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者预测,中国GDP二季度触底,下半年复苏至5%

廖群、孙超 人大重阳 2022-06-06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大概2700字,读完共需6分钟



作者廖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作者孙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部副主任、副研究员。本文刊于5月16日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


虽市场已广泛预期新冠疫情的恶化将对4月的经济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4月数据表明,冲击的程度高于市场预期,且大大超过已受疫情严重影响的3月。在供给端,4月工业增加值下降2.9%,比3月大幅放缓7.9个百分点,比1季度更差9.4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6.1,比3月放缓7个百分点,比1季度更差8.6个百分点。在需求端,社会商品零售额更大降11.1%,比3月和1季度分别相差7.6和14.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当期)也下跌0.82%,比3月和1季度分别相差8.52和10.12个百分点;货物出口增长1.9%,比3月和1季度分别相差11和11.5个百分点。可见,4月我国的经济活动出现了严重且全面的倒退。其原因,众所周知,是新冠疫情的进一步恶化。在经济重镇的上海,4月确诊人数的急剧上升且居高不下使得抗疫措施大幅收紧,致使经济活动严重收缩;其他地区确诊人数也不同程度地上升,加之上海的示范效应,抗疫措施也都明显加强,导致经济活动在全国范围倒退。可以理解,疫情对消费和服务业冲击最直接也最大,所以社会零售额和服务业生产指数下滑程度最大。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也从去年相对强劲的增长表现转为负增长,说明疫情对职工的上班时间也造成了重大影响,但负增长的程度明显好于消费和服务业,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受到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支撑下降幅度有限。俄乌冲突造成的全球性通胀和供应链阻塞以及市场信心受挫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倒退;货物出口从持续了1年多的高增长转为负增长,反映全球经济在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和俄乌冲突的阴影下大幅走弱的事实。在总体疲弱的数据中也应看到一些积极信息,包括,4月,相对于工业增加值下降2.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0%;1-4月,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5.9%和13.2%,说明将来希望之星的高科技产业免疫能力较强,仍保持可喜的增长势头。 现在的问题当然是今年的后8个月将会如何。

如以前多次强调,在新冠疫情的威胁没有解除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首要决定因素是疫情的演变,对全球经济是如此,对我国经济也是同样。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所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至改革开放40余年来的低位2.3%;2021年疫情好转,于是经济增长又实现“保八”至8.1%;今年1-2月,疫情复苏前景似乎更加明朗,因而市场对2022年的增长前景普遍乐观,政府更定出了高于市场预期的5.5%左右的全年增长目标。但3月疫情突然恶化,经济增长再次明显放缓,4月疫情的恶化更进一步,于是经济增长转而为负(GDP没有月度统计,但根据上述的经济数据,4月的GDP增长速度为-3%以下)。
5月,从上半个月的情况来看,特别是在上海,疫情已开始缓解,确诊人数已从过万降至1000 – 2000之间;随之抗疫措施有所松动,尤其是上海市政府已于月中宣布放松抗疫措施。但上海的确诊人数在1000 – 2000之间已有一段时间,估计5月还很难降到能够大幅解除抗疫措施的地步,其他地区解除抗疫措施也不会太快。因而预计,5月上海和全国的经济数据都会好于4月,但程度有限。至于6月及以后的疫情,目前只能做一个初步的估计或假设。6月,疫情好转可望加快,随之上海及其它地区将更大幅度地解除抗疫措施。至于下半年,不确定性更大,比较现实的预期是疫情的好转速度逐步加快,但也难以期望迅速好转。在如此的疫情假设下, 2季度经济增长应该是低点,下半年经济增长逐步复苏。至于复苏的速度,则还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宽松力度。在4月数据发表的前一天,人行下调了按揭贷款率和LPR利率20个基本点,说明进一步的政策宽松已势在必然。但宽松的力度,要看政府在新的疫情现实下对于3月初所设的今年5.5%左右的增长目标是坚持还是有所调整;如果坚持,则宽松的力度就需要很大;如果有所下调,力度可相应地小些。

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同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人大重阳

新冠疫情是天灾,灾情的程度人类控制不了,政府也好市场也好能做的只能是根据灾情的程度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因应新冠疫情演变的宏观经济措施,也只能和必须是这样。因而面对3月以来新冠疫情显著恶化的现实,适度地下调3月初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能够理解的且是务实的。当然,下调的幅度不应太大,以保持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向上势头;下调后的新目标可更有余地,定在4 – 5% 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区间较宜。
即使有所下调,今后8个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都将进一步加大。
货币政策方面,降准仍是主要手段之一。鉴于4月降准后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仍达8.1%,进一步降准的空间是很大的。估计今后8个月会有全面两次或以上,定向若干次的降准。另一手段公开市场操作则更加频繁并具更大力度。至于减息,鉴于美国将持续加息,降低银行基准利率的操作只会在紧急情况下实施,但LPR市场利率还有微步下行的空间。
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并在这一轮政策宽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前些年依靠货币政策较多,现在是财政政策积极有为了。我国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一直都控制得较好,整体财政稳健度较高,因而在今年的特殊情形下财政赤字突破3%,国债规模进一步上升是应该考虑的。一方面,应进一步减税降费,特别是对受疫情严重影响的中小微企业、个人和新经济行业的定向减税降费;另一方面,应切实加快前些年增长落后的基础设施投资,新、老基建兼顾,实质性地发挥基建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鉴于此,预计GDP增长在2季度触底至2%左右;下半年复苏至5%左右;全年4.5%左右。
应该说, 如此的预测面临着下行风险。主要还是疫情可能比估计的更差,尤其是入冬后疫情反弹,可能再度拖累内需和经济增长;同时俄乌冲突激化及其后果全球通涨加速和美国加息过快及其后果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放缓提速,可能进一步削弱外需进而经济增长。  


推荐阅读

澳前总理:谨防危险而敏感的五条红线,中美仍有合作空间


罗思义:中国经济仍在全球领跑

西方常在敏感热点上歪曲抹黑中国,该如何回应?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