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锡军:当下降准效果须观望,盘活存量提升效能更重要
编者按
2024年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流动性1万亿元。次日(1月25日)还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并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锡军在第一时间对人大重阳君说,当下降准效果值得肯定,但仍须观望,盘活存量提升效能更重要。
应该说,这次适度引导降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现在降准的效果可能是有限的,包括增加货币供应量,市场呼吁降息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接下来还需要继续观望。因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资金量少的问题,它有量的问题,但不是主要问题,是资金的使用效率比较低,这是主要问题。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现阶段盘活存量,提升效能,才是最重要的,这样起到的效果更明显,因为存量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了,远远超过了增量带来的影响。
谈及降息通常被视为是刺激经济、促进投资与消费的有效手段这个话题时,实际上,我国现在利率并不高,但是大家还是不去消费,也不去投资,为什么?因为预期不好。虽然降息可以对预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是起必然作用的。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资金周转率不高,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货币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货币的流动比它的成本的高低和量的大小,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更大。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对此,首先,我们要考虑经济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如果经济下行,则需要刺激,就需进行逆周期的调节,同时还要考虑到跨周期的传递作用,以及考虑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和节奏,跨过逆周期以后会不会有后遗症。
如果经济处于低谷周期,我们就需要加大调节力度。如果经济处于从谷底向上走的时候,又会有另外的考虑。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对经济周期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意味着2024年的货币政策的基调还是稳健,但是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的增长目标,取决于我们对2024年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把握。
从这个角度来看,2024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可能不会超过2023年。2023年的预期目标是5.2%,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可能和2023年基本持平,通胀可能比2023年略微高一点。如此一来,我们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社会融资的增速才可能跟经济增长目标和通胀目标相匹配。
假定2024年是5%的预期增长和2%的通胀率,加在一起7%,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可能会在7%以上,但是多多少就要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确定的对冲逆周期调节安排的力度有多大。
如果经济将往下走,我们要防止它继续往下滑,则对冲的力度要大,可能我们的增速在7%以上,还要加2%-3%,甚至更高。如果判断经济已经到达谷底,开始往上走,则要考虑是否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要那么大,因此,只有准确判断经济周期所处阶段和对2024年预期目标的安排,才能确定货币供应量增速和社会融资增速。然后,才需要考虑如何利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等工具。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点“在看”,给个鼓励吧~