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学者:未来5-20年将出现世界最大权力财富转移,中国能迎接挑战吗?

人大重阳 2023-04-14

受访者马丁·雅克系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月19日、2月13日《环球时报》,原标题分别为《马丁·雅克:对后疫情时代的认识,西方已经落后了》《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一标准》。

未来5-20年,由于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我们将经历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权力和财富转移。中国能够迎接挑战,提供一个新的、独特的、令人信服的现代性吗?

本文字数约3000字,阅读需要4分钟。

长期以来,西方认为只有一种现代性,那就是西方现代性。这种信念的起源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现代化始于西方,伴随着英国的工业革命,然后传播到欧洲和美国。直到1900年,西方仍几乎垄断了现代化进程,日本是个例外,它是唯一一个在19世纪实现工业化的非西方国家。日本的现代性与西方的现代性截然不同,现在依然如此。但这并没有阻止西方相信现代性是单一的。当发展中国家在1945年后开始努力实现现代化时,西方将它们的现代化视为是“西方化”的同义词。当中国从1978年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时,西方仍将其看作是西方化进程的开始。

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不同的国家根据其发展阶段处于不同的水平,但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最终,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我们都会变得像西方一样,特别是像美国一样。这种想法是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核心,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现代性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

如果说直到20世纪中叶,现代化还主要属于西方,那么从那以后,它就越来越属于世界其他地区,而地球上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那里。中国、印度、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和无数其他国家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并带来了它们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历史、语言、文化、习俗和传统。西方普世主义——即所有国家都应该并将成为西方式国家的观点——正被一个从西方模板中挣脱出来的世界所包围,这个世界正在寻求重新发现自己的许多历史,并打造新的不同的现代性和身份。

面对多元主体的世界,由西方主导的单色世界处于守势,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故事要讲,有自己的旅程要走。我们可能生活在困难和分裂的时代,但主要原因是西方主导的旧世界处于保守和退缩状态,而一个新的世界正在建立之中。西方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情绪差异十分明显:西方人对未来悲观,而亚洲人乐观。发展中国家梦想未来,西方人怀念过去。

马丁·雅克

中国人、印度人、印度尼西亚人和其他人认为他们正在日益塑造自己和世界的未来。在这种背景下,现代化必须被视为一种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现象。在早期阶段,它涉及从西方或其他地方的大量贷款。1978年后的中国就是这种情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现代化越来越依赖于自身的努力,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经济进步,但也因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敌意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现代化重心已经从学习和借鉴西方稳步转向本土创新,华为、腾讯、比亚迪、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等公司就是这种趋势的缩影。毫无疑问,这一进程将继续并加强。经济向价值链上游移动的能力是现代化的基础。但将现代化或现代性视为经济的同义词是错误的。当然,经济是现代化早期阶段的核心,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这一点变得越来越不真实。现代性与经济、技术、科学、社会、文化、体育、人口、性别关系和无数其他事物相关。

在某些领域,中国已经达到与美国相近的发展阶段。因此,中国面临着一种全新的挑战。中国希望建构一种什么样的现代性?在哪些方面与美国的现代性不同?网络时代的中国文化将与美国文化有何不同?中国的城市——比如雄安——应该提供什么?美国和中国都存在巨大的、需要改变的不平等:一个更加公平的中国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何实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全球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的创始人雷·达里奥认为,在未来5-20年,由于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我们将经历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权力和财富转移。中国能够迎接挑战,提供一个新的、独特的、令人信服的现代性吗?

对后疫情时代的认识

西方已经落后了

当中国在去年12月7日宣布优化调整防疫措施时,西方大吃一惊,它从未料到中国会出现这样的转变。

一些西方舆论对中国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反应偏负面,这并不奇怪。自2020年1月以来,他们一直试图诋毁中国应对新冠疫情的做法,这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策略,即转移人们对中国抗疫表现有多好,以及西方表现有多糟的注意力。在这些西方舆论看来,新冠疫情比其他任何问题都更能毒化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它与所谓的“新冷战”密不可分。这些西方舆论发现很难接受中国新的后疫情措施,因为他们的思维模式仍然植根于新冠疫情时代,一些国家选择对中国游客施加入境新要求的速度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理解中国开放经济的影响方面,西方进展缓慢。当然,“开放”这个词是中国在1978年后崛起的同义词。中国现在“再次开放”,其影响将是巨大的。中国经济2023年的增长率有望超过5%;随着中国消费者再次活跃,其庞大的国内市场正在恢复增长;全球旅游业将获得巨大的推动;受阻的供给线将被释放;中国企业家将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新业务。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增长的引擎。现在,它将在后新冠疫情时代再次扮演这一角色。

重要的政策调整正在进行中。政府承诺重启房地产市场。经济的另一个主要驱动力——大型科技公司的监管逐渐趋于常态化。我们可以期待对经济增长的新重视。除了经济,还有更多新的思维的迹象。如果中国寻求强调共识,并在此过程中向世界展示后新冠疫情时代中国更温和的一面,世界不应感到惊讶。

这将与那些令人沮丧的岁月大不相同,那时新冠疫情主宰着每个人的思维。目前还没有太多迹象表明,西方已经准备好接受这种相当不同的中国方式。事实上,一些西方舆论对中国的看法已经根深蒂固。当然,这忽略了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在重大问题上表现出的灵活性,最明显的就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非凡历史转变。中国在去年12月优化调整防疫措施的决定同样体现出了这种灵活性。

西方难以在后新冠疫情时代进行反思,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西方正处于长期的历史衰落过程之中,这往往会导致知识分子的“动脉硬化”。很多人倾向于天真地怀念过去,更喜欢熟悉的思维方式。

有两个因素强化了这一点。影响西方经济前景的主要因素是对通货膨胀的担忧,以及对强烈通货紧缩和反增长政策的需求。而欧洲自1945年以来首次发现自己陷入到乌克兰的冲突中。

西方是时候反思了。中国决定优化调整防疫措施意味着——除非出现另一个危险的变种——世界现在可以进入一个新的后新冠疫情时代。相比之下,西方已经落后了,它仍然生活在新冠疫情主导的国际关系时代。


推荐阅读

伊朗总统莱希与中国学者交流会,人大重阳出席并互动

陈文玲解密“一带一路”:已积累巨量资源

印度学者赞赏“中国模式”:为什么很难用“文明型国家”理解印度?

廖群:我国经济12年的增速换挡,结果如何?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