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G20到底深藏哪些重要信息?三位智库学者详解

人大重阳 2022-12-17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刚刚闭幕,在此次峰会上通过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将对世界未来产生怎样的历史性价值?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蔡彤娟及助理研究员徐天启从不同角度解读了G20宣言对于全球经济、金融及政治领域的影响。本文整理自11月17-18日腾讯财经灼见view专栏、《浙江日报》天目新闻。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会场。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G20,一场峰会如何决定全球经济未来?

受访者 | 刘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每年的G20领导人峰会,全球目光便会随着各国领导人汇聚到一处,连接南北半球,跨越东西时差。在或稳定或动荡的国际局势下,寻求发展的未来方向,在危机中寻找转机。
11月1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闭幕,在主席国印尼提出的“共同复苏、强劲复苏”主题下,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下称《宣言》)。
正如《宣言》所提到的,值此全球经济关键时刻,二十国集团采取切实、精准、迅速和必要的行动至关重要。要使用所有可用的政策工具,包括通过国际宏观政策合作与务实协作来应对共同挑战。
《宣言》中提到,值此全球经济关键时刻,二十国集团采取切实、精准、迅速和必要的行动至关重要。
“本次峰会在世界经济下行的紧要关头举行,为世界经济复苏达成了占世界经济贸易80%左右的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共识,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新动力,正如主题‘共同复苏、强劲复苏’所言,二十国集团为了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增长达成了共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在接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峰会达成的共识包括稳定市场、促进增长和应对风险等方方面面。
刘英认为,峰会既认知到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疫情问题、能源危机、气候变化、通货膨胀、经济压力共同挑战,又为促进共同复苏分别在宏观政策协调、维护市场和金融稳定、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方面达成了共识。
(来源:《浙江日报》天目新闻)


解读G20宣言:对于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收紧的节奏”可以有所期待

作者 | 蔡彤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宏观研究部副主任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于11月16日闭幕,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虽然本届峰会是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召开,《宣言》中也把对乌克兰危机的相关表述放在了显著位置,但话锋一转,马上提到“我们认识到二十国集团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论坛,安全问题可以对全球经济带来显著的后果”,把宣言的主题带回到全球经济合作上。
《宣言》的发布本身就是一场胜利,其主体内容都是围绕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应对全球挑战,为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奠定基础而展开的,对于处在衰退阴影、能源和粮食危机、气候危机中的世界经济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从合作抗疫、气候生态、数字转型、能源粮食安全到宏观政策协调、国际金融稳定、减债缓债、多边贸易体系、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宣言》都有所涉及,在各个领域也都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
首先是在宏观政策合作方面,强调“支持可持续复苏,各国承诺加强宏观政策合作,防范下行风险和负面外溢效应”,这里的“负面外溢效应”是指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实施加息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美元强势、全球流动性收紧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货币贬值、债务一系列挑战。提出“适当调整货币政策收紧的节奏,确保通胀预期稳定,降低跨境溢出效应”。《宣言》用了“承诺”一词,考虑到美联储已经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通胀水平有所下降,对于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收紧的节奏”可以有所期待。
其次,《宣言》充分体现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关切。重申2025年开展世界银行股权审议,2023年12月15日前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16轮份额总检查,都是在回应发展中国家对于促进两大机构改革的呼声,期望两大机构在份额和投票权方面做出有利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调整。提出“欢迎各国做出自愿转借总计81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的承诺”,回应了加快落实向低收入国家转借特别提款权的要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敦促发达国家履行其到2020年每年联合动员1000亿美元并将该年度目标延至2025年的承诺”。提出“落实《缓债倡议后续债务处理共同框架》”,完成对部分落后国家的债务处理,呼吁国际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参与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债行动,促进G20关于落后国家债务处置共同框架落实中的公平责任。
再次,重申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指出“这对于在开放和互联互通的世界中实现全球经济韧性与复苏不可或缺”。在推进WTO制度改革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工业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两大群体提出的改革方案针锋相对,WTO成为在位霸权国和新兴崛起国话语权竞争和博弈的场合。此次宣言提出“改进包括改革争端解决机制在内的世贸组织各项职能”实际上也是回应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要求。
此外,《宣言》中又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因素。比如提出在应对疫情方面坚持人民至上,而“人民至上”正是是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之一。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而二十大报告也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数字转型方面提到“推进更加包容、以人民为中心、赋能和可持续的数字转型”,其中包容、以人民为中心都是中国式词汇。《宣言》还提到了“杭州峰会”提出的《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这也体现了中国对G20多边机制作出的卓越贡献。
尽管在这份《宣言》中多次用到“自愿”“欢迎”这样的字眼,《宣言》提出的合作事项还要取决于将来的落实情况。但总体而言,G20作为全球经济合作平台发挥出了核心的协调功能,使多边主义得到了强调,使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得到了回应,这都是中国希望看到并努力推动的。《宣言》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果,需要各国拿出诚意去落实,尤其是大国发挥带头作用去推动,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来源:腾讯财经灼见view专栏)


解读G20宣言:对于各国间正面临的信任赤字,宣言履行需要谨慎期待

作者 | 徐天启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022年11月16日,全球瞩目的第十七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闭幕,本届为期两天的G20峰会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首次完全恢复线下进行,各国领导人都希望能去会场找到一些新的灵感,了解彼此的观点,商议一些当前至关重要的事务。
会前,外界对本次G20峰会既充满期待,也满怀担忧。充满期待是因为,占世界经济总量85%主要经济体之间的领导人之间终于有机会齐坐一堂,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满怀担忧是因为,本次会议召开背景叠加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全球经济复苏再度乏力三重重担,部分成员国之间对抗情绪严重,本届主办方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会前坦言他正在主持历史上“最艰难”的G20峰会。会中,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又险些爆发导弹事件危机,外界一度担心峰会最终是否还能达成一个宣言。
幸运的是,尽管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与会各方最终还是达成了一个宣言。从积极的方面看,与会各国领导人还是找到了一个机会坐下来,至少愿意了解彼此之间的想法,能够在一些大的目标上形成共识,是本次会议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要看到,现在全球各国之间都正面临政治“信任赤字”,以及经济难复苏的困境。尽管大部分国家都觉得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国际合作才能解决国内、国际的诸多问题,同时又生怕本国在多边或者双边合作当中吃亏了,本国国民的怒火向自己头上倾泻。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尽管“最艰难”,但本次峰会还是富有成效,最终形成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中形成了52条共识,数量上看与往届相近。从具体内容上看,其中特别强调了“推进强劲、包容、韧性的全球复苏以及创造就业和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呼应了本次峰会“共同复苏、强劲复苏”的主题。
具体来看,《宣言》重点强调了“支持可持续复苏,各国承诺加强宏观政策合作,防范下行风险和负面外溢效应。”提出“适当调整货币政策收紧的节奏,确保通胀预期稳定,降低跨境溢出效应。”——这是对近期一些发达国家连续加息造成国际金融困难做出的回应。
《宣言》提出“欢迎各国做出自愿转借总计81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的承诺”、“敦促发达国家履行其到2020年每年联合动员1000亿美元并将该年度目标延至2025年的承诺”。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宣言中的内容更像是一种倡议,宣言中次提及“各国自愿履行”,特别是对发达国家来说,会多大程度履行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承诺”,从历史经验的角度看,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需要我们谨慎观察。
本次会议还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合作性事件,例如雅万高铁试验运行,雅万高铁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小时,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设施联通当中的旗舰项目之一,汇聚了中国、印尼两国人民共同的汗水与智慧;印尼本身是新能源产业链中重要资源镍矿的主要生产国,在此次峰会大量使用进口或外商制造的新能源车辆帮助与会人员通勤,成为会场上靓丽的风景线;3年疫情未见之下,各国领导人双边会晤紧锣密鼓地进行,让世界看到了未来各国修复“信任危机”的可能性希望。
总的来看,本次G20峰会,更像是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风光美丽的小站,正如旖旎的巴厘岛一样,各国人民都在渴望一个他们期待的美好未来,但是又不得不在彼此日益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努力寻找合作的可能。最明显的体现,莫过于俄罗斯总统普京没有能够亲临会场参会,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被一些媒体恶意谎报而“被住院”,本次宣言中还出现了“绝大多数国家”这样的描述。可见当前各个经济体,特别是大国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彼此的不信任以及博弈状态恐怕难以通过一次会晤解决。但无论如何,各国元首之间能够线下会晤,能够面对面说得上话,就是一个好的现象,这远比互相维持孤立对立的状态好。
(来源:腾讯财经灼见view专栏)


推荐阅读

YouTube英文直播专访:美国精英别老用“阴谋论”看中国

中办秘书局主办期刊发文:G20进入新兴国家时代


凤凰专访:中美元首巴厘会晤及G20,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2022绿金委年会发布27项成果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