争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案例来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这些研究一方面是为国家研判提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学案例进行最为鲜活的整理。对于俄乌冲突及其影响,我有以下观点:

第一,对已经习惯和平环境的学者和相关团队来讲,在战争状态下来分析经济已经非常陌生。如何展开军事经济的研判,是对所有团队的挑战。目前由于大家对于战时经济研究的不系统性,往往会跟随一些新闻媒体和网络舆情来进行粗略的判断,从而使一些理性的研究失去了方向和基本方法。很多对俄罗斯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研判更多是基于情绪上的,而不是基于一种科学框架和坚实的逻辑基础来进行。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好几个团队展开战时经济体系的梳理,这提醒我们,欧美国家的智库对未来的变化已经高度警觉。如何在这种大国博弈极端化状态下进行全球资源配置、国内大循环、内循环资源配置的研究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是在局部冲突激化之下对于世界经济研究的新方法如何构建,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这种冲突和极端状态下资源配置的方法方案,以及市场驾驭的新框架要有更为深度的研究。

第二,对俄罗斯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研判,目前仍然处于一个情绪恐慌期。下一步的走势可能夸大色彩会比较多,情绪化的色彩也会比较多。因为对于战争到底如何进行,更多地取决于军事政治的考量,超越了经济学家的范围和能力。对于经济学家来讲,唯一可能研判的就是在一系列假设的前提条件下,该国经济的可持续性、该国经济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可能对于我们整个军事及国际政治谈判格局所带来的影响。大家在讨论俄乌战争时,大部分人都把自己先假设成为战争专家,这种研判可能是有问题的。在战争冲击下俄罗斯经济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于俄罗斯经济的把握,需要通过几个参数来判断:

首先是俄罗斯的GDP,到2021年是1.5万亿美金。卢布的急剧贬值导致如果用美元进行计算,今年俄罗斯的GDP就会出现崩溃性下降,但这种草率的结论可能存在问题。在做研究时一定要采取用不变价格的方式甚至用购买力平价的方式来衡量战时状态下,特别是汇率出现超调状态下一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因为如果我们用即期汇率衡量俄罗斯经济就会发现它可能是一种狂跌,但是对俄罗斯这样一个经济体来说,到底军事和国际制裁对其经济运行带来什么样的冲击,不能简单地用市场汇率来衡量GDP。俄罗斯1.5万亿的GDP在战争没有爆发前相当于全球GDP的1.4%左右,相当于中国GDP的8.5%。如果加上乌克兰的GDP,俄乌所涉及的最直接GDP总量占全球比重不到2%,政治影响可能远超于经济影响。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两个国家的外贸以及在一些关键物品上的地位,俄罗斯在能源、镍及一些稀有金属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俄乌冲突也造成了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波动和市场预期的巨幅波动。

另外需要关注的是战时经济对出口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目前有些团队已经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比如,2021年欧元区和英国进口的俄罗斯的能源是1500多亿,其中德国最多,占其中的30%多。1500亿在目前的这种制裁下会产生什么效应,这是要深入研判的一点。目前只有美国已经旗帜鲜明地表示,不购买俄罗斯的能源产品。但是大家也要很清醒地看到,俄罗斯能源供应的第一大对象是欧盟,之后是中国。欧盟会不会对俄罗斯能源进行全面禁运?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即使在战争进行到一种很白热化的状态时,也没有采取这样一种手段。从英国的CEPR团队得出的研究结论看来,欧盟如果全面进行制裁,可能导致俄罗斯收入在2022年会下降6%,2030年下降8%;欧盟则分别会下降0.5%和3%,仍然是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

西方国家的贸易制裁,对俄罗斯短期经济循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需要高度关注的。这里要关注第三类数据,即俄罗斯外贸在整个俄罗斯经济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俄罗斯2021年贸易总量是7894亿美元,其中出口接近5000亿美元,俄罗斯的贸易依存度达到了50%的水平,这一贸易依存度比中国的32%的贸易依存度要高。因此贸易制裁对俄罗斯经济影响非常明显。克里米亚事件后,各国对俄罗斯相应的制裁使得俄罗斯的CPI飙升到13%,并且GDP连续两年进入衰退。在本轮制裁比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制裁力度更大的环境下,对俄罗斯经济影响将非常明显。

制裁对金融方面的影响,需要进行对比研究。俄罗斯目前的状态以及未来几年的状态,是不是比俄罗斯在1991年、1998年、2014年的状态更差,这是我们要进行评估的。对俄罗斯金融主体、企业主体、政府主体的资产负债表,要有很仔细的研究,俄罗斯最近二十年中财政状况有大幅的改善,主权资产与债务的状况也有大幅改善。同时,在克里米亚事件后,俄罗斯对国际形势的变化有充分估计,采取很多预防措施。很多人认为俄罗斯在这方面可能准备不足,事实并非如此。俄罗斯目前的外汇储备是6000多亿美金,其中有将近一半被冻结。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到底存储于什么地方?从地理分布会看到,俄罗斯的外汇储备特别是黄金储备存于本国的比率到达21.7%;第二位是中国13.8%;第三位是存于法国的12.2%;第四位是存于日本的10%;第五位是存于德国的9.5%。存于美国和英国的分别只有6.6%和4.5%。因此从外汇储备的分布和在国外银行账户分布来看,俄罗斯的准备比大家想象的要充分得多,它是根据地缘优势分布来进行相应的资产分布的。因此欧美对于俄罗斯资产冻结的影响,比我们在市场上想象的要小。

另外就是俄罗斯的债务覆盖率,其政府债务率不是很高,相比1998年的状况有大幅度的改善。俄罗斯政府的收入也是我们要关注的,目前估计俄乌战争每天战争的费用在200亿美金左右,俄罗斯财政收入是在3300亿美金的规模,这也说明俄罗斯需要大量的储备支撑战争。虽然战争费用对俄罗斯政府来说压力较大,但战时经济政府的支出方式与和平年代常规性的以市场主体、政府购买形式的支付方式是具有本质性差别的。我们用常态的政府支付的模式来衡量一个国家在战时状态财政的可持续性是有问题的。所以需要仔细研究俄罗斯在战时状态下政府收入的结构。因为在非战时状态,俄罗斯政府的能源收入占24%,集中度较高,这也对俄罗斯财政的可持续性具有根本性的影响。

通过分析以上因素可以得到,通过俄罗斯经济本身在实体经济、金融层面、政府财政支付状况的变化,以及各种经济主体在金融制裁、经济恶化条件下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可以大致判断出未来俄罗斯经济的相应走势。总体而言,战争对俄罗斯经济肯定会带来一些重创,但重创幅度可能比目前国内很多的“情绪性判断”要小。利用常态化的分析方法可能会得出俄罗斯立即崩溃的结论,但是如果用战争分析框架来判断,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更加审慎。目前俄罗斯金融资产大幅缩水,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上扬,全球金融资产全面重新分布。结合地缘政治所带来的其他参数的一些变异,需要利用新的分析框架和数据进行研究。

俄乌冲突背景下中国的应对政策

第一,要用放眼历史的眼光,把握俄乌事件的历史地位。如果要对这一事件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必须要从历史长时段的角度把握俄乌冲突的性质。这场战争与70年代的中东战争是否可以相提并论呢?至少从性质上判断,是不可相提并论的。此外,在后冷战时期这一事件是不是一个“拐点性”的事件,答案也是否定的。目前大国博弈呈现的三足鼎立状况,是美、中、欧这三大主体在经济板块、政治板块、军事板块方面的竞争与冲突。而这次事件只是军事板块中的一个插曲而已,不会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带来根本性的影响,也不会决定大国博弈最终的发展趋势。它只是大国博弈特别是大国博弈在加速演变期阶段的插曲。

第二,在以上研判的基础上要明确未来我国的战略定位和所面临的战略挑战。俄乌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更清晰地揭示了我们博弈对手的利益关切,以及他们在极端状态下的行为模式和相应的战略战术。这也说明五中全会所确定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特别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基本研判是非常正确的。这应当成为我们未来行动中很重要的信心基础,成为坚定未来现代化新征程、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一种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信心基础。

第三,对于当前的冲击要进行相应的对冲,更重要的就是要抓住这种大格局中的插曲所带来的战略新机会。目前美国遏制中国采取的两大手段,一是民主联合阵线,一是供应链联盟。这两个手段目前在俄乌事件中会形成不同的变化趋势,这是我们需要重点研判的。俄乌战争在近期会有一些结果,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双边都会在新一轮博弈中明确自己的利益底线,形成相应的结果。但是在这一事件结束之后,大国博弈的主旋律又有可能进入到新阶段,而不会产生一些格局性的变化。对中国而言,会在目前的这种格局中得到很好的喘息机会。因此要抓住这些新的战略机遇,要从价值观、经济战略、外交策略上有系统的梳理。


推荐阅读

俄学者:美俄和好联手制华?不可能了!

普京总统顾问三年前出版中文著作,透露乌克兰危机内涵

廖群专访:中概股“史诗级”反弹,背后有一个关键因素

华盛顿邮报、外交学人刊发中国学者的俄乌深度分析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